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2015年,记者来到金家屯拜访鳌拜第12代后人:从尔坠起世代务农

中国历史2周前 (09-08)120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大清朝入关之后,天下一统,却也迎来了新的问题,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年幼的康熙帝继位,朝政重担落在了辅政大臣鳌拜身上。

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乃是大清之重臣,曾为先帝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作为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性格强硬鳌拜更是行事霸道,将年少的康熙帝视为傀儡,朝堂上下皆闻风丧胆。

康熙帝虽年幼,却也心怀天下,对鳌拜的跋扈行为十分不满。

他暗中筹谋,终于在康熙八年一举将鳌拜擒获,并将其党羽悉数诛杀。史书记载,鳌拜被囚禁后不久便病逝,其子孙也因牵连而蒙受不白之冤。

然而,在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辽东半岛,却流传着关于鳌拜后裔的故事。在庄河县蓉花山镇,有一处名为金家屯的村庄,村民们世代相传,他们便是鳌拜的后人。

这究竟是真是假?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鳌拜后人的故事。

一、权倾朝野的鳌拜

康熙初年的紫禁城内,权力的角逐如火如荼。出身满洲镶黄旗的军政双栋鳌拜,正处于其权势的巅峰。

鳌拜家族的崛起可追溯到努尔哈赤时期。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鳌拜的曾祖父巴雅喇以骁勇善战闻名,曾在萨尔浒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到了皇太极掌权时期,年轻的鳌拜更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频频立功。他在1636年的松锦之战中指挥若定,协助皇太极击败明朝大军,为后金政权的稳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清朝入主中原,鳌拜的地位愈发显赫。他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还在政治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顺治帝在位时,鳌拜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参与朝政决策。

1661年,顺治帝驾崩,朝局动荡。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鳌拜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肩负起了辅佐幼主的重任。

然而,权力的滋味是如此甘美,以至于鳌拜逐渐迷失了自我,他开始专权跋扈,甚至不惜与年轻的皇帝争夺实际控制权。

鳌拜的专横表现在多个方面。他独断专行,常常不顾其他大臣的意见,擅自做出决策。

在朝会上,他多次打断其他大臣的发言,甚至直接否定康熙帝的想法。更有甚者,他还干涉皇帝的私生活,试图控制康熙帝的一举一动。

康熙帝虽年轻,却已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智慧。他深知,要巩固皇权,必须先除去这个桀骜不驯的老臣。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宫廷政变在康熙八年(1669年)悄然展开。

一个看似平常的早晨,鳌拜如往常一样进入武英殿议事,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康熙帝精心布置的陷阱。就在鳌拜毫无防备之际,早已埋伏多时的御前摔跤手索尼突然出手,将这位曾叱咤风云的权臣制服。

消息传出,举朝震惊。鳌拜的兄弟子侄纷纷被捕或处死,一时间风声鹤唳。康熙帝虽念及鳌拜往日功劳,免去其死罪,但这位曾呼风唤雨的大臣最终还是郁郁而终于狱中。

鳌拜的倒台,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家族的灾难。

二、逃亡与隐居

就在鳌拜被擒获的消息如风般席卷清朝之际,远在东北岫岩州的尔坠正在征税,作为鳌拜的孙子,尔坠深知此刻家族所面临的危险。

他当机立断,决定带领家眷逃离这个不再安全的地方。

月黑风高的夜晚,尔坠带着十余名家眷,悄悄离开了他们在岫岩州的住所,他们没有时间收拾太多行李,只带上了一些必需品和家族的重要资产。

一行人的旅程充满了艰险,为了避开官府的追捕,他们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山林小道。

白天藏身于密林深处,夜晚则借着月光赶路。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跋涉了65公里后,来到了庄河县仙人洞附近的一片荒地。

这段逃亡之路上,尔坠一家经历了无数艰难。有时为了躲避搜捕,他们不得不在山洞中藏匿数日,食物匮乏时,他们只能靠野果充饥。

更有一次,年幼的孩子们因长途跋涉而生病,全家人在荒野中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

最终,他们来到了庄河县仙人洞附近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却又土地肥沃,适合耕种。

尔坠环顾四周,心中暗暗庆幸,这里远离官道,又易守难攻,正是理想的隐居之地,于是他决定在此驻足,开始了家族新的发展。

为了避免被朝廷发现,尔坠决定改姓为金。从此,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满洲贵族家族,开始了他们作为普通农民的新生活,他们开垦荒地,建造房屋,渐渐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初到此地时,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必须从零开始,开垦荒地,搭建简陋的房屋。

