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北周以弱胜强的秘诀
*本文为「搜狐文化」原创内容
作者/WJ
“关陇”理论是陈寅恪先生著作中的众多理论之一。毛汉光先生的《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是对“关陇”理论的拓展,将“关陇”理论中的核心区与核心集团的观念提炼出来,作为政治社会的一项重要元素。毛汉光先生将“关陇”理论的时间纵度拉长到整个“中古”时期,即书中所定义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将中古时期贯穿一气,讨论中古时期核心区与核心集团的转移情况。
在三国鼎立之初,北齐、北周实力差距悬殊,北周的经济、人口、兵源都无法与北齐相提并论。然而,北周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北齐,统一了北方。
宇文泰所设计的府兵制度是北周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府兵制度为何能帮助北周“逆袭”?这一制度设计有着怎样的匠心?作者围绕“关陇”理论,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解答。
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1月。
西魏府兵制度的形成与其兵源扩充密切相关。作者认为,西魏“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是府兵制度形成过程中实质成长的重要阶段。事实上,在大统九年(543)邙山之战以前,构成西魏政权军事主体的人物大多已出现,而“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指的主要是对中、下级军士的补充。中下级军士在战争中死伤甚多,广募以补充兵源,府兵制度才得以形成。
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是获得居住在渭水以北、泾洛之间羌族的支持。
马长寿研究西魏、北周时碑铭上的姓氏,渭河以北部分地区既有羌姓,又有汉姓,认为汉羌二族交错居住。而在这些碑铭中,有都督、帅都督、大都督等官衔,这都是府兵系统中的官职,因此,这表示此地区人士参与到了西魏、北周的府兵体系中。收纳羌族人,除了扩充兵源以外,还能稳固雍州至华州的心脏地区。
北周、北齐、陈三国鼎立
柱国,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共设立八个柱国大将军。在八人之中,除了宇文泰和元欣,其余六个柱国大将军“各督二大将军”。在府兵制度中,设立百府,层层上属,最后隶属于十二个大将军和六大柱国。
哪一个柱国大将军督哪两个大将军?六大柱国分别控制哪些军府辖区?作者从零散史料中找寻蛛丝马迹,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解答,梳理出西魏府兵制度初步架构的建立。
于谨曾被任命管理恒、并、燕、肆、云五州,这一地区居住着北魏末北疆诸州入关者之部人,西魏统治阶层大部分皆包括在内,可知这一职位很重要,也必然是宇文泰极为重视的职位。之后,于谨又被任命为华州刺史,而长安至华州一带是西魏政权最重要的地区,华州更是军事大本营,是宇文泰控制力最强之地。
这些证据显示出,于谨在六个柱国大将军中与宇文泰关系最亲密。
根据《周书》记载,柱国大将军之一李虎不仅管辖雍州,而且可能辖长安的禁旅。元赞与元育两个大将军可能隶属于李虎。证据之一是元赞、元育二人曾“并垂泣谏”于魏帝,说明二人辖区在长安一带。
另一证据则出现于李虎死后的继任柱国事件上。李虎卒于大统十七年(551),《周书·达奚武传》记载朝廷欲使达奚武继任李虎柱国大将军之位,而达奚武认为自己做柱国不可在元子孝之前,没有接受。作者从柱国语大将军关系及其辖区的角度考察此事,认为达奚武此举并非出于谦让。
李虎军团并不受宇文泰重视,甚至是六柱国之中兵力最弱的一个。而达奚武大将军属于于谨柱国,是宇文泰的主力部队,那么将达奚武调任为最弱军团的柱国大将军,显然是明升暗降。
柱国大将军所统领两大将军示意图
关陇集团的权力分配是西魏府兵制度成立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在关中地区,宇文泰按层次安排政权主力。
王思政与念贤皆是魏帝旧臣,分别被安排在关东和陇右,至于长安城中,宇文泰则安排有李虎——李虎原为贺拔岳大将,宇文泰同僚,并且受魏帝赏识,所以符合魏帝与宇文泰双方的要求。
在陇右地区,分布有侯莫陈悦的残余势力以及氐人势力,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大统六年(540),宇文泰安排独孤信镇守,陇右才得以安定。
在西魏府兵制度发展过程中,关于军将安排有三个标志,一是大统三年(537)宇文泰率十二将东征,二是大统八年(542)初置六军,三是大统十六年(550)成立六柱国十二大将军。大统三年,十二将中贺拔岳余部有八将之多,可见宇文泰尚未脱离贺拔岳的军将架构。到了大统十六年府兵制度成立时,这一架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贺拔岳集团余部以及魏帝追随部队都已不在,宇文泰权力增强。
不论是北镇军士,还是 *** 豪族,抑或是羌氐豪右、荆洛一带之方隅豪杰,其社会组织大体上以城坊、坞壁、部落等为单位,所以便于建立军府。
宇文泰将这些势力纳入府兵体系,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结构。所以,宇文泰设计府兵制度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契合的。
但是,东魏、北齐的主要统治者也是北族军士,关东亦有士族、地方豪强,为何没有发展出府兵制度?作者指出,这是由于社会情况的不同。
东魏、北齐社会中, *** 占多数,已发展为成熟阶层性的士族社会,而在宇文泰统治区内,没有全国性大族,所以宇文泰在安排柱国、大将军时,不会失去北镇人士的优势。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
关于府兵的性质,作者指出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以前府兵制度发展时期所建立的军府,其成员是职业军人;大统十六年府兵制度成立,“籍民之材力者为府兵”,自此有“兵农合一”者加入府兵;至隋开皇十年(590),职业军人悉数编入户贯。所以大统十六年以前是职业军人时代,大统十六年至开皇十年是职业军人与“兵农合一”者同时存在的时代,而开皇十年至唐代废除府兵制度为止是“兵农合一”者的时代。
西魏府兵制度的中央辐射设计有两种内涵,之一种是制度层次方面,自中央呈辐射状向地方伸张,将地方势力按其大小编入中央军。作者拟订西魏府兵体系为: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仪同三司—四十八仪同三司—九十六大都督,在大都督之下有帅都督—都督等,“大都督”是军府最重要单位。
第二种是地缘关系的内外之分。宇文政权的心脏地区东西自渭水武功以下直至黄河,渭北包括富平堰、白渠、郑国渠,渭南至秦岭,府兵军府在成立时不满百府,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此区内。于谨与李虎二柱国之军府完全在心脏地区。
西魏北周府兵制度中央辐射设计示意图
宇文泰对柱国辖区的辐射设计,也符合当时交通路线。李弼柱国军府自心脏地区外延至洛水流域及泾水北支泥水一带,侯莫陈崇柱国军府自心脏地区外延至泾水流域,独孤信柱国军府自心脏地区外延至渭水上流之陇右,赵贵柱国军府自心脏地区外延至秦岭仇池区。
这种内重外轻之设计或许是受到《周礼》以皇畿为中心的影响。但宇文泰巧妙地将各种人安排在地理环境之中,从而使制度与其政治社会条件相配合。
宇文泰对西魏府兵制度的匠心设计,最终成就了北周以弱胜强的霸业,并成为隋唐府兵军府以关中为重心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