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少将因伤住院,觉得护士越看越脸熟,一问才知竟是自己的新婚妻子

中国历史10分钟前10

相见不相识

1931年九月,当时还是连长的开国少将张行忠,在一次作战中腿部不幸中弹,被送进了后方红军医院疗伤。

图:张行忠

期间,由一位女护士负责给他打针换药,之一次见面,张行忠就觉得这位护士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

眼看伤势就要痊愈了,张行忠决定把心中的疑问问出口。

得到女护士的答案后,两人相顾无言,已是泪两行。

原来,这位女护士,竟是他结婚一年,却只见过两面的妻子。

那么,张行忠为何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呢?

开国少将何许人也?

1929年,年仅16岁的张行忠就投身革命,加入红军的队伍。

张行忠参加革命后,转战中国的大江南北,大半生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

红军长征时期,我军准备渡涪江西进,摆脱敌人的围剿。

时任294团团长的张行忠,接到了一个重任,掩护红四方面军渡江:就是拼光全团,也要给大部队争取一天一夜的时间!

张行忠接到命令后,率领全团进入窦圌山布防,窦圌山地势险要,左边是悬崖峭壁,右面是万丈深涧,易守难攻。

图:涪江

张行忠根据地形,在正面扇形的缓坡上,布置了三道防线,势必做到拖住敌人,给大部队争取时间。

敌人开始进攻后,就遭到了294团有力的阻击,只能退了回去。

敌人仗着人数多,每隔半个小时,就发起一次冲锋,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294团的之一道防御工事几乎被炸平,但是战士们并没有后退,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这场战斗从早上整整打到了天黑,张行忠的腿部也受了伤,但是他仍然带领着队伍冲在最前面,丝毫不撤退。

天色彻底暗下来后,敌人停止了进攻,他们想等到天亮援军到达后,再一举消灭红军。

凌晨两点,张行忠接到总部通知,红军主力已顺利过江,于是张行忠带领部队,分批渡过涪江,并炸毁了大桥。

天亮后,敌人准备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时,这才发现对面连个人影儿都没了。红军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涪江,他们看着江面上的断桥,捶胸顿足。

1943年,张行忠在河北保定满城支队任支队长,发动当地民众积极抗日。

满城是日军在华北地区的重要堡垒,四周都是敌人的碉堡,并有重兵驻扎在此,不宜强攻。

图:河北保定

在完县有位叫张玉山的男子,早年当过土匪,但是父亲被日寇杀害,于是一心想要抗日,替父报仇。

张玉山手上有一支武装力量,想要联合八路军,一起攻打满城,但是满城有日军重兵把守,不易攻城。

张行忠建议他先打敌人比较薄弱的完县,9月3日夜里,张行忠和张玉山带领着小股人马,从完县北门悄悄入城,打了个敌人措手不及。

此战胜利后,张行忠为了防止日军报复,建议部队撤出城外,开展游击战。

但是张玉山此时已经被小小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坚持留在完县,并建立民主 *** 。

第三天一大早,果然不出张行忠所料,日民带着大批人马进行反扑,日人火力凶猛,很快就攻入了城内。

张行忠带着众人沿街抗击,就在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留守的预备队终于赶来支援。

张行忠趁机大喊:“八路军主力来了,冲啊!”日伪军受到我军的前后夹击,分头突围,仓皇逃回了保定。

张行忠左肩负伤,支队也伤亡惨重,张行忠连夜召开会议,通知部队必须撤出城外,开展游击战。

这次张玉山不再一意孤行,在会议上痛哭流涕:以后张队长说打哪里,我就打哪里!

随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支队在张行忠的带领下,在保满地区先后建立了5个县抗日民主 *** ,抗日游击队伍壮大到3000多人。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战争,张行忠经历过无数次。

图:张行忠(中)

