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重庆瞭望| *** :做改革的“实事求是派”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22)260

1987年3月, *** 同志在会见美国外宾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实事求是是 *** 同志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法宝,正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坚持实事求是,才拨开了人们心头的迷雾。

为了打消人们疑虑,他说“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了给改革鼓劲,他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面对“姓资姓社”争论,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每一次, *** 同志都以实事求是的清醒与坚定,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今天是 *** 同志诞辰120周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

对 *** 同志更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他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不回避、不空谈、不僵化,做一名清醒的“实事求是派”。

▲1992年1月, *** 在深圳参观。/新华社

学习 *** 同志的实事求是精神,要学习他对待问题“从不回避”的改革态度。

早在1975年主持整顿时期,他就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为此,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大刀阔斧,全面整顿。

1977年7月复出后,他又主动要求分管存在大量问题的科教领域,并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对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说,“我愿意给你们当总后勤部长”。此后的南方谈话,他更是直面问题,毫不避讳。

*** 同志对待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拖延的实事求是态度,对当下的改革仍然适用。我们要清醒看到,今天,大到国家小到村社,在住房、医疗、食品、交通、就业等领域,依然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要毫不避讳正视它们的存在,不能讳疾忌医。

比如,一些地方营商环境本就不好,却视而不见,给执法部门下达罚款指标,导致恶性循环;一些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却假装看不到,导致每次都要靠人民群众的血泪来唤醒;一些领导干部自动过滤掉群众的批评,只看成绩不看问题。

当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不断将实事求是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

既对已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也对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并以敢于自揭“家丑”的勇气,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在国庆35周年庆典上, *** 向群众招手致意。/广安在线

学习 *** 同志的实事求是精神,要学习他处理问题争论时“对了放开,错了纠正”的务实高效。

1990年12月19日,我国之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犯政治错误的冒险之举。对此, *** 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回应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成绩等不来,改革靠实干。当下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以“对了放开,错了纠正”的实事求是态度,

在大胆试、大胆闯中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避免在争论不休的空谈中错失良机,愧对人民。

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例,不能掉入究竟是该“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虚无争论中。要一视同仁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要尊重民营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积极创新,并通过保护创新,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确定性、安全感。

科技创新同样如此,不能陷入“世界领先”的盲目自信中,要正视自身科技领域存在的短板,既虚心请假,也自立自强。要以等不起的历史紧迫感,围绕芯片制造、AI、航空航天、信息工程等方面,合理调配人财物资源,激励科研人员敢于尝试,并在一次次尝试中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与追赶。

新时代以来,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

持续发扬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勇气与智慧,延续着 *** 同志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

▲1992年1月27日, *** 在视察珠海江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时发表谈话。/广安在线

学习 *** 同志的实事求是精神,要学习他面对新问题时“总有新办法”的开拓创新。

*** 同志经常强调:“有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能否找个新办法?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所以,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为了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他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时代发展向前,问题随之而生。今天,“突然出现”的事情不少,“没有先例”的问题也多,如何在改革中妥善解决,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成功经验。只有在坚持民生为大中开拓创新,才能把“没有先例”变为“成功案例”。

过去数十年,我国生育率一直相对较高,这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近几年生育率开始降低,给一些地方的发展带来了“滚雪球”式消极影响。面对这一新问题,就不能走老路,更不能直接“躺平”,要根据新形势拿出新办法。

在民生领域,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电商成了经济新业态,但假货等问题不断涌现;外卖方便了人们生活,但交通安全、物业管理矛盾随之出现;通信异常方便的今天,个人信息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对待这些新问题,改革者要自我加压,在开拓创新中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实事求是中取得保障民生的更大公约数。

对历史更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回首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奇迹”傲然于世;展望未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谋划了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不断将实事求是落到实处,在新问题面前总有“新解”。

*** 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 *** 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 *** 人应该遵循的思想 *** 。

做好今天的改革,就要有这样的认识:

当改革举棋不定时,要有“前怕狼后怕虎,就走不了路”的坚定;当改革好高骛远时,要有“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的清醒;当改革止步不前时,要让“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成为现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8/605771.html

“重庆瞭望| *** :做改革的“实事求是派”” 的相关文章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对汉文帝为什么容不下兄弟刘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4年,汉文帝把弟弟刘长谪徙蜀郡。途中,刘长被装在囚车中没有自由,有人送来饭菜他拒绝食用,不久便饿死。后来有人编歌谣嘲笑汉文帝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谷,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那么,汉文帝真的容不下兄弟...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于逃亡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刘禅及甘夫人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有何过错,导致最终不得善终?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还不知道: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多大官?是村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四百多个帝王,其中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农民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民,一贫如洗,他被迫当了和尚,四处游荡,最终参加了起义,建立了大明。刘邦可不像朱元璋,刘邦虽然也是农家子弟,但是刘家也...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最后是什么结局?他选择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张良,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与唐僧闹掰,到东海龙宫讨酒吃。他看到龙宫墙壁上挂着一幅画,便问东海龙王画的内容。老龙王说,画的名字叫《一桥三敬履》,说的就是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故事寓意很简单,告诫人们要知进退、懂孝道。张良,西汉开国功臣,“...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