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豪霸国:一个被考古“考”出来的国家|访古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结束了在晋南、晋中的多日奔波,我终于进入太原。到达太原的第二天,我就来到山西博物馆,寻找那些我在地方上看不到的文物。
十年前,我就留意到,有报道说在山西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个不见于史籍的西周时代的国家,这个国家名为“霸国”。这个消息给我带来的印象之深刻,很长时间都没有忘怀,所以进入山西省博物馆,我就直奔商周展厅,去寻找那个“霸国”。还别说,在展厅中,我真的看到了霸国文物的陈列。看了霸国的器物,有感于考古工作者在历史研究中的巨大贡献,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霸国”的发现和它的历史轨迹介绍给大家。
01
霸国墓地的葬俗
与很多古代遗迹的发现一样,“霸国”的再现于人间也是因为盗墓。2007 年 5 月,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村有古墓被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紧急开展对墓地的大规模勘察与发掘。此后近 10 年间,在现存南北长约 300 米、东西宽约 150 米,面积约 45000 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和清理西周墓葬 2200 余座,灰坑 100 多个。出土陶器、青铜器、蚌贝器、玉石器、骨器、漆木器、锡器等 25000 余件(组)。
墓地的多座大墓中出土了有“霸伯”铭文的青铜器,考古学家认定,这是一处西周时期的诸侯国霸国的族葬墓地。
大河口霸国墓地总平面图
墓地是经过规划布局后使用的。所有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墓口为圆角长方形或方角长方形,墓口长多在 2-2.5 米、宽多在 0.8-1.2 米,墓深一般不到 3 米;个别墓葬长度超过 5 米、宽度超过 3 米,深度超过 5 米。墓壁底部多向外撇出,呈口小底大状。个别墓葬墓壁上发现壁龛,壁龛内一般放置陶器。
葬具大多数为单棺,少数为双棺或一棺一椁,后者的比例墓地北部比南部高。葬具平面一般为四角平齐的“口”字形或挡板包帮板的“II”字形,部分葬具发现榫卯结构。有的墓葬葬具下有垫木和腰坑,有的腰坑内发现有动物遗骨,个别的能辨明为狗,没有发现殉人。
圆角方鼎
随葬器物种类有陶器、青铜器、蚌贝器、玉石器、骨器、漆器、锡器等,以陶器和蚌贝器为大宗。陶器器类有鬲、罐、豆、簋、壶、钵、盆、瓿、器盖、纺轮、刀、饰件等,以陶鬲和陶罐为主,陶豆、陶簋、陶壶、陶钵、陶盆、陶瓿等仅见于个别墓葬。青铜器主要出土于高等级墓葬,包括礼器、兵器、工具、饰品、车马器等。
蚌贝器中多为蛤蜊和海贝,蛤蜊一般作为装饰品,放在墓主人身上,海贝有的用做口含,但主要是作为装饰品放置于墓主人身上。
漆木俑
青铜兵器“我”
玉器和漆器主要出自高等级墓葬。漆木器有漆木俑、俎、罍、豆、壶、牺尊、坐屏、杯、案、盾牌、方彝等,其中两个 1 米多高的漆木俑站立于漆木龟上,双手作持物状,
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木俑
。玉器主要是以玉璜、珩为主要构件并以各类管珠连缀而成的成组佩玉,主要出现在西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此外也有玉鱼、玉鸟之类的小件装饰品。
02
霸伯的豪华
在这 2200 多座墓葬中,有几座比较特殊,不仅墓葬规模大,而且随葬品丰富,更出土了许多带有铭文的青铜器,
考古学家推测它们是不同时代的霸国国君及其亲族的墓葬
。
1 号墓的壁龛和墓室形态
最早被发掘的1 号墓是西周初期的霸伯的墓葬