新中国成立后,张行忠又率部剿匪,解放了西南阿坝地区的残匪。

1964年,张行忠被授予少将军衔。

午夜梦回,他却时常想起在红军时期,心中的那个“白月光”。

半夜时光的夫妻

张行忠一生有过两段婚姻,颇富传奇色彩。

张行忠的家乡在安徽金寨县汤家汇,1930年,鄂豫皖苏区红军和根据地势头一片大好。

许多年轻男女都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想要投身革命队伍。

王姓在汤家汇是个大家族,王家楼三老爷家的女儿王明佳,从小饱读诗书,受过良好的教育。

王明佳在学校也接受了新文化教育,一心想要参加革命,但是在当年,她是地主家的女儿,出身不好,无法参加革命队伍。

加上家里管得又严,在王三老爷心里,姑娘家到了年纪,就该找个人嫁了,在家里相夫教子,自己的女儿想要参加革命,简直是胡闹。

王明佳身边有个丫环,看见王明佳因为不能参加革命,整日闷闷不乐,于是便给她出了个主意:嫁给一位红军,这样就成了红军家属,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革命了。

图:剧照

但是毕竟是婚姻大事,怎能如此草率,王明佳没有之一时间同意,但是丫环的这个提议,她却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

王明佳日思夜想,也想不出参加革命的好办法,又想起了丫环的这个提议,于是便问她:你说让我嫁个红军,那我嫁给谁好呢?

图:剧照

丫环本以为这件事情就那么过去了,没想到王明佳又主动提起了起来。

丫环突然想到自己堂弟张行忠,就是在红军队伍中,于是便跟王明佳介绍了张行忠的情况:你若是愿意,我现在就去说媒,肯定能成功!

王明佳知道,如果去跟父亲说自己要嫁给一名红军肯定会遭到反对,于是告诉丫环,想先私下见一面。

丫环表示这事包在她身上,一天,她跟张行忠说晚上到家里来一趟,又是要找他商量,而王明佳也偷偷从家里溜出来,来到了丫环家。

张行忠如约前来,他并不知道,堂姐正在为他的人生大事操心呢。

张家家里没有油灯,只点了一盏松明子,张行忠进屋后才发现,微弱的灯光下,站着一位娇俏的女子。

此时的张行忠,害羞到满脸通红,哪有在战场上雷厉风行的样子。

“到底行不行?给姐个准话。”姑娘的容貌在微弱的灯光下隐隐作现,虽看不真切,张行忠的心却早已被撩动。

张行忠害羞的说不出话,拙劣地找了个借口溜了出去,堂姐追出来问张行忠的想法。

张行忠哪有什么意见啊,只是自己先以许国,怕苦了人家姑娘。

而王明佳看到这个男子之一眼,身穿军装,高大挺拔,虽然没看清模样,但心中却早已认定了。

三天后,王明佳瞒着父母,跟着堂姐来到张行忠家,和张行忠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一位是红军排长,一位是接受过教育,一心想要革命的富家 *** ,一番长谈,两人竟莫名地契合。

王明佳心中欢喜,觉得自己嫁对人了,将来绝不后悔。

然而半夜,张行忠却接到了部队的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刻归队,张行忠马上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

出发前,他愧疚地对王明佳说道:“我是红军的人,身不由己,有机会我就会来看你。”说完张行忠头也不回地跑回了部队。

王明佳虽然心有不舍,但她也是坚定要走革命道路的人,又怎么拦着张行忠呢。

她站在门口目送张行忠离开,直到茫茫月色下看不见人影。

张行忠后来在回忆这段婚姻时说道:

结婚那天晚上,和初见面那次一样,也是点的松明子,互相也不好意思细看,只是半夜时光的夫妻,只记得大体模样。

图:张行忠晚年

将军心头的白月光

当时红军正遭遇 *** 的大围剿,张行忠跟的部队到处转战,每天都在打仗,战况紧急,更谈不上回家探亲了。

而王明佳因为已经跟张行忠成亲,父母再反对也没有用了。

王明佳有文化,又有参加革命的决心,还是红军家属,于是在当地苏维埃 *** 的安排下,王明佳被派到红军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员。

1931年9月,已经升为连长的张行忠在一次作战中,腿部负伤,被战士们紧急送入了后方的红军医院。

医生给张行忠动了手术,把子弹取出,张行忠在此休养期间,由一名女护士负责照顾他。

初见这位女护士,张行忠就觉得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但就是想不起来。

而这位护士在给张行忠换药的时候,也时不时的抬起头看他,眼神里好像有种熟悉的感觉。

其实这位护士,正是被送到医院工作的王明佳。

那是红军内部正在搞肃反,纪律相当严格,思想。行为上但凡有点出格的,就会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所以每次王明佳来给张行忠换药,张行忠都和她保持距离,不敢多说话。

