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一船老妪、接生婆?竟是大智慧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13)270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作为正使,先后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宏大的海上远航,这一系列壮举被后世称为“郑和下西洋”。

通过七次远航,明朝不仅重新确立了对西洋海岛的统治,赋予了许多岛屿以新的名字,如景弘岛、永乐群岛等。

更令人惊叹的是,郑和的船队其航行之远,足迹甚至延伸到了遥远的东非海岸与红海区域,那样的成就,无疑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这段传奇的航海旅程中,有一个细节令人感到疑惑:

郑和在组建船队时,并未携带年轻女子同行,而是选择了大量的老妪和接生婆随行,这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道理呢?

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早年经历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通过各种史料推测认为,郑和应该是出生于云南昆明,后来在明朝傅友德、蓝玉平定云南的战役中,郑和不幸成为明军的俘虏,继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被俘后,郑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屈辱,被 *** 成为太监。

随后,他被送往南京,继而因缘际会,来到了燕王朱棣的身边,担任其近侍。这一转变,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埋下了伏笔。

郑和天资聪颖,不仅具备过人的智慧,还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当朱允炆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时,郑和以卓越的贡献,助力朱棣成功登基,此后郑和被赐“郑”姓,即是对其忠诚与功绩的肯定。

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彰显大明的文治武功,决定通过海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同时,关于郑和下西洋,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朱棣怀疑其侄子朱允炆并未在宫中自焚身亡,而是可能在他人的掩护下逃往海外。

因此大规模的组织下西洋的活动,其实也带有探寻真相的意味。

要实现下西洋的壮举,朱棣清楚的知道,需要一位既值得信赖又具备卓越才能的领导者来担当重任。

而郑和无疑是更佳人选。

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扬帆起航,踏上了他的首次远航之旅。

在接下来的26年时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如同海上的使者,开辟了全新的航海路线。

不仅促进了中外贸易的繁荣,还广泛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为何带老妪和接生婆?

文献显示,郑和每次下西洋,都是船队浩浩荡荡,船只最多的一次,竟然多达240多艘。

其中更大的一艘航海船,当时已经达到高61.6米,长151.18米,在当时的背景下可谓是“航空母舰”。

除了船只队伍庞大,每次下西洋的人数也众多。

史料上有明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共有4次,分别是27800人,27000人,27670人,27550人。

在这成千上万人当中,不仅有水手、官兵,还有各式各样后勤辅助人员。其中老妪和接生婆十分亮眼,是船队中唯一的女性。

为何不带年轻的少女,而带一些老妇人呢?其实背后正是郑和的大智慧:

1、避免内部矛盾

航海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船员们常年漂泊在外,身心俱疲。

尤其是登船之后,可以说天天面对的都是汪洋的大海,生活单调而枯燥。

这时候如果船上有年轻女子,一定会招来船员们的挑逗和纷争,甚至导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些问题一旦爆发,不仅会扰乱船队秩序,还可能影响航行的安全和任务的顺利进行。

另外,郑和下西洋原本就是为了展示大明王朝的国威,而如果携带了年轻女子,很有可能被外界误解为奢靡和随意,对大明王朝的形象百害而无一利。

2、老妪能够处理日常琐事

与少女相比,老妪除了不会影响船员的生活,还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会时刻处理着船员们生活的诸多琐事。

如,衣物的缝补、清洗,烹饪做饭、照顾伤员等,可以为船队的顺利航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老妪们往往掌握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纺织、刺绣、编织等。在与海外各国的交流中,她们可以将这些技艺传授给当地人民,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接生婆传播生育知识

在古代,生产力和科技技术低下,大明尚且如此,大明王朝之外的小国更可想而知了。

当时,郑和途经的许多地区医疗条件十分落后,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部落生活状态。

那样的生活环境,使得很多原始国家的妇女生育时的死亡率非常高。

接生婆的作用在那里尤为重要。

她们的存在,不仅可以在船上照顾船员的健康,还可以通过传播先进的生育知识,帮助当地妇女顺利生产。

这种人道主义的举动,在极大地提升大明王朝形象的同时,还会赢得当地人的尊敬和感激。

郑和下西洋的成功,不仅仅是军事和科技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文化与人心的胜利。

通过带领老妪和接生婆这样的平凡人物,郑和成功地在异国他乡展示了大明王朝的文明、智慧与仁爱,令无数国家对大明心生敬畏。

回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700余年,但它所呈现出的古人的智慧,和对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却是有着伟大的意义的。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郑和用他的船队和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信息:

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谋发展。这种和平、友好、开放的外交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

读者们,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9/607353.html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一船老妪、接生婆?竟是大智慧” 的相关文章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桓范为了房产,不惜要谋害下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失志早卒?

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东汉尚书郎谢煚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又称谢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夫人以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 ,深受孙权宠爱,史载“爱幸有宠”。后来孙权为了巩固江东政权 ,又纳徐氏,欲让谢夫人屈居其下。谢夫人不同意,失志早卒。其弟为三国著名史学家、武...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周瑜为什么让诸葛亮造箭 要求造弓难道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何不要求诸葛亮打造十万支弓,而是十万支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当年你给周瑜当军师的话,周瑜可能会夸你一句:“你小子还真是个狗头军师,咋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呢?”如果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回答在水上作战需要的是弓箭,而周瑜这...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出生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却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