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人民大会堂18个厅,有一个厅周总理从未去过,邓颖超:他一生遗憾

中国历史1个月前 (08-15)180

1976年1月8日9时7分

,“人民的好总理”

周总理

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悲痛欲绝,首都人民不顾凛冬严寒,自发聚集北京长安街,出现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的感人一幕。

周总理的遗像、商店里的黑布、甚至包括做小纸花的白纸成了1月8日之后北京大街小巷的“

抢手货

”,每一个前来购买之人都是泪眼盈盈。

遵照周总理生前的遗愿,邓颖超在入殓之前,嘱人为其穿上的是一件

穿过多年的中山装和一身已经起毛的旧布衣裤

人民的哀悼难散,亲人的不舍难驱,但是等1月15日追悼大会办完的第二天,就到了不得不说分别的时刻。

周总理骨灰要在

1976年的1月16日才会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

,那这最后,总理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哪一厅?

其实这件事周总理已是早早交代了

邓颖超

“把我的骨灰放在我从未去过的那一个”。

身为国家总理,周总理为何不去人民大会堂的这个厅?邓颖超为何又说这件事情是他一生的遗憾?

一件事就是一辈子

1910年,12岁的周总理跟随自己的伯父来到东北沈阳读书。

为了测试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校长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是受父母之命,有人说是想要借此逃避农活,有人说是为了学有所成松缓家里紧张的经济条件。

没有正确答案,每一个学生说完的时候校长都会微笑着点点头。

轮到周总理的时候,他却用一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点亮了校长的眼睛。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压迫,中国一度失去了自己领土之上的主导权。

周总理不喜欢这样,他想要用自己的努力,

让所有国人堂堂正正地活着,让中国不再有纷连的战火。

坚定的目标让他迈出了夯实的步伐,他却是也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1917年从天津南开大学毕业之后,周总理奔赴日本留学,两年之后回国,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之时天津学生界的中流砥柱。

1920年11月,周总理赴法勤工俭学,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情况之下,一年之后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 *** 的创建人之一。

三年之后,周总理回国,又是片刻不歇地接连两次参加讨伐军阀

陈炯明

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

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的上海,周总理三次领导工人武装起义,成功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

……

中国革命迈出的每一步,周总理都在尽自己更大的努力参与效力。

从决心投身革命的那一刻,他就是将这件事情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来做,人民就是他的亲人,国家的事就是他心中唯一的大事。

在毛主席、周总理和一众革命者的努力之下,

中国一次次击退心术不正的挑衅者和僭越者

,人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制度也有了章程化的模板。

中国外交开辟新局面有周总理的不可泯灭之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有周总理的卓越贡献。

可就在国家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周总理却在

1972年的时候被重病缠身

,身体的状况是一日不如一日。

身为中国的“大管家”,里里外外的千头万绪,周总理井然有序地操持了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就连重病也不例外。

因此在周总理临终前,依旧坚持看中央文件和主要的报纸和杂志。

1975年9月4日,周总理在3日出版的《参考消息》上看到了

细微的“妙处”

上边转载的内容是一篇专稿,而这个人也是 *** 的“老熟人”。

他便是

蒋经国

的旧部

蔡省三

蔡省三原名蔡希曾,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坚定不移地追随蒋经国,是“赣南派”的心腹人物,更是蒋经国眼前的红人。

在蔡省三和曹云霞结婚的时候,蒋经国不仅为他们证婚,还送上了

“同心同德,报国报民”

的新婚祝词。

两人关系的亲密性可见一斑,但

关系究竟硬不硬还是要在事上看

1949年,心术不正的蔡省三被 *** 俘虏,并在1956年关至

抚顺战犯管理所

进行了20年的思想改造。

而这20年尽显得也是毛主席带领下的 *** 和以蒋介石为贼首的 *** 待人处事之上的区别。

连写四“托”尽显对台人民之关切

*** 员若是不幸落在 *** 的手中,蒋介石只会是无所不用其极,

以惨绝人寰的酷刑“好生招待”

