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唐朝能有多开放?真实生活超乎你想象,穿衣开放都不算啥

中国历史8分钟前10

说起唐朝,我们之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盛世大唐”、“万国来朝”,从满大街的外国人我们就能看出,大唐是开放的、包容的。

“温饱思淫欲”,大唐经济条件极其优越,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那便是想着法儿的玩。

大唐能有多开放呢?这么说吧,如果让唐朝的女人穿着她的衣服拍个短视频,那么一定过不了审,因为穿的太暴露了。

当年张艺谋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因为满屏幕的“馒头”而遭到人的吐槽,其实唐朝的女人着装,比他电影中的更暴露。

唐朝不仅穿衣开放,夫妻之间也开放,尤其是一些我们看来有悖人伦之事,在唐朝却是很正常。

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来看看,盛世唐朝究竟能有多开放。

唐朝女人的着装,主打的就是一个“薄”、“透”、“露”。讲到这里可能就有朋友会质疑:你又没去过唐朝,你怎么知道人家穿衣是这样?

这句话说的没毛病,谁都想去唐朝看看,但现在还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得知唐朝的信息,只能通过历史文献以及图画。

正是通过唐朝画师的一幅幅画面,我们才看到了盛唐时期的状况,而唐朝女人的穿衣,我们从画中可知一二。

如果偶尔是一两幅画是这样,我们也就不说什么,基本上只要有唐朝女人的画面,都可以看得出她们的着装风格非常的统一。

又薄又透,透过衣服几乎可以看得到她们吹弹可破的肌肤,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如果光是这个,也没什么大惊小怪。她们统一的“低胸装”,放到现在都得打马赛克了,比现在的年轻人露出来的多得多。

这和我们对封建王朝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一般提起古代女性,都是遵守妇道、男女授受不亲等词汇。

如果不是唐朝的画像流传下来,我们还真不敢相信,古代的女性也敢穿的这么大胆、这么暴露。

说到遵守妇道,唐朝女人对这方面可是看的非常的开明。

什么“一女不事二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些观念,在唐朝实现不了一点儿。

估计这也和唐朝皇帝的作风有关。皇帝对伦理观念都这么不重视,别说底层百姓了。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把自己哥哥杀了,然后回到家里安抚哥哥的家属。

没想到来到哥哥李元吉家中,看到自己嫂子杨氏长得也太得劲儿了吧,于是李世民大手一挥,直接把杨氏带到了自己的后宫。

李世民干这事儿已经不止一次了,曹操看到李世民的行为,都得叫一声“大哥”。

老李家还没有打下江山的时候,李世民就在打仗的路上,遇到了一对姐妹花,并且这对姐妹花都已经嫁人,有老公了。

姐姐生过孩子好几年了,妹妹是王世充的儿媳妇,这下子可给王世充气的咬牙切齿,可给李世民乐的眉开眼笑。

李世民听到后大喜,没有嫁人他还不喜欢呢。就这样,李世民直接将这对姐妹花强行带走,这对姐妹花就是韦珪和韦尼子。

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媳妇儿,结果李世民嘎了之后,被他儿子李治又光明正大地接盘了。

好家伙,这可是封建王朝的先例呀,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皇帝的儿子,在自己老爹驾崩之后,把自己小妈给娶了。

当今社会已经够开放了吧?这种事情即便是放到现在,都非常的炸裂。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呢。

唐玄宗可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只因为去儿子家一趟,看到儿子媳妇儿长得好看,直接就给霸占过来了。

你敢相信?公公看上儿媳妇后,把儿媳妇强行娶回家,这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在他们爱情的背后,竟然还有这么一段有悖人伦的故事。但是能被流传下来,可想而知,当时唐朝的人已经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

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唐中宗的事情大家估计没怎么了解过。

唐中宗能开放到啥程度呢?公然支持自己的正宫皇后韦氏,和自己手下的大臣武三思在一起私通。

支持到啥程度呢?俩人没有机会,唐中宗就给这俩人创造机会,总是安排这俩人单独见面,一见就是一晚上。

现在的开放程度,比起唐朝可真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皇帝都这样了,下边的百姓当然是有样学样。

尤其是武则天掌权期间,公然在庙堂之上给自己找“面首”,大家对这件事情也是默认,女性的地位也大大得到了提高。

再说说唐朝的公主们,爱整花活儿的实在是太多了,光我们能叫出来名字的都有好多个。

长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等等等等,那家伙玩的实在是太花了,现在的 *** 都比不上她们。

自己爹妈都爱这么玩,自己也照着爹妈那样学学怎么了?你还敢说啥?

你敢说什么难听的话,直接安排一个“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罪名。你到底是骂我还是骂皇上呢?

底层百姓看到皇室都这样了,那我们老百姓还拘束啥呢?显得我们多清高?

于是,民间也形成了这种风气,谁也不敢说什么。但凡敢说个不守妇道,那就是在暗地里骂武则天。

女性要是在外有相好的,可以直接给自己的老公提离婚,老公还不能不同意。

男的要是敢提离婚,女的不同意就罢了,只要同意,那就能够拿到一笔不菲的“分手费”。

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妥妥滴女权社会呀。有皇帝罩着,女性们也不在拘束,纷纷放开了自己的天性。

直到今天,人们拐回头看待唐朝的这段历史,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有人说唐朝的这种风气有悖人伦,有人则是认可唐朝的这种开放,说是天性的一种释放。

面对这些不同的言论,我们可能会有各自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唐朝的某些阶段确实是一个盛世。

信息来源:

1、北京市政协《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开放》

2、北京政法网《唐律的开放性规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999.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为何说哈梅内伊这次彻底“输了”呢?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历史上的唐朝能有多开放?真实生活超乎你想象,穿衣开放都不算啥” 的相关文章

陈平生前说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陈平生前说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陈平生前为什么感叹自己的阴谋会殃及子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9年,陈平的人生在这一年永远的定格。陈平生前,却说了一番引人遐思的话,他称自己犯下了道家禁忌,阴谋使用过多,担心会祸及子孙。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史记》陈平...

叔梁纥是什么人?孔子与他之间是什么关系?

叔梁纥是什么人?孔子与他之间是什么关系?

叔梁纥,陬邑大夫,宋国君主的后代,孔子的父亲。“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叔梁纥祖上为宋国贵族,传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成为了一个小奴隶主。为躲避宋国的战乱,叔梁纥带着全家人流亡到了鲁国陬邑。《左传》记载,叔梁纥在鲁国时立过两次战功,被鲁国贤臣孟献子赞为“所谓有...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人 孙尚香在刘备死后自杀了吗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人 孙尚香在刘备死后自杀了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尚香为什么没和刘备生下子嗣?她真的在刘备死后投江自杀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近年来关于三国的影视剧和游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孙尚香”这个人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玩过《王者荣耀》的朋友们都知道,游戏里的孙尚香是一个爆发极高的射...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对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来,很多男人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年间,一场由金人南侵引发的“靖康之变”让宋朝的半壁江山变色。其后,金人陆续扶持张邦昌、刘豫等建立伪朝,宋高宗登基称帝,宋和伪齐、金国之间大战连连,后又签订和议息兵。长时...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