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个“学霸省”,历史上盛产状元,很多都来自于这个省份
从古至今,学习考试一直都是穷人改变命运、飞黄腾达的唯一机会,现代人有高考,古代人有科举制。
虽然两种方式名称叫法不同,但是意思却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现在的高考,还是古代的科举制,都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
对于参加人选并不设门槛,保证在愿意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参加,都能有追逐仕途的机会。
不管是寒门学子,还是贵族后裔,只要肚子里有真才实学,能够通过考试的层层考验,就能够有金榜题名的机会。
金榜题名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也不用多说了,故人能把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一起并排为人生四大喜事,就可以见得金榜题名到底有多重要了。
在古代只要有机会金榜题名,就意味着能够晋升仕途,从此彻底改变阶级属性,中榜做官就是读书人的唯一归宿。
科举制不仅是从民间选拔人才做官员,更是为皇上选拔共同治理国家的左膀右臂,所以在选择上必须要保持绝对的公平性。
任何不公平的小动作,都会影响人才的最终选拔,所以在科举制度之下,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谁背后有背景,或者哪位考生有钱,就对谁进行偏袒,必须要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对于封建帝王来说,科举制选拔的人才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任何利益纠纷和结党营私的嫌疑,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虽然科举制确实制造了一定的机遇,但是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每个人的教育资源,从出生起就已经固定。
达官贵族从出生起,就衣食无忧,他们不用为任何生计发愁,到了上学的年纪,自然有提前安排好的老师上门教学。只要不是天资太过愚钝,一般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都能够学出一番成绩。
但是寒门出生的孩子,连解决温饱都是个问题,一边要为家里干活,还要一边读书,能够考取一个功名实在是难上加难。
古代的教育条件到底有多简陋,凿壁偷光的故事都听过,西汉的匡衡家里世代务农,他虽然有一颗勤奋学习的心,但是无奈家里条件太差。
为了能够有学习的机会,他就去给有钱人打工,用劳动去换取有钱人家的书籍,然后自己看着书自学,但是白天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干活了,很少有时间能够看书,只有闲暇的时间能够掏出来翻看两眼。
晚上回到家,匡衡想要看两眼书,无奈家里太穷连油灯都点不起,聪明的匡衡就想到凿壁偷光的办法,在墙壁上凿出了一道缝隙,这样邻居家的光就透过缝隙射了出来。
就靠着这微弱的光芒,匡衡最终自学成才,成为了西汉的丞相、经学家。
从匡衡的事例就可以看出,古代穷苦人想要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都说现在的高考制度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好学校的真是少之又少。
现在每年高考的考生都在增多,所以说高考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当时考生没有现在的人数如此庞大,但是其录取比例是没有变的。
因此,古代想要金榜题名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儿,同样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像那些进士举人数量还可能多一点,但是状元从古至今,从科举制诞生至今,一共也就诞生过约六百名状元。
而且这还是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如果不平均的话,有些地方可能连一个状元都没有出,但是有不出状元的地,就有出状元多的地方。
古代有一个省就被人们称为学霸省,因为这里曾在较短时间出了不少的状元,它就是福建省。
都说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都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按理说中原应该是人才济济的地方,为何反而不如南方一个福建省多呢?其实答案只有一点,那就是南方教育以及经济都更加繁荣。
在古代中原,乃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因此中原地带那是少不了发生战乱的,有战乱的地方就没有和平,那又怎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北方就更不用说了,气候条件就决定了,那里的经济是比不上南方的,再加上北方边境还有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入侵。
在这些外在条件的影响下,学习环境根本就无法与南方相提并论,再加上自从宋朝以来,北宋当时被少数民族入侵,宋朝统治者为了自保,只能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
虽然宋朝损失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但是由于前往南方这样富饶的地方,所以说宋朝的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后面呈现出了富裕的态势。
当南方的整体经济向上提升,老百姓的手里都有钱了,那么自然便会在学习这项支出上花费更多的银子。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些达官贵族,他们培养一个状元要比贫寒人家培养来的轻松的多,他们有多余的财力,也有多余的时间和心血为之付出,只为了能够收获一份金榜题名。
福建这片地方不仅能够种植农作物,发展手工业,还能靠着航海推广贸易。在这样的多维度发展下,怎么可能会不富裕呢?
所以说,福建省能出状元和秀才也就不足为奇了,除了福建省之外,江苏也是一个状元大省,这两个省更大的特点就是都在南方。
不光是古代,包括现在也是,东南方的教育资源,普遍要比西北方要更加良好一些。
尽管科举制度还有很多弊端,并不是那么十全十美,但是在古代那样的封建统治之下,科举制已经是能够想到最公平公正的方式。
它让每一个贫寒子弟,都有一个去追逐升官仕途的梦想和机会,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唯一不公平的地方可能就在于教育资源的倾斜。
虽然当时宋朝没有义务教育,很多人并没有受到教育的机会,但是如今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普及。
人们再也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在国家的资助下,每个人都能读得起书。
参考资料
《汉书,匡衡传》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