,造成人员的殒命。

但是当 *** 人被 *** 员俘虏,

毛主席的之一反应却是思想改造

以慈悲为怀,而绝非视人命为草菅。

遗憾的是,蔡省三是中毒颇深。

1975年,组织上决定特赦所有在押战争罪犯。

蔡省三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活着回来,但是他心中冒出的之一个念头却并非是对中国 *** 的感恩,而是想要

即刻奔赴台湾投奔自己唯一的“亲人”蒋经国

他自恃蒋经国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为了偿还这份恩情,蔡省三还用中央人民 *** 发给他的路费,特意去王府井买了一幅刺绣打算送给蒋经国。

但是当蔡省三好不容易抵达台湾的时候,得到的却是绝情的一句

“这些人已经被 *** 洗过脑,是 *** 的统战工具”

,拒绝他们入内。

可小肚鸡肠的 *** 不知道的是,

中国 *** 从来不屑于这样做。

被拒绝的当头一棒让蔡省三自省,于是他不再奔赴台湾,而是留在了香港,靠笔杆子养活自己。

较于很多人而言,蔡省三对蒋经国的了解可谓是更为透彻,因此在1975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上任揽掌大权的时候,蔡省三分析的台湾政治走向和施政方略才会引起周总理如此大的重视。

一个中国是普天之下唯一合理的共识

,但是因为蒋介石的盘踞和挑衅,台湾却迟迟未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周总理的心中,这件事也始终是压在心中的一座大山,而蒋经国便是大业统一希望更大的突破口。

周总理希望能有人跟进这件事情,更好再找

王昆仑和屈武

弄清蔡省三所言是否为真,于是他拿起铅笔,想要在报纸上做下批示。

但是因为生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周总理的手实在抖得厉害,只能

颤抖着写下四个“托”字

,表达自己的关切和重视。

批示很短,但却难掩情真。

而事情也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上任的蒋经国不似蒋介石一样的冥顽不灵,而是在1982年的7月,用一句

“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

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捕捉到蒋经国的求和之态,邓颖超立即举荐其昔日的同窗好友

廖承志

在1982年的7月24日,为其寄去了一封书信。

双方有着一致的目标,虽然中间因为

宋美龄

的参与出现过短暂的搁置,但是 *** 也终于放弃了“三不”政策,开放了对祖国大陆的探亲旅游。

亲情不用再被一岸隔断,可遗憾的是这些后话,周总理却未有机会亲眼目睹。

但是在对台问题之上,周总理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努力。

1975年12月20日,周总理发起了高烧,体温达到了38.7,但是他却在醒来之后,对着病房值班的

张树迎

说出了一句“我要见

罗青长

”。

罗青长是时任的 *** 中央调查部部长,工作比较忙碌,但是得知周总理想见自己之后,立即就赶了过来。

可紧赶慢赶,等罗青长来到医院的时候,身体虚弱的周总理已经再一次陷入了昏迷。

为了让周总理踏实地睡个好觉,罗青长在门口等了二十多分钟。

总理醒来之后,很是不好意思,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不好意思,耽误你工作了,

但这件事不再叮嘱两句,我这心难安啊

”。

周总理说得气喘吁吁,但是等一语说完总理再度陷入昏迷之后,罗青长却含泪离开了医院。

因为总理的交代是“

不要忘了台湾人民,更不要忘了台湾的朋友,我们是永远的家人”

最后一夜要在“台湾”过

两岸统一的遗憾未满,周总理便在1976年1月8日闭上了双眼。

所有人都很难过,在神州大地之上,总理曾经庇护过的,并且永远深爱着的人民们也是自发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至北京,想要对伟大的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

所有的同事都是个个眼含热泪,

没有人愿意相信那个谈吐有度,温润如玉的总理真的不在了。

身为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很难过,但她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之一件事清就是让

赵炜

发电告诉外地的亲朋好友听到广播之后不许来京,因为邓颖超说“故人已逝,无可挽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

努力工作,才是对死者更好的纪念

第二件事便是为周总理准备衣服。

周总理勤俭节约一生,平时为他添置一件衣服都很难,要是知道一把火烧掉的是件新衣服,

他一定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人民的钱

,于是邓颖超为周总理准备的只是一套做旧的中山装和布衣裤。

毛主席也在1月9日的凌晨3点以极度悲痛的心情批复了关于周总理的治丧报告。

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赶来,为看敬爱的周总理一眼,也为亲手献上饱含自己心绪的花圈。

