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一生命运多舛,性格刚强,对蒋介石教育有方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07)260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竹村人。葛竹位于奉化与嵊县交界处的剡源后川上游。这里依山而筑,形同交椅,有“金交椅”的美称,又因前面群峰叠嶂犹如笔架,所以又有“仙笔乡”的雅号。葛竹当年属嵊县管辖,后来按照地形水流又回归为奉化。

王采玉娘家葛竹村旧居

王采玉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她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父母喜爱。但是她青年时期却命运不佳。由于她的父亲王有则干活赚钱能力都不行,原来比较富裕的家庭后来就不行了。王采玉就以做针线活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到了婚嫁年龄她就嫁给了跸驻乡曹家田地方的竺某。

竺某父母早亡,在葛竹做长工。此人勤劳能干,做工的东家是王有则的本家,住的很近,所以彼此都早有了解。这门亲事是竺家东家做的媒,王有则夫妇自知家境中落,女儿这是下嫁,但也勉强同意了。

王采玉体谅父母的苦衷,不忍拂逆,就由父母作主,过书下聘了。结婚之后,竺某性情急躁,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有时甚至打骂。年仅18岁的王采玉从小受父母宠爱,自然受不得欺负,就回娘家哭诉。每次都是竺某前往岳母家认错,受岳父母一顿训斥后领着媳妇回家,小两口就和好如初了。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一家老小都很高兴。但是不到半年,孩子就因突发急症夭折了。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闹瘟疫,死了好多人,竺某也是其中之一。王采玉遭到这子夭夫亡的变故,受到很大打击,精神受到很大 *** ,再加上邻居闲言碎语的说她是“面有克夫克子”之相,她就萌发了削发为尼遁入空门的想法。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这时候,她的父亲也病故了。她回娘家奔丧,看到母亲中年孀居。前母所生的哥哥也分家单过,同胞的两个弟弟还在读书,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更为困难的境地。她感到无比的心酸。

于是,她又回到了娘家,和母亲一起纺纱织布、绣花缝衣,帮助母亲维持这个贫苦的家。

王采玉的母亲姚氏信佛,虽然家中困难,但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附近的金竹庵烧香拜佛,与庵里的老尼有多年的交情。有一天,这老尼病死了,姚氏听说后便带着女儿前去帮忙料理丧事。早有出家想法的王采玉,这次去了就向庵里的首事提出了修行的要求。首事听了她的遭遇,出于可怜便同意了。但是母亲姚氏想不通啊,认为女儿年纪轻轻以后寻得人家可以再嫁人哪,苦口婆心的规劝也不见女儿回心转意,无奈也只得同意了,只是不许她削发。

王采玉进庵以后,非常勤快,对庵堂十分上心。生活之余,还时常回娘家照顾一下。她母亲也常来庵里陪伴她住宿,一同拜佛念经。素菜淡饭,日子过得倒也清静安稳。

一天,王采玉正在打扫庵院,一位50岁上下的男人进来讨茶喝。王采玉也没多想,就奉上了茶。谁知那人却边喝茶边打量王采玉,让王采玉很是不自在。那人突然说:“我会看相,我看你有福相。你命中有一贵子,晚年有享不完福啊!只是还没看清你的走相,你走两步,我再给你下结论。”王采玉心想这人一定有什么花花肠子,转身躲进厨房去了。那人追着又说:“年轻人,听我一句劝,还是早点嫁人吧!”不知为什么,王采玉突然有点心动了。

这讨茶看相的人走了没几天。王采玉有一个堂兄叫王贤东,有一天来到了金竹庵,他不为别的,是来试探采玉堂妹有无再嫁之意的。

原来,王采玉堂兄王贤东干活的那个玉泰盐铺店老板蒋肇聪中年丧妻,儿女尚小,正想续一继室。蒋肇聪是溪口蒋姓27代孙,从小读过四书五经,为人精明能干,绰号“埠头黄鳝”,意思是做生意有一手,别人轻意不会占到他便宜。

