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开国八大功臣:李渊杀3个,李世民斩4个,最后一位啥下场?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08)270

前言

皇帝的猜忌

却如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唐朝开国的八大功臣,在刀光剑影中为大唐奠定了基础。这八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开国重臣,结局却出人意料地相似:李渊斩杀三人,李世民斩杀四人,最后一位又是怎样的命运?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从瓦岗到唐国的崛起

隋朝末年,

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各方势力争夺天下。

瓦岗寨,作为

隋末农民起义

的重要据点,成为了无数英雄的摇篮。刘文静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幼聪颖,好学不倦,尤其擅长兵法与政治。

正因为如此,他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在隋朝的

动荡岁月

里,迅速成为了朝中的新星。

隋大业九年(613年),刘文静参与了瓦岗寨的起义,随同众多将领一道,揭竿而起。

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刘文静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成为了众多义军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当隋朝日渐走向崩溃,刘文静遇到了命中的关键人物——

李渊

李渊当时还未崛起,但他看中了刘文静的才华,二人一拍即合。刘文静果断投靠李渊,为其

出谋划策

,成为了李渊阵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619年,刘文静正式成为李渊的谋臣,此时的刘文静踌躇满志,他坚信大唐的未来由他一手缔造。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年之后,功成名就的刘文静却在权力的斗争中倒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因猜忌刘文静功高盖主,最终听信

裴寂的谗言

,将刘文静处死。

这位曾为李唐江山打下坚实基础的功臣,最终因政治斗争的漩涡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死不仅代表了一位将领的陨落,更预示了唐朝政权中权力与猜忌的阴影开始蔓延。

刘文静的命运

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段充满

血雨腥风的历史

,他从瓦岗寨的战士走向唐朝的谋臣,短短几年的光辉岁月,却被卷入了无情的历史洪流中。

功高盖主

刘文静

相似的命运,也降临在了阚棱和杜伏威身上。

阚棱

出身不凡,他是一位体魄魁梧、力大无穷的将军。他从小便在战火中成长,练就了一身

高超的武艺

阚棱尤擅使用大刀,战场上的他如同猛虎下山,锐不可当。

李渊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英勇的战将,并给予了他重用的机会。阚棱在随后的战役中屡建战功,特别是在唐军与敌军的激烈交锋中,他以勇猛和谋略著称。

随着阚棱在军中的威望日益增长,李渊开始对他产生疑虑。

武德三年(620年),阚棱的养父遭到叛乱者的陷害,阚棱也被诬陷为同谋。

尽管阚棱为唐朝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李渊并未给予他任何机会澄清自己。

李渊的猜忌之心已然根深蒂固,最终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

阚棱惨遭处决

。他的死不仅让唐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也让朝廷内部的猜忌愈发加深。

而与阚棱有着相似命运的杜伏威,更是唐朝开国初期的重要功臣。

他早年在江淮地区自立为王,拥兵自重,是隋末群雄中的一大势力。李渊看中了他的实力,亲自招揽他投靠唐军。

杜伏威是个有远见的将领,他明白唐朝的前景,于是投降李唐。

在随后的战争中,杜伏威帮助李渊平定江南,屡次取得

重大胜利

杜伏威的出身和独立的势力始终让李渊心存疑虑。尽管杜伏威一心效忠,但他并不善于

政治谋划

,也缺乏讨好权贵的手段。

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卷入了一场宫廷斗争,李渊听信谗言,认为他有谋反之心,最终将其处死。

杜伏威的死再次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与功绩往往敌不过猜忌和政治的算计。

随着杜伏威的倒下,唐朝的政坛再一次陷入了人心惶惶的境地。

杜伏威的悲剧

反映了唐初的政治环境有多么不稳定,功臣们的命运如同悬在刀尖上,一旦失去了帝王的信任,便再无生路。

生死交锋与猜忌加剧

同样遭到

李世民猜忌

的还有

张亮

张亮,作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李世民器重。早年的张亮,是李世民麾下的得力战将,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

无论是平定突厥还是镇压内乱,张亮都以

智勇双全

闻名。他曾在玄武门之变中出谋划策,帮助李世民夺得皇位。对于这样一位肱骨之臣,李世民自然视其为心腹之人。

张亮晚年的行为却逐渐偏离了正轨。

在长期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厮杀中,他开始对

术士

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产生浓厚兴趣。

张亮晚年沉迷于术士的谗言,深信自己能够通过法术来控制命运,甚至听信术士的建议,收养了

五百名义子

,并试图通过这些义子进行某种巫术仪式。

此事引发了朝廷的广泛关注,而李世民对此尤为警惕。

贞观十八年

(644年),张亮的行为引发了李世民的猜忌。

随着张亮在朝中的地位逐渐稳固,李世民开始怀疑这位昔日的战友是否对皇权心存不轨。

有人告发张亮企图

谋反

,李世民立即下令对他进行严厉调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中,张亮被迅速定罪,随即被处斩。曾经的战功与信任在李世民的猜忌面前变得不值一提。

