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硬又冰的瓷枕为何延续了千年?专家:主要是为了方便女子
**一、引言**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食官监陪葬墓出土的食官监玉枕,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的玉枕,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镶玉铜枕,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古人的睡眠方式和器具始终充满着神秘色彩,引发着我们的好奇。当我们关注到那又硬又冰的瓷枕时,难免会产生诸多疑问。如今大家都追求柔软舒适的睡眠环境,古人为何对瓷枕情有独钟?这独特的选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故事?
**二、瓷枕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瓷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那时它宛如一颗初升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崭露头角。
据唐代留存的一些文献记载,当时的瓷枕造型多为简单的长方形或梯形,材质稍显粗糙,工艺也相对简单。这一时期的瓷枕,更像是一种初步的尝试,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此时的瓷枕不够精美,但已开始融入古人的生活,为睡眠提供一定支撑。在《新唐书·五行志》中有这样的描述:“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虽未明确提及瓷枕,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各种材质的枕头在生活中的运用。
瓷枕最初的作用也不是供活人睡的,它用作皇室贵族的高规格随葬品是更好不过的,在唐朝,它是权力与富贵的象征。
**三、宋代瓷枕的鼎盛辉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宋代,瓷枕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成为当时社会中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
宋代瓷枕的 *** 工艺精妙绝伦。宋代的《陶记》中说:“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其釉色纯净,纹饰细腻,令人赞叹。《格古要论》也记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这些都体现了宋代瓷枕工艺的精湛。
宋代瓷枕造型繁多,有孩儿枕、狮枕、象枕等。孩儿枕天真活泼,狮枕威武雄壮,象枕憨态可掬。
瓷枕表面的绘画精彩绝伦,人物画生动展现市井生活,山水画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花鸟画充满生机。宋代的《梦粱录》提到:“市井卖瓷枕者,多绘有风俗人情之图。”
在诸多古籍中,《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中,女子多以瓷枕为眠具,因其可保发髻不乱。”保持发型整齐是宋代女子喜欢瓷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子外表的重视。
**四、瓷枕的种类**
瓷枕的种类丰富多样。从形状上看,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如意形等;从装饰上区分,有刻花、印花、剔花、彩绘等;从用途来说,除了作为普通的睡眠用具,还有专门用于医疗保健的瓷枕,据说具有一定的清热安神作用。
**五、瓷枕的用途演变**
最初,瓷枕可能主要用于辟邪和装饰。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睡眠功能逐渐凸显。在宋代,瓷枕不仅用于日常睡眠,还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瓷枕在睡眠方面的用途逐渐减少,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收藏品或文化符号。
**六、瓷枕的衰落与消逝**
到了明清时期,瓷枕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睡眠舒适度有了更高追求,柔软的布枕、棉枕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让人感觉更舒适。观念的转变也让人们更注重睡眠质量,瓷枕的坚硬质地和冰冷触感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七、瓷枕的价值与意义**
瓷枕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见证了不同朝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变化,其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
它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图案和造型蕴含丰富内涵,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瓷枕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古人适应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在有限条件下创造出实用与美观兼具的物品,留下宝贵文化遗产。
瓷枕,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虽已在现代生活中消失,但它承载的古人智慧、情感和记忆永远熠熠生辉。回顾瓷枕的兴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睡眠用具的变化,更是时代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见证。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传承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