,墓口长 425、宽 322 厘米,墓底长 460、宽 378 厘米,深 975 厘米,在墓葬二层台四壁有 11 个壁龛,壁龛内放置有漆木器等物。在棺椁之间或棺盖上堆放大量的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等。
霸伯方鼎
墓中出土了 1000 多件各类青铜器,其中的 70 多件青铜礼乐器,包括鼎 24 件、簋 9 件、鬲 7 件、爵 6 件、觯 6 件等,乐器有钟和铙 9 件。24 件青铜鼎和 9 件青铜簋,
是迄今为止西周高等级墓葬中陪葬青铜鼎数量最多的
。
三足簋及“霸中作旅彝”铭文
此墓中青铜鼎内壁铭“伯作宝尊彝”、圈足三足簋盖底对铭 “霸中作旅彝”等铭文,表明“霸”是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氏名,“霸伯”是这里的更高权力拥有者。霸伯鼎高55厘米,腹、足部均饰有扉棱,鼎腹部一周装饰三组半浮雕的兽面纹,类似的大铜鼎通常只在商周之际的高级贵族墓葬中随葬。该墓出土的青铜簋形式多样,有圈足式、方座式、鼎式、三足式等,囊括了商末周初铜簋的样式。
玉组佩
1 号墓出土的联璜玉组佩由玛瑙珠、玉管、玉璜等串联而成。组玉佩用于胸前垂挂,是周代服饰用玉中结构最复杂、色泽最鲜艳者,主要出现在西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无分男女。
作为礼仪性的玉饰,玉组佩展现了贵族的身份地位,同时也有节步的功能,即身为贵族,要举止有度。
原始瓷尊
2019 年发掘的 1017 号墓是西周中期的霸伯墓葬。此墓也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墓地长 5-5.14 米、宽 3.74-3.86 米,深 10 米。葬具为一棺一椁,椁底有垫木。墓中随葬品丰富,南北两侧棺椁间为戈、矛、镞等青铜兵器,东侧棺椁间为车马器及其他青铜饰件,西侧棺椁间为大量的青铜礼乐器,椁室内东南部棺盖上有序放置大量海贝。在墓的东侧还陪葬一座较大的车马坑。
伯方鼎
青铜器中,仅青铜容器就达 50 件,包括鼎 13 件、簋 7 件、鬲 1 件、甗 1 件、豆 4 件、爵 7 件、觚 2 件、卣 3 件等,13 件鼎中有 5 件方鼎,还发现 1 件金柄形器。多件青铜器为伯和霸伯“作器”,并随葬大量青铜兵器,表明墓主为霸国国君霸伯,
从墓中出土的霸伯盂的铭文可知,这位霸伯的名字叫“尚”。
霸伯罍
1017 号墓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上虽然不如 1 号墓多,但精致程度有过之。其中的霸伯罍通体布满纹饰,在商周时期的铜罍中非常罕见,配以器身翠绿的锈色,显得十分华丽。
凤鸟纹铜尊
凤鸟纹铜尊高 24.5 厘米,器型大气厚重,器身饰以四条扉棱,并在口沿处如同飞檐般挑出,扉棱之间则装饰有三层的风鸟纹饰,上层凤鸟长尾上扬倒卷,底层凤鸟长尾下垂;中层鸟纹形体更大,也最为独特,鸟尾倒卷,鸟首与器身的扉棱相连,长长的鸟喙倒钩。鸟身以云雷纹为地,饰阴线云纹;鸟足饰云纹、涡纹。
1017 号墓还出有一件铜人顶盘。该器小巧精致,男性铜人跽坐,双手置于大腿上,腰部着敝膝,眉清目秀,长鼻子,头顶圆形垫,垫上为一双附耳铜盘。考古学家推测其可能是一件青铜灯。
铜人顶盘
鸟形盉
此外,还有一座规模较大的 2002 号墓。该墓虽然规格上低于 1017 号墓,但也有 550 余件(套)随葬品,
墓主被考证为1017 号墓主之弟,即霸国国君“尚”的弟弟霸仲
。该墓中出土的鸟形盉极为罕见。器内有铭文,自名为盉,通高 35.2 厘米、通长 37 厘米。器物以立姿凤鸟为主体造型,颈部以下伸出一长管形流。在凤鸟的背上有盖,盖内有铭文,盖顶面前端有一个扁环状纽,盖尾有环由兽形链环与鸟身套接凤尾。下设一象鼻足,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器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巧。
03
霸国历史管窥
由青铜器铭文考释而确定的霸国是一个不见于史料的国名。从大河口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霸国历史可能贯穿整个西周,一直延续至春秋初期