他子承父业,做酿酒、粮食等生意。他的原配是徐氏,是附近的白岩村人,光绪八年因病死去,留下一儿一女,儿子叫介卿,女儿叫瑞春。蒋肇聪其实在之一任老婆徐氏死后又娶了孙氏为继室,只不过不到两年,孙氏又死于瘟疫。说白了,王采玉的堂兄就是来给蒋肇聪和王采玉说媒来了。王贤东说:“妹子,你年纪轻轻,真要在这尼姑庵终老吗?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容易呀……”然后就向王采玉说明了来意和东家蒋肇聪的情况。

王采玉听了堂兄的一番话,感觉也有道理,又想起前几天看相的人说的话,便有了几分心动,便说“此事要同母亲商量”。王采玉的母亲姚氏,现在听说有这么一个姻缘,甚为高兴。就这样,光绪十二年,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嫁给了45岁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成为了他的继室,当上了老板娘。

王采玉成为蒋家新主妇后,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对比自己小11岁和14岁的一双儿女视如己出,和亲戚朋友邻里也相处融洽。成为了蒋肇聪的贤内助。

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分娩。蒋肇聪让伙计去请接生婆,接生婆赶到时,婴儿已经呱呱坠地,接生婆一边包一边报喜:“恭喜呀,添了一位小老板!”蒋肇聪的父亲蒋玉表正坐在店堂听候喜报,一听添了一个男孩,十分高兴,对儿子说:“这孩子就叫瑞元吧”

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蒋介石两岁时,因邻居家晚上失火蔓延所至,玉泰盐铺突然遭到回禄之灾。蒋肇聪那天正好外出办货,王采玉从睡梦中惊醒,只是抱着孩子跑了出来,店里伙计也只是随手抢出一点物品。整个店铺化为一片瓦砾,货物均损失殆尽。

一家老小从此搬进了祖上留下的老宅去住。家里也不再雇用家眷。此后,王采玉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因王采玉和公公蒋玉表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所以对曾经在金竹庵告诉她日后可生一贵子的话深信不疑,故而对蒋介石寄予厚望,希望他以后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蒋介石从小就比较淘气,让王采玉不省心。在他四岁那年的除夕夜吃年夜饭,蒋介石在椅子上突然就不省人事了,原来是把一只筷子戳进喉咙了。把全家人都吓坏了,虽然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筷子取出来了,但蒋介石不会说话了,让蒋玉表担心了一晚上没睡觉。大年初一一起早,蒋玉表就到儿媳妇房间问:“瑞元会不会哑巴了呀?”没想到蒋介石一睁眼睛说:“我会说话,没有哑。”

还有一次是蒋介石五岁那年冬天,他看到屋檐前面的一口缸里的水上冻后冻成圆的了,明亮如镜,便想捞起来玩耍,结果用力过猛,倒栽进缸里出不来了,等到有人发现把他拖出来早已奄奄一息了,后来经抢救才慢慢苏醒。

最让王采玉生气的是,蒋介石总喜欢上胡同里和一群孩子玩模仿打仗的游戏。每次都会弄伤小伙伴,不是这个流血了,就是那个皮破了,受伤孩子的家长都会找上门来告状,这真是让王采玉大伤脑筋。鞭打、责骂、罚跪,各种惩罚教育都不管用。于是,王氏便和公公商量,让他提前入学。

在蒋介石6岁那年,王采玉把他送进了任介眉的私塾里,再三叮嘱到学堂要听老师的话。当时把学生上学的之一任老师叫“开笔先生”而且还有开笔仪式。任介眉自然就是蒋介石的“开笔先生”。到私塾后,蒋介石不但给任介眉行拜师礼,任介眉还为蒋介石起了学名“志清”,意为“志在扶清”,这个名字一直用了15年。直到他后来跟随孙中山参加了反清革命,才用“中正”的名字代替。王采玉和蒋玉表以为把蒋介石送到学校有老师管教就不会闯祸了,但蒋介石并没有如他们所愿,他在私塾依然不守规矩,常常被责罚。有一次,老师忍无可忍动用了戒尺,正在打他手心时,他突然缩回手去不让打了,并且躺在地上大喊大叫:“打坏了,你赔!”这一举动让老师哭笑不得毫无办法,只能摇着头说了一句:“无赖,真是无赖!”从此,蒋志清在私塾里有了一个“无赖”的外号。