尔坠和家人们不得不学习农耕技巧,这对于曾经的贵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掌握了种植庄稼的技巧。

随着时间推移,金家的后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的村落逐渐形成,被当地人称为&34;。岁月如梭,这个村落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村庄。

然而,在这平凡的表象之下,金家人的血液中依然流淌着先祖的血脉。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与普通农民无异,但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却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秘密,代代相传。

三、文化的流失与传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家屯的村民们渐渐淡忘了自己的满族根源。曾经熟悉的满语和满文,在几代人的更替中逐渐消失,昔日贵族荣光,也被日复一日的农耕生活所取代。

在金家屯的早期,满语仍是家族内部交流的主要语言,尔坠和他的子女们努力保持着满族的传统,他们在家中讲满语,教导孩子们认读满文。

然而,随着与当地汉族居民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语言。

到了第三代,能够流利说满语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到了第四代,会说满语的人几乎绝迹。满文的使用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虽然族谱和一些重要文件仍用满文书写,但能够阅读这些文字的人越来越少。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变迁中,金家人依然保留着一些独特的传统,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以诗句形式记录的家族辈分排序。

这些看似简单的诗句,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礼仪规范,更是他们与过去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

在金家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字辈。这些字辈按照固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首流传已久的家族诗歌。诗句大致如下:&34;

每当有新生儿诞生,家族中的长者就会根据这首诗歌,为孩子取一个符合辈分的名字。

除了辈分排序,金家族谱的保存也是家族历史传承的重要方式,毕竟在我国族谱是记载家族的源流、世系和重要事件的关键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

金家几百年间,有时候族谱甚至藏在房梁或地下,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后来金家的族谱还是丢了一部分。

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金家族人在修订族谱时,他们才重新确认了自己与鳌拜的血缘关系。这一发现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金家屯村民尘封已久的记忆。

许多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竟是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满洲权臣的后裔。

如今金家族谱开篇序言中写道:“我们金家的老祖先,元明以前已无从考证,据记载清朝康熙初年,辅政大臣鳌拜是我们的先祖,我们称他为一世祖,原系镶黄旗人。康熙八年,被罪革职,罪名是结党专权,紊乱国政,纷更成宪,罔上行私。……一代托孤功臣,如此残局,不过是辅政八年,权高震主的下场,既然历代统治者都这么做,功罪也就不必评说了。”

四、石板与墓碑:尘封历史的见证

并且在金家屯的历史中,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为这个家族的身份之谜画上了一个惊叹号。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平常日子,村里的一座小桥下,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块石板。

这块石板并非普通的石块,而是一块精心雕刻的墓碑,石板上刻有精美的龙形图案,更令人惊讶的是,上面还刻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铭文。

这块看似平常的石板,竟然成为了连接金家屯与其贵族过去的重要证据。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块石板被确认为鳌拜之孙尔坠的墓碑。

铭文中不仅记载了尔坠的生平,还提到了他的祖父鳌拜的显赫地位。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金家族人是鳌拜后裔的身份,也为研究清代满族贵族的身份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今,金家屯的村民们不仅以鳌拜后裔的身份为荣,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份独特的历史遗产。

他们修缮墓碑,整理族谱,举办家族聚会,努力将这段曾经被遗忘的历史传递给下一代。每年的清明节,金家族人都会聚集在尔坠的墓前,举行简单而庄重的祭祀仪式,以此缅怀先祖,传承家族精神。

说完尔坠这一支,其实当年鳌拜还有留在京城的后代,也逃过了一劫。

当年鳌拜被革职囚禁,爵位亦被悉数剥夺,后代自然也丢了荣誉,沦为平民。

但康熙帝到了晚年,追忆往事,可能是念及鳌拜曾效忠于皇太极、顺治帝,并为清朝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遂于康熙五十二年,追赠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此爵位在乾隆朝被正式定为男爵,为五等爵中更低者。

然时过境迁,鳌拜与嫡子纳穆福均已作古,仅存孙子达福。康熙帝悯其孤苦,遂令达福承袭一等男爵,并归还其祖辈被没收的佐领,更委任其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雍正帝登基之初,为巩固皇权,曾处置多位兄弟及八旗重臣,以致声名狼藉。及至雍正五年,其励精图治,为挽回在八旗中的声望,遂翻案 *** ,以彰显其“拨乱反正”之功绩。

鳌拜家族,便成了雍正帝刻意选择的典型。雍正帝不仅将鳌拜被剥夺的一等公爵位追封,更赐予其“超武公”之美名。

达福,自雍正元年的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至雍正五年的一等公爵,再至雍正九年的一等超武公,可谓步步高升,深得雍正帝恩宠。