王明佳对他却是格外照顾,医院里但凡有好吃的,王明佳总是想办法多弄一点,带给张行忠。

当时白糖是稀罕物,王明佳不知道从哪弄了一小包白糖,放在张行忠床头的挂包里,每次来给张行忠换药,她就用开水冲一碗白糖给他喝。

另外两个人虽然不能说话,但是看向彼此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恢复后,张行忠终于能下地了。

一日下午,王明佳给他换过药后,建议他出病房多走动走动,于是张行忠陪着王明佳,到河边浣洗绷带

两个人来到河边,依然像往常一样,各自忙碌着,并没又多说话,王明佳洗好绷带,张行忠就帮他晾在竹竿上。

张行忠终于憋不住,主动开口问道:“听口音,你是商城那边的吧?”

“是,我家就在商南竹畈,”王明佳淡淡地回答道。

张行忠心中不自觉地紧张起来,问这位护士叫什么名字,人家尽心尽力照顾了他一个多月,自己却连姑娘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叫王明佳,你呢?”张行忠听到这个名字,心跳好像突然漏了一拍。

见张行忠没有答话,王明佳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他。

“我叫张行忠。”当张行忠说完自己的名字,王明佳突然停下了手里的活,两个人就这样默默地看向对方,眼泪不自觉地留了下来,止都止不住。

两个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好像要把彼此看穿一样。

这时,又有一位护士来到河边洗绷带,两人赶紧擦干眼泪,装作互相不认识的样子。

但是红肿的双眼又怎么掩盖得住呢,这位护士断定两人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于是上报给了领导。

紧接着,王明佳就被关了起来,当时医院有 *** 特务混入,形势非常严峻,加上王明佳出身不好,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保卫局也很快把张行忠叫去谈话,让张行忠交代和王明佳的关系,张行忠一口咬定和王明佳没有任何不正当的关系。

张行忠此举也实属无奈,两人明明是名正言顺的夫妻,然而唯一能证明他们关系的那位堂姐,已经牺牲了。

王明佳本就死得冤枉,张行忠不想再往她身上泼脏水,更能坚持说两人之前并不认识。

因为张行忠的出身好,又是红军连长,保卫局问不出什么,便把他放了,但是张行忠被撤了职,去担架队当了一名普通战士。

没多久,张行忠又被任命回了连长,继续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和王明佳这段短暂又凄美的爱情,只能被埋在心底。

只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张行忠想起新婚之夜王明佳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开。

想起两人相见却不能相认,害得自己年轻的妻子失去了性命,心中就隐隐作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9/607865.html

“少将因伤住院,觉得护士越看越脸熟,一问才知竟是自己的新婚妻子” 的相关文章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到西汉大臣张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禹,字子文。他本是河内轵县人,之后与父亲一起移居到了莲勺。他年少时对卜卦、占卜之术颇有了解,每每在集市上看到卦相摊上有人卜卦时还能从旁参言。长大后的张禹去长安拜师学习了《易经》与《论语》等书。在名家的指点下,聪明好学的张禹学问日进,也渐渐有了些名气,也慢慢有了不...

诸葛亮如果采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吗

诸葛亮如果采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如果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能成功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主政蜀汉北伐曹魏的时候,魏延曾提出了一个谋略。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自己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刘...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侯景是北魏朔州怀朔镇鲜卑人,少年时便是一条骁勇好斗、横行乡里的地头蛇。“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由此被“选为北镇戍卫,稍立功效。”这条地头蛇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很快拉起一支私人武装。他趁“魏末北方大乱”之际,率部投奔权臣尔朱荣...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刘备和孙坚平黄巾军功大小差不多 两人结局为何截然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孙坚都是剿灭黄巾有功,孙坚被连连晋封,刘备为何原地踏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84年,刘备、孙坚在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都立了功,可不久孙坚就被晋封为别郡司马,而刘备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任何消息。两人的军功大小差不多,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呢?东汉末...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还不知道: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多大官?是村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四百多个帝王,其中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农民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民,一贫如洗,他被迫当了和尚,四处游荡,最终参加了起义,建立了大明。刘邦可不像朱元璋,刘邦虽然也是农家子弟,但是刘家也...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历史上司马昭是真的想夺取皇位吗?他最后为何没有这么做?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已经成为民间俗语。就算是没上过几天学的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并非常娴熟地运用。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大家都知道。而作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皇位,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