光绪二十年,1894年,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因病去世。第二年,溪口发生瘟疫,蒋介石的老师不幸染病去世,不久,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也染病,抛下妻子儿女和生意也去世了。这时的王采玉刚刚32岁,再次孀居。从此,治家理店,养育儿女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女人身上。好在,蒋肇聪前面老婆生的一儿一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大女儿蒋瑞春21岁,已经出嫁。儿子蒋锡侯虽然还在读书,但也18岁,正在准备考取秀才。

蒋肇聪其实还有一个早死的哥哥,财产由蒋肇聪掌管。蒋玉表生前曾说过让蒋锡侯过继给大儿子的话,所以蒋肇聪和前面老婆生的儿子蒋锡侯就等于已经过继给大哥了。这么一来,蒋锡侯就提出分家了,要求继承蒋肇海的那份房产和田产。

王采玉为了图个清静,也不想在家产上一直闹,于是决定分家。分家之后,蒋锡侯独占了玉泰盐铺和蒋肇海名下财产。王采玉和自己的儿女分得三间老宅、30亩耕地和一片竹山。不幸的是,分家之后,她的小女儿和小儿子相继夭折。一个年轻寡妇面对如此大的家庭变故,哭也没用,只能将精神寄托寄托在儿子蒋介石和菩萨身上。

此时王采玉对当年金竹庵那位看相的说的“看你有福相,日后可生一贵子”的话深信不疑,她育儿成器的决心始终不渝。为了对儿子严加管教,她把蒋介石送到了娘家葛竹,姚宗元执教的王氏宗祠私塾。在这里,蒋介石结识了竺绍康。那天,竺绍康去葛竹私塾见姚宗元。蒋介石见竺绍康气宇不凡,心生羡慕,尤其注意到竺绍康骑的那匹马,便偷偷溜出课堂,牵着马儿去玩耍。不料,马儿不服他的指挥,对他进行撕咬,致使他受伤流血,惊动了周围的人。从此,竺绍康认识了这个顽劣的少年。当年蒋介石13岁。若干年后,他们在上海过从甚密,成为了忘年交。

再后来,王采玉又听说春泉老人聘请岩头毛凤美在元代文学家戴表元故居的毛宅设私塾授课,便又和春泉老人商量,送蒋介石到他家住宿附读,并恳请老人严格管束。这一年,蒋介石突然开了窍,发誓要努力读书,求取功名,为母亲争气,要光宗耀祖。王采玉对儿子的表现喜出望外。

正在王采玉盼着儿子出人头地之时,从私塾传来了蒋介石要娶堂妹毛阿春做老婆的闲话。

王采玉是又惊讶又着急,这时王采玉的母亲姚氏说:“既然是这样,倒不如去毛家提亲。”王采玉一想,也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如成全了他们。于是就找了媒人去毛家提亲了。不成想,毛阿春的母亲蒋赛凤根本就看不上蒋介石。一口回绝了媒人,并说:“阿嫂真是作孽呀,这样不争气的歪胚不好好管教,还有脸来提亲,将来变成败家子有得哭呢!我就是有十个女儿也不会嫁给他的,让他死了这份心吧!”

