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里,他位列东吴四大都督,其才智谋略比诸葛亮如何
一直以来诸葛亮作为军师中的代表人物,已经被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希望不要以《三国演义》的眼光去评判诸葛亮,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褪去被神化的外衣,诸葛亮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呢?
他和陆逊相比又怎么样呢?
其实要让这两人一决高下并不难,只要对比两人指挥过的战争就知道了。
陆逊一共指挥过三次较大的战争。
之一次就是襄樊大战,陆逊属于后半场才入场,这时候的关羽威势正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陆逊这时候还不是很出名,但这并不重要,他很快就要出名了。
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三国志》
在襄樊大战的后半场,陆逊并没有和关羽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利用关羽骄纵的性格特点迅速瓦解了他在荆州地区的布防。
陆逊以极小的损失就夺得了襄樊大战的胜利果实,使得荆州三郡从此落入孙吴手中。
而刘备和曹操两人却损失惨重,从此战足见陆逊过人的谋略之处。
诸葛亮之一次北伐时,形势十分利好。
当时陇右地区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闻风而降,其他郡县而摇摆不定,然而街亭失守,终让北伐无果而终。
自此以后,曹魏把防御中心转移到蜀国,导致诸葛亮此后的北伐战争几乎就像演戏一样,毫无成果可言,却白白的耗费国力。
尽管诸葛亮打着收复中原的大旗,但也算是穷兵黜武了。汉武帝远征匈奴,取得重大胜利,但也禁不起这样的折腾而被冠上好大喜功的大帽子。
诸葛亮五征曹魏,却一城一池都没有捞着,之前投降的三郡很快又依附曹魏。
从诸葛亮这五次亲自操刀北伐战争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属于一个谋士,但不是真正能够调兵遣将的军事家。
换言之,诸葛亮具有很敏锐和出色的洞察力,譬如他对三国形式的分析、以及在赤壁之战前成功联合孙吴击败曹操。
这些都表现出他过人的远见,但是让他亲自操刀去指挥战争,这就显现出他的短板来了。
他的长处是什么呢?就是给刘备提供战略布局和政策修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囊团,建议你去做什么,不建议你去做什么。
但真的让他自己去做这件事,就坏了,需要他自己来做决定,这就有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了。
我们可以从夷陵之战中看出诸葛亮的这种大局观。
夷陵之战中刘备惨败给陆逊,不仅没有给关羽和张飞报仇,自己也落得个饮恨白帝城的结局。
按理来说,刘备三兄弟都折戟于东吴手上,蜀国应该和东吴不死不休,成为世仇才对。
但是这时候的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清醒的看到东吴并不是真正的敌人,曹魏才是。所以夷陵之战后他立刻遣使修复和东吴的关系。
可见诸葛亮表现出一个谋士的大局观和对局势的清醒认识,正因为及时制止蜀国和东吴的进一步交恶,这才避免蜀国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否则蜀国只会以更加的速度灭亡。
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虽然他北伐无果,但是南征却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使得蜀国获得了南方的大片土地和安宁。
应该说不管是陆逊还是诸葛亮都有出彩的一面,诸葛亮偏于“文韬”,而陆逊偏于“武略”。
毕竟就连关羽这样的武将都能发动襄樊大战,并且通过水淹七军击败曹魏,成为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只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东吴横插一脚,就把襄樊大战的果实给摘走了。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并没有谁能够做到百战百胜,诸葛亮北伐无果也不能说明他毫无能力,毕竟曹魏也不是纸糊的老虎。
只能说诸葛亮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北伐战争。
当然这些话都是事后诸葛亮了,如果身处迷局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失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