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

中国历史4天前40

孟丽静编制(新华社发)

“北京中轴线”北段鸟瞰。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供图

日前,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如何体现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以及“中”“和”哲学思想?申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文本团队负责人吕舟。

价值阐释

记者:在世界遗产层面上,“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

吕舟:“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基于“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所应具有的价值标准的阐述。其中,尤其是关于列入世界遗产的对象应当是“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的标准。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建筑群和城市空间表达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持续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13世纪“北京中轴线”始建时对于公元前1000年周代城市制度的表达,也体现在15、16世纪“北京中轴线”成形的过程和18世纪的不断完善,更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和功能定位,以及21世纪初开始对“北京中轴线”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北京中轴线”是在已有的1223处世界遗产中,是“为延续至今的文明提供了独特见证”这一标准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在世界遗产标准中,关于“为延续至今的文明提供了独特见证”的表述最早出现于1996年,是当年世界遗产回应如何反映不同的文明发展状况的结果,但长期以来在世界遗产的评审中,遗产依然被传统的历史分期所局限,没有出现突破这种历史分期,特别鲜有是将古代遗产与当代城市形态融为一体的遗产项目。从这个层面,“北京中轴线”响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明的多样特征,特别是当代文明与历史延续关系的表达。

记者:这样的价值表达在“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的评审过程中是否会遇到挑战?申遗团队是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

吕舟:从遗产保护领域自身而言,不同观点的碰撞始终是存在的。这些碰撞不仅表现在今天已被人们熟知的真实性是仅仅反映在物质的真实性上还是反映在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上,同样也反映在我们所谈到的遗产的时间边界上。

2024年4月,我们收到了专业咨询机构对“北京中轴线”的评审意见,尽管他们给出了推荐列入的结论,但我们仍然感受到参与评审的专家在遗产的时间边界上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肯定了“北京中轴线”的传统规划思想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质疑了遗产的时间线延续到当代的延续性理念。

针对这种情况,申遗团队进行了大量国际对话和价值阐释的工作。通过各种机会向来京参加各种活动的专业咨询机构的负责人等介绍“北京中轴线”,让他们通过现场的体验来感受“北京中轴线”所呈现的文明的延续性。

“北京中轴线”所展现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感染了这些专家等。经过反复讨论,他们都表示充分理解了我们对“北京中轴线”的价值表达。在之后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也都给予极大支持。

中国申遗团队也拜访了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或代表,向他们介绍“北京中轴线”在价值表达中关于文明延续性的阐释,并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认同。这使得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世界遗产价值阐释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国际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促进世界理解中华文明的过程。

在讨论“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21个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的代表,有13位作了现场发言,对“北京中轴线”关于文明延续性的表述表达了支持。

希腊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提出了修正案,要求删去决议草案中对时限问题的质疑,他强调中国的文明是延续的,“北京中轴线”也是一个延续的、活态的遗产;黎巴嫩代表发言,特别强调了: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是沿“北京中轴线”组织起来的宏大城市建筑群的主要构成要素,它见证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延续性;赞比亚代表发言,明确强调了“北京中轴线”各个时期的遗产构成要素对整体价值的共同作用;塞内加尔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认为“北京中轴线”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延续性;土耳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在发言中表示“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王朝统治至现代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展现出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延续性;日本代表也从专业的角度讲述了中国都城规划理念的广泛影响,并表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重要挑战

记者:作为申遗保护文本团队的负责人,在您看来,如何向世界讲述“北京中轴线”故事?

吕舟: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国际对话和交流。在编制申遗文本的过程中,如何在世界遗产的语境中把中轴线的价值说清楚,从语境、内涵上更充分地把北京的历史文化这种价值呈现出来,这也是申遗文本编制的难点。

记者:在申遗文本提交后,我们又补充了材料,主要是哪方面的?

记者:“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12年,回顾整个申遗过程,主要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吕舟:“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古今交融而产生的复杂性上。当然也包括了如何处理作为“北京中轴线”组成部分的已有世界遗产地,如故宫、天坛、万宁桥各自已被《世界遗产名录》所阐释的价值与“北京中轴线”价值的关系上。以及由于“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区域所带来的保护、管理的复杂性。

“北京中轴线”位于首都的中心区,与当代的现实生活密切融合,你是无法把它切开的。比如,前门大街是商业活动区,地安门外大街也是商业活动区等,它们跟老百姓的生活融在一起,这也是复杂性的体现。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

成功经验

记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吕舟: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民众广泛参与是很成功的经验之一。刚开始时,我们也会想,会不会增加申遗过程的复杂性?但事实证明,民众参与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北京鼓励居民参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和城市治理,在涉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的决策出台之前,北京市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居民的意见建议,之后由专业机构将公众意见转化为提案或者报告,再经由专家研讨、部门商议、征求公众意见等程序后形成 *** 决策,直至最终实施。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居民和社区已成为参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决策与实践的重要力量。也正是在居民和社区的积极建言献策下,才推动了如万宁桥交通限行、补种树木等具体保护整治行动的实现,促使“北京中轴线”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得到全社会更好地保护传承。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中轴线文化体验的旅游产品、创意产品设计、文化体验线路,一些北京老字号也会用“北京中轴线”的IP来更新他们的产品,这些都为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文化动能。

记者:除“公众参与”之外,您也强调“数字技术参与”的重要性,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发挥了哪些作用?

吕舟:可以说,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之前,鲜有数字技术如此深度参与申遗的前例。数字技术如同一个时空穿梭机,可以把不同时期的遗产要素生动表现出来,也可以推进遗产保护。比如,可以通过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监测遗产的变化,可以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等机构开展的“数字打更人”活动,为公众提供参与中轴线保护的平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北京中轴线”的情况。这都是在申遗过程中的创新措施。

记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在世界遗产领域有哪些贡献?

吕舟:世界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对其的保护是不同文化对话合作的过程,通过对世界遗产的价值阐释,可以实现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对未来世界遗产的类型、申报 *** 和对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表达都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新的经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702.html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清朝时期几品官才是大官 三品官员是大官吗

清朝时期几品官才是大官 三品官员是大官吗

还不知道:在清朝,官员当到几品的才称得上是大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那时我国的封建官僚品秩体系已经非常的成熟。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清朝实行的依然是九品十八级,也就是说清朝的官从一品到九品,每个品又分为正职和副职官员,也就是当时所称呼...

关羽到底输在张飞哪里 蜀汉灭亡后两家后人为何完全不同

关羽到底输在张飞哪里 蜀汉灭亡后两家后人为何完全不同

对蜀国灭亡后,张飞家族无人敢动,关羽却满门被杀?关羽输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63年,司马昭制定三路伐蜀计划,当时姜维迅速提出战略防御措施,但是刘禅呢?却听从宦官黄皓的意见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最终蜀国被曹魏所灭。在刘禅宣布投降之后,张飞家族没有人敢动,...

时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时溥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

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和四年(884年),感化军节度使时溥斩杀黄巢,成为平定黄巢之乱的第一功臣,获封中书令、巨鹿郡王,可以说是名震天下,风光无两。然而仅过了不到十年,时溥就被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逼...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讷...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后世称李昌谷。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