。霸国的更高统治者为霸伯,其统治地域大体在墓地左近的地区,也就是范围大体在 50 里见方上下。
玉鹿
有人可能会奇怪,作为国家,面积会如此之狭窄?其实周灭商后,以“封建诸侯”的方式保卫周王朝的江山,不仅分封儿子、兄弟或功勋卓著的大臣,还分封先圣王尧、舜及夏、商的后代,甚至将一些戎、狄族群也加以迁封,
据说周初分封的诸侯国有1700 多个。这些分封国其实面积都不大,大者方百里,中者方五十里,小者方三十里。
成王封弟弟唐叔虞到唐,也就是后来的晋,开始的面积也只是方百里。
金柄形器
当时周王室一般会安排一个大国作为区域的方伯,这个方伯相当于二级行政区官员,在某种程度上替周天子治理一方,但事实上他又没有多少实际的控制权,周天子可以越过他直接与小国对话或往来。
当时霸伯大约在西周早期得到分封,以晋国为方伯
,到西周中期时较为繁盛,到西周晚期逐渐衰弱,一直延续到春秋早期,最终被晋国所灭,或被迫迁徙他处。因“霸”国国小势微,后来有关该国的记载也就湮灭在历史中了。
霸伯山簋
霸国人口不多,但在西周时期很“霸气”,豪华的随葬品阵容显示出其国内的控制很严密。
霸国不仅参与周王室祈求卤盐丰产的祭祀活动,而且保障周王室盐源供应,同时操兵守卫河东盐池之安全。
出土的霸伯尚盂铭文显示霸国与周王室关系很密切,周王曾派伯考出使霸国,勉励霸伯,并赏赐珍贵的苞茅、鬯(chàng)酒等,霸伯回赠周王,并 *** 宝盂,使子孙万代永记王恩浩荡。
燕侯旨卣及内装的酒器
霸国与晋、燕等大国有联姻。曲沃晋国墓葬中曾出土一件霸伯簋,铭文为“霸伯作宝尊彝”。当时一国之器出现在他国墓葬中,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此国为该国所灭,一是此国曾有女子嫁往该国,器物作为媵(yìng)器来到该国。发现该铜器的晋国墓葬,墓主是女子,似可推测是嫁往晋国的霸女,如此则晋国和霸国曾为姻亲可基本确定。
1 号墓出土的燕侯旨卣,铭文为“燕侯旨作姑妹宝尊彝”。“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的名字,姑妹为燕国女子。此器为燕侯旨为燕国公主出嫁定制的媵器,这是燕国和霸国通婚的实证。
倗伯盆与铭文
霸国除了与周王室、晋国、燕国政治上往来密切,与周边诸侯的外交也甚为频繁,比如倗国、井国等等,都有相关青铜器出土。
铜人车辖
我们由大河口墓地的遗物可以看出,霸国受周文化影响,也有独立发展的印迹。它拥有独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有自身的信仰,
如其造型别致的铜人车辖、鸟形盉,葬俗中殉狗而不殉人、墓中设壁龛、口小底大的墓穴形式等
。2002 号墓出土的鸟形盉,盖内铭文内容为器主乞关于遵行公命的誓言,表明自己的谋画如系私自策划,不合命令,甘受刑罚。这里的“乞”应是霸国的一位重要贵族。
从誓言看,乞是向“公”发誓的,应该就是当时的霸伯。这类铭文似乎是侯马盟书的先声,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首见,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霸伯豆
研究霸国的考古发现,还可以明白一些事情。史载周代礼乐制度肇始于周公的“制礼作乐”,也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的亲疏远近、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包括棺椁制度、用鼎制度、用玉制度、乐悬制度等,但周初这些制度还是很不到位的。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鼎八簋,而在这里,位列三等爵位的霸伯,其墓中随葬的铜鼎竟达 24 件、簋 9 件,显然与礼不合。到了西周中期的 2017 号墓,仍有 13 鼎、7 簋随葬,与其七鼎六簋的更高待遇相比,仍有逾越,显然西周中期以后对周礼的贯彻还有死角。
(本文图片部分为博物馆展品,部分来自发掘报告,谨此向原拍摄者致谢)
图片 | 翟德芳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