张亮的命运令人感叹,他本是唐初的功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脱离了政治的中心,被权力的诱惑所迷惑,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张亮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反映了唐初政坛中对

权力的恐惧

猜忌

。对于李世民而言,无论多么亲密的功臣,一旦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清除。

侯君集的背叛与李君羡的冤死

如果说张亮的死是因为自己迷信术士而自取灭亡,那么

侯君集

的结局则完全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侯君集在唐朝开国过程中也是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平定高昌国的战役中,他表现得尤为出色,是唐朝对外扩张的

中流砥柱

之一。

李世民对侯君集非常信任,将其派往边疆镇守,并授予高位。

侯君集的功绩和日渐膨胀的野心,最终让他成为了李世民清洗的目标。

并非一开始就有反叛之心,甚至在李世民初期的统治下,他一度被视为唐朝的重要支柱。

随着他在边疆的势力逐渐扩大,他开始心怀不满,尤其是在

贞观十四年

(640年)因贪腐问题被短暂流放后,侯君集对李世民心生怨恨。

这段时间,他与太子

李承乾

私下密谋,企图发动政变推翻李世民。

这场阴谋被迅速揭穿,李世民随即下令将侯君集处死,家族也因此遭到连坐,侯君集的命运就此终结。

与侯君集的背叛不同,

李君羡

的死更像是冤屈。

李君羡原本并非唐朝开国元勋,但由于在唐初的多次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他也跻身功臣行列。李世民对他本来十分器重,甚至将他安置在都城重镇玄武门周围,赋予重任。

然而正是在李君羡镇守玄武门期间,关于“

武代李兴

”的谶语开始在民间流传,暗示唐李皇朝将被武姓女子取代。

李君羡因为名字中带“羡”字,再加上他的封号和籍贯都被认为应验了谶语,被诬陷为未来反叛的象征。

贞观十七年

(643年),李世民在惶恐中下令将李君羡处斩。

虽然李君羡并无实际反叛的行为,但谶语的力量和

李世民对武氏兴起的恐惧

让他无法容忍任何可能的威胁。最终,这位曾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以莫须有的罪名走向了刑场。

薛万彻的终局与开国功臣的宿命

最后一位唐朝开国八大功臣中幸存下来的是

薛万彻

薛万彻在隋朝末年便已是著名的猛将,后来投奔唐朝,成为了李渊、李世民的重要战将之一。

他在对突厥的战争中立下了卓越功劳,甚至被李世民安排迎娶了唐朝宗室的

丹阳公主

薛万彻并未因此拥有太平的晚年。尽管他一度被认为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但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经支持

李建成

,这一点始终让李世民对他心存戒备。

薛万彻虽然在玄武门事变后幸存,并得到重用,但随着李世民的统治稳固,他的日子也开始变得艰难。

李世民去世后,薛万彻卷入了

李治

时期的政治斗争中。

他曾支持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景登上皇位,然而这一举动激怒了

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立即以谋反的罪名将薛万彻下狱,最终将其处死。

薛万彻的死标志着唐朝开国八大功臣全部陨落。

作为唐朝建立初期的英雄,他们曾为这个朝代的崛起和壮大贡献了自己的鲜血与智慧。在这个权力至上的时代,任何功劳最终都可能被政治斗争所吞噬。

薛万彻的命运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人所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些功臣们的命运,如同被风吹散的沙尘,虽曾辉煌,却难逃宿命的清算。

唐朝开国八大功臣,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大唐江山的奠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然而,历史却证明,无论是多么忠诚的功臣,在权力的漩涡中都难逃被清算的命运。从刘文静到薛万彻,八位将领的结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他们的命运不仅反映了唐初政权的动荡与权力的不稳定,更展示了皇帝对功臣的猜忌与不信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9/607031.html

“唐朝开国八大功臣:李渊杀3个,李世民斩4个,最后一位啥下场?” 的相关文章

虞翻的才能怎么样?他都有哪些作为?

虞翻的才能怎么样?他都有哪些作为?

虞翻是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虞翻在三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当你读完《虞翻传》,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人:他出身会稽虞氏,是当地的高门大族,家族五世治易,是两汉象数易学之集大成者。他曾在奏疏中点评了当世几乎所有的易学大师:颍川荀爽(荀彧从父),大名士马融,北海...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大将,正史中记载,许褚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后来,许褚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立下大功。许褚和典韦都是以猛著名,也都深受曹操喜爱,两人不相上下。然而,许褚手中有一支奇特的队伍,让曹操非常喜欢...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 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司马懿既然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为什么还要选择撤军

对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小说《三国演义》描述司马懿是一个城府颇深的奸臣,正史《三国志》中描述司马懿是一个老谋深算,为曹魏鞠躬尽瘁的权臣。不论对司马懿的描述是好是坏,他们都表现了司马懿的不属于诸葛亮的强大智慧。《三国演义》小说中,...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