然天有不测风云,达福于承袭一等超武公之同年,便战死于西征准噶尔前线,英年早逝。其子孙承袭一等超武公爵位,世代荣华富贵。

至乾隆四十五年,鳌拜后人爵位却降为一等男爵,引发后世诸多议论。

实则并非鳌拜后人触怒乾隆帝,而是乾隆帝深谋远虑,欲巩固清王朝百年基业,遂施行一系列举措,以彰显其“为万世法”之决心。

乾隆帝深知,鳌拜之案,乃康熙帝之英明决策,绝非冤假错案。若恢复鳌拜全部爵位,无异于变相承认康熙帝之过错,有失体统。

乾隆帝在上谕中,明确表示康熙帝当年逮捕鳌拜乃天经地义之举,并未诛杀,反予男爵,已属格外之恩。而雍正帝恢复鳌拜爵位,乃念其旧功,以及达福之才可用,故施恩于其。

乾隆帝更以鳌拜之罪行,警示后世权臣:

如此一来,鳌拜重孙德胜逝后,其子庆玉承袭的爵位,便不再是一等超武公,而是一等男爵。

鳌拜之爵位,传至十一代,至其第八世孙锡惠为止,锡惠于同治四年(1865年)承袭一等男爵位。锡惠寿高,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才离世,彼时清朝已灭亡三十余年,自然无人再记挂清朝爵位。

至此,昔日权倾朝野的鳌拜,一支后裔在京城,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归于平凡,隐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另一支在千里之外的金家屯,过着淡然的日子。

尾声:

从鳌拜的显赫到尔坠的逃亡,从贵族到农民的身份转变,金家一族的故事如同一部微缩的清代史。

他们的故事,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却折射出时代变迁的万千面相。在金家屯,在北京,过去与现在交织,传统与现代共存,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生动的历史画卷。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

[1]瀛云萍,都兴智.鳌拜后裔家谱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J].满族研究,1989,(02):86-89.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9/607062.html

“2015年,记者来到金家屯拜访鳌拜第12代后人:从尔坠起世代务农” 的相关文章

章德窦皇后是什么出身?她为了巩固后位都做了哪些事情?

章德窦皇后是什么出身?她为了巩固后位都做了哪些事情?

章德窦皇后在东汉历史上知名度很高,争议也很大,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章德窦皇后是汉章帝皇后,深得章帝信任,更是东汉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为了巩固后位不惜效仿吕雉杀母夺子,将汉和帝推上皇位,还纵容外戚干政。既然窦氏杀了汉和帝的生母,为何汉和帝没有废黜她的太后尊号,还让她与汉章帝合葬呢‘一...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东晋时期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忱(?~392年),字元达,小字佛大,太原晋阳人,汉族。东晋大臣,中书令王坦之的儿子,右仆射王国宝的弟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凭借太原王氏的门荫入仕,累迁吏部郎中,出任骠骑长史,有宠于执政司马道子。太元十四年(389年),出任使持节、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韩信被杀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还不知道:韩信被杀,除了功高盖主,后世还流传了五大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史称“兵仙”,他的一生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带兵以“多多益善”闻名,战场上屡次出奇制胜,是我国历史上神将的代名词,智慧和狡黠的化身。但是韩信也是另一个成语的代名词,这个成语叫做“狡兔死、...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标,康熙却很怕太子胤礽夺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没起名就夭折了,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都夭折了,胤禔是第五子,胤礽是第六子,在正式排序上,胤禔是老大,胤礽是老二。胤禔虽然是老大,但他是小老婆...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南朝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有个贬义词叫“烂汉脏唐”(也有别的相近词汇,意思相同),是说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的皇族和上层贵族私生活糜烂。从史书上记载的一笔笔事迹来看,也确实是如此,汉朝皇帝好男风,唐朝公主好面首,都是比较著名的。其实,在这两个朝代之间的那...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顾悌,字子通,生卒年月不详,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顾雍的族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悌从小因为孝顺父亲,尊敬兄长和为人廉洁在乡里闻名,15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吴国的郡吏、郎中。后来升到偏将军。孙权快去世时,嫡庶不分,顾悌几次毫不讳言与朱据一起说了立嫡子...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准备夺走武将兵权的时候,乐韶凤是怎么做的?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兵部尚书乐韶凤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朱元璋准备大释武将兵权的时候,他看出朱元璋的心思并抢先一步交出兵权,顺利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乐韶凤是明代初年的一个兵部尚书,出生在直隶滁州全椒县,关于其早年的经历,史书上记载不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