媒人回来如实禀报王采玉,话里话外让王采玉脸上挂不住,这以后还有什么颜面上大街上走呢!她越想越气,气不过,她就想,她就不信找不到比毛阿春好的媳妇。

上个视频我们讲到蒋介石的母亲托人到毛阿春家提亲被拒绝了,那今天我们来讲,王采玉在蒋介石的之一段婚姻中发挥的作用。王采玉托了德高望重的表哥陈春泉来保媒,和通家世交毛鼎和家的二姑娘毛福梅说成了亲事。

这毛鼎和同意这门亲事自然有他的考虑。一是他认准了媒人,认为让德高望重的人来作媒,面上有光。二是他认为在溪口,蒋玉表家早年也是缙绅首户,如今家道中落,但名望犹在。三是认变蒋介石读书不少,现在虽然淘气,以后说不定能考取功名。他是把宝压在了未来。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岁的毛福梅出嫁了。14岁的蒋介石成了新郎官。这一天,爆竹声声,新朋旧友都来祝贺,一群看热闹的孩童穿梭在人群中捡拾爆竹的蒂头,就炮仗头,好不热闹。这时,顽性未脱的蒋介石也跟着在捡炮仗头。引得亲友们一阵哈哈大笑,说:“新郎官也在抢炮仗头呢!”王采玉听说后,气得都快背过去了。把儿子叫到房间一顿数落之后,只得强颜欢笑把婚礼办下去。

王采玉为了儿子的教育,可谓是煞费苦心。在和毛福梅结婚两年后,蒋介石16岁那年。王采玉听说岩头的秀才毛思诚在家设馆授徒,便又命儿子就近住到岳父母家,前去学习。一年以后,又先后到县城的凤麓和龙津两个小学堂接受新学教育。同时,王采玉还让毛福梅也到新女校就读,学习新文化,好在以后能相夫立业。不得不说,蒋母的教育思想很是前卫,就是放到现代社会,恐怕很多家长都卷不过她。

又过了两年,在蒋介石19岁的时候,有一件事让蒋介石有了更远大的志向。

当时清 *** 对外屈辱于列强,对内盘剥百姓。各地滞纳的田赋,让当地的首富和中户来摊赔。蒋介石家也是被摊赔的人家之一。一些有权有钱的就勾结在一起,欺负她家孤儿寡母,让他家多出。王采玉不服,据理力争,不愿意多出,县衙就派人把蒋介石抓走关押起来了,说交纳后才放人。没办法,王采玉只得乖乖的交了。

蒋介石回到家后,和母亲抱头痛哭。王采玉也趁机激励儿子要奋发图强,将来要做出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为自己扬眉吐气。当时很多有志之士都出国留学,蒋介石也决心出国学习军事,于是剪掉了长辫子,先是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后又东渡日本,不久加入同盟会,参与了革命活动。

1911年,清宣统三年,在日本高田野炮兵13联受训的蒋介石听闻革命军在武昌起义的消息,便和同学张群等回国了。

回国后,蒋介石负责浙江起义,任先锋队指挥官,当时他也是踌躇满志,抱定为革命牺牲的决心,并和母亲写了诀别信,劝其母亲不要为他的牺牲而悲伤等等。王采玉收到儿子的诀别书,当然非常痛心,但她还是比较深明大义的,她认为没有牺牲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特意托侄儿王良岳到杭州鼓舞儿子:“死生一视于义,不必以家事为念。”可见她不让须眉的胆识和气魄。

蒋介石还在日本期间,有一年冬天回家探亲,和妻子毛福梅拌嘴,毛氏因顶嘴,蒋介石踢了她一脚,正好踢在了怀有身孕的毛福梅肚子上,导致小产。王采玉听说后,大骂蒋介石是不孝子孙。

事后,王采玉为了让儿子儿媳再怀孕,也是颇费心机。第二年暑假,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了上海,王采玉亲自带着毛福梅前往上海找蒋介石,以死相逼,说再不怀孕就跳黄浦江。孝顺的蒋介石跪下求饶,并请来张静江和戴季陶劝解母亲,并保证留下毛氏在上海居住。

王采玉这才表示放心,说回去了。回乡之前,还请在上海的老乡探询儿子儿媳的情况,当得知毛福梅又怀孕了,又亲自去上海接儿媳一起回乡。在王采玉的照顾下,毛福梅第二年的三月十八生下了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