邓颖超也献上了一个,丝绸上面挽联的内容是

“悼念恩来战友,小超哀献”

风雨同舟这么多年,他们是夫妻也是永远的战友。

对于彼此,周总理和邓颖超永远信任,也永远支持。

在1月11日的最后一面告别仪式上,邓颖超再也绷不住了情绪,一遍遍地喊着

“总理,我们永别了,让我最后再看你一眼吧”。

所有人的情绪再度失控,每个人都拼命往前挤,悲怆的呼喊震天动地。

这一天过后,周总理的骨灰装进了骨灰盒中,他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够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而1月15日在人民大会悼念仪式结束后的夜晚,也就成了周总理骨灰存放的最后一夜。

遵照常理,周总理的骨灰应该放在西花厅,与家人共度最后一个夜晚。

但是邓颖超却说

“把总理的骨灰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吧,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

身为伟大的爱国者,周总理为祖国的统一、人民的安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足迹留在了祖国大部分的山山水水。

群众之中留有他的音容笑貌,国家建设存有他的远见之功。

孤悬海外的台湾却是总理心中永远的遗憾。

他希望两岸尽早统一,他希望一个中国能够是所有人的共识。

虽然生前未有机会踏上台湾的土地,但是在离世之后,周总理却希望圆了自己要与台湾在一起的心愿。

就连

他骨灰的撒向也和台湾未能回归的遗憾有关。

之一站是北京上空,第二站是密云水库,第三站是天津海河,第四站便是山东黄河的入口处。

不过这些,邓颖超却在三叮嘱负责这件事情的张树迎和高振普保密,她相信周总理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见证神州大地的基业长青,但她也相信周总理一定不希望人们知道地点后,花钱建立纪念碑。

于是这个秘密被隐瞒多年,直至邓颖超去世之后才被透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为骨灰撒向的终点,暗喻的是

周总理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但这只是其中之一。

撒在黄河的入海口,周总理也是

希望能够利用海潮的作用,将自己的骨灰带到台湾,让他和台湾的同胞在一起。

台湾情结在总理的心中是根深蒂固,虽然他生前没有亲眼见到台湾统一,但是在1982年之后,两岸的关系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台湾是中国的孩子,孩子总归是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撼动一个中国的共识,而爱戴周总理的中国人民也为中国的发展养育出了蓬勃的新生力量。

只愿这盛世如您所愿,只愿这安居乐业足以让您心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8/605133.html

“人民大会堂18个厅,有一个厅周总理从未去过,邓颖超:他一生遗憾”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一个开国皇帝 刘秀为什么延续汉作为国号

刘秀作为开国皇帝,为何要继续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从微末之中起义,推翻大秦,打败项羽,最后立下大汉朝,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东汉的创立者是刘秀,也是刘邦的血脉子孙。其实按照我们一些人的想法,当时刘秀是推翻了王莽的新朝,自己足...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为拓跋宏生下长子却被赐死,林氏的一生有多悲惨?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虽然没能实现统一中原,但在一统北方、推动佛教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魏时期还有一种残忍的继承方式,那就是“子贵母死,立子杀母”。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北魏后宫中的女性,只要生下男孩并被立为太子,就会被赐死,元恂的生母林氏就是...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刘备巅峰时期实力如何 刘备能压制其他两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巅峰时期的刘备,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能够力压曹操孙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景云元年(710年)的一天,当唐睿宗李旦为了太子人选左右为难时,其嫡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要求立弟弟李隆基为太子。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例...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在位,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国祚不过37年。但其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青史留名,不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而且还创建了“开皇之治”,被誉为千古一帝。杨坚在开国之初,曾颁布...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也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舒县人。他在年少时就十分喜欢读书,之后在担任郡县官吏时受到提拔,汉景帝时期他担任蜀郡守,成为了蜀地的“最高长官”,而他自...

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不顾诸葛亮劝谏,坚持攻打东吴的原因是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的刘备,奔波了半辈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原本靠着诸葛亮的计策,蜀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刘备晚年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关羽被东吴偷袭身亡,作为大哥的刘备,一怒之下率领部队讨伐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