王采玉的一生也算是命运多舛,为了使顽劣的孤儿蒋介石成器,真是操心劳累了一辈子。

民国十年,1921年六月十四日,58岁的她在老宅卧病而死。在病中,她一再嘱咐儿子三件事,算是她的遗嘱吧。

蒋介石和他的母亲王采玉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她择地另葬。理由是不要惊动蒋介石的父亲。那这是不是她的真实意图呢?不是的。因为蒋介石的父亲先后娶过三房妻子,这墓里就筑有四个坑,蒋肇聪和徐氏、孙氏占了三个坑,旁边还一个坑不用说,那就是留给王采玉的。那为什么王采玉不愿意埋在丈夫身边呢?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怕惊扰早逝的丈夫,真实原因是因为丈夫身边已经有徐氏和孙氏两位夫人了,她若是葬在那里,只能屈居第三。她虽是再嫁,可是那也是明媒正娶的,让她屈居第三,她不愿意。

再就是,她迷信“甲字穴”更好最干净的坟地,闲杂野鬼不能侵入,而亲人可以自由往来。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的宝贝儿子,因为她始终相信她的儿子将来是人中龙凤会有所作为,这才是她不甘合葬屈居末位的真正原因。

其二,是腾出自家的房屋办一所培养乡里子弟的学校。这主要是她的情怀所致。她一生都在为培养儿子而奔波操劳,其实也是源自于她自己不能入学读书,识字不多,体会到没有文化的不幸所带来的遗憾。

其三,是不要忘记在困难中帮助过自家的亲戚朋友,要报答几家至亲好友的恩情。

蒋介石听完悲痛至极,泣不成声。答应母亲一定办到。蒋母王采玉遗嘱中坚持不与蒋父合葬,是不愿意自己儿子被人议论,说是第3填房所生,从而对蒋的前途和事业产生不利影响。其实蒋介石对母亲的良苦用心是理解的。为了寻找“甲字穴”,蒋也是陪同两位方士在雪窦山、徐凫fú岩、妙高台等地找了半个多月,最后选在了离溪口北三里的白岩山一块平地,据说是“弥勒佛的肚脐眼”,是风水宝地。

并挥泪写下了《哭母文》和《先妣王太夫人事略》,记述其母亲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为培养幼子,重振家声而做出的贡献。

王采玉一生命运坎坷,但个性刚强,她对蒋介石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上的重视,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次颂扬他的母亲,对母亲充满景仰之情。在蒋母逝世后,蒋介石誓言:以后无论新历旧历,凡为母亲忌辰,不动气,不御色,不食荤,终身以之,籍儆不孝之罪于万一。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纪念。

蒋介石日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9/606993.html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一生命运多舛,性格刚强,对蒋介石教育有方” 的相关文章

自从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 中国为何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女皇

自从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 中国为何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女皇

还不知道: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为何再无女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结束了她的统治。在武则天之后,仍然有些女性想要成为女皇,但她们都没有成功,有人甚至已经穿上龙袍,但仍然没有称帝。...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居正去世以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指责张居正的各种错误。于是万历皇帝上书对张居正进行严查。夺去了万历皇帝曾经赐给张居正的各种玺书、四代诰命,甚至还一度准备对张居正进行开棺鞭尸。虽然最终没有开棺鞭...

汉宣帝是位什么样的皇帝?对汉朝有哪些作为?

汉宣帝是位什么样的皇帝?对汉朝有哪些作为?

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汉书·外戚传》“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说到阎立本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他擅长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等,《步辇图》更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于绘画水平太高、画名太盛,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他...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

张绣和曹操是死对头 官渡之战时张绣为何投降曹操

张绣和曹操是死对头 官渡之战时张绣为何投降曹操

张绣和曹操是一对死对头,为何官渡之战时不计前嫌,投降了曹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曹操一生所打的败仗中,最刻骨铭心的就是宛城之败。在这一战中,曹操被张绣偷袭,险些丧失了生命。虽然他历经艰险逃脱了性命,但是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都在这...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你真的了解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曹魏却是年轻人才层出不穷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估计都对三国前中期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到了三国后期,大家都有一种落差的感觉,因为作者是站在蜀汉为主线来开创的故事线,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名臣良将的后代很少有出彩的人物,反观曹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