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千古仁君宋仁宗

中国历史6分钟前10

赵祯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出生,他十三岁即位,二十四岁亲政,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赵祯因病逝世,大臣们很快为他上了“仁宗”这一庙号,使他成为中国大一统王朝中之一位庙号为“仁宗”的帝王。

在民间叙事系统,如戏曲、小说等作品中,自元朝至晚清,不管是元杂剧,还是明清传奇、小说,包括形形 *** 的话本和地方戏,都有许多以宋仁宗朝为历史背景的作品,如包公故事、杨家将故事、呼家将故事,还有狄青故事,就连《水浒传》的开始,也是从仁宗一朝写起。但在这些故事演义中,宋仁宗本人的角色都是大龙套,从来不是主角,甚至以宋仁宗身世为基础脚本的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宋仁宗也是小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包公包拯。在民间叙事和文艺叙事系统中,宋仁宗一直是更高级的跑龙套角色。要想真正理解宋仁宗这个人和他的时代,肯定还要看正式的史书和宋朝人自己写的笔记。

宋仁宗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与其他叱咤风云的古代帝王相比,好像存在感比较低。但是,他在位期间却涌现了众多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杰出人物。文学方面,明朝人评选出来的“唐宋八大家”,有六位为北宋人,包括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些人全都在仁宗一朝登上历史舞台。宋词方面,无论是豪放词的领袖苏轼,还是婉约词的领袖柳永,他们都是仁宗时代的大词人、大诗人。学术方面,南北两宋真是百家争鸣,有关学、朔学、洛学、蜀学、新学等学术流派,这些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都生活在宋仁宗一朝,特别是著名的“宋初三先生”(石介、孙复、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也都是活跃于仁宗时代的大学者。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在宋仁宗的时代也是灿若群星,有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还有日后领导“熙丰变法”的王安石、章惇、吕惠卿等新党中人,还包括主导“元祐更化”的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苏辙等旧党中人,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在宋仁宗时代的政坛中崭露头角的。科学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均出现在仁宗时代,其中用来 *** 热兵器的 *** 首见于仁宗朝《武经总要》,指南针与活字印刷技术首见于沈括《梦溪笔谈》。

所以,要论名气,宋仁宗肯定不如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但如果论百姓的爱戴程度,宋仁宗应该在历史上排名之一。根据《宋人轶事汇编》卷一记载,宋仁宗驾崩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而且,当他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也号啕大哭,真正伤心欲绝。为什么那么多人会为宋仁宗的死而伤心呢?

仁宗皇帝赵祯本人非常宽厚和善,平易近人,低调内敛。一个“仁”字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对大臣知人善任,宽厚仁慈;对待百姓也是爱民如子,轻徭薄赋;对待外邦辽国等也是以和为主,施行德化。由此,才使得当时的宋朝社会出现了安定太平、科技文化繁荣的盛世景象。所以,生活在宋仁宗时代的老百姓,在许多时间内都充溢着幸福感。

我们举几个小例子,来展示一下仁宗皇帝的“仁”。

其一,仁宗皇帝有一次上朝,面色很不好看。就有大臣问:“陛下您今日面带倦容,是哪里不舒服吗?”仁宗回答说:“没什么大事,只是朕昨晚没有睡好。”这位大臣来了精神,以为皇帝昨夜与嫔妃缠绵才导致早晨上朝精神萎靡,马上进言表示说陛下请注意保养圣躬,不可过分沉溺于美色。仁宗皇帝苦笑说:“卿等想得太多了,昨晚我只是因为肚子饿才失眠了。朕昨晚睡觉时,觉得肚子饿,想吃些羊肉,但寝宫里没有,我只能忍住饥饿扛了一宿。”大臣挺奇怪,说:“何不叫内宫厨房供应?”仁宗回答说:“我也想过叫御厨做点羊肉给我吃,可祖宗法中没有夜供烧羊的先例,如果我破了例,日后宫内就由我成为先例,不知每夜会杀几头羊伺候着,又浪费无数钱财!我还是忍点饿算了。”

其二,有一次仁宗皇帝在内苑跟大臣边散步边谈话,走着走着,他几次回头张望,似有所盼,但随从都不知皇上的意思。回到宫内,仁宗皇帝赶紧交代宫女说:“朕渴死了,快给我倒杯热茶来喝。”宫女问道:“官家刚才在外面为何不叫人送水,忍着口渴回宫才喝?”仁宗皇帝说:“我几次回头张望,都没看到有人拿着烧水的燎子跟着朕。如果朕出声询问,拿燎子的随从肯定会被问罪,朕只好忍着口渴而归。”所谓的燎子,就是用于烧汤烹茶的炭炉。还有一次,仁宗皇帝吃饭,竟然给饭中的沙子硌了牙,为了怕御厨的人为此得罪,他也慌忙嘱咐身边侍奉的人不要声张。

其三,大将王德用深受宋仁宗信任,有一次他献了两个美貌佳丽入后宫。谏官王素得知此事后,上疏极论。仁宗就把王素悄悄叫到宫里对他说:“您是先宰相王旦之子,我是真宗皇帝之子,所以,我们君臣的关系等于是世交。王德用确实进献了两个美人,观其初心,就是想表示对朕的亲近之意,您看朕就留下她们在宫里吧。”王素这个谏官还挺硬,马上回嘴说:“我担心的,恰是亲近!”也就是说皇帝您对和自己关系好关系亲近的人,就更要注意分寸!听王素此言,仁宗顿时有所感悟,马上命令近侍,赏赐王德用献入宫内的两个美女家里每人三百贯,立刻派人把她们送出宫去,而且马上办理清楚。王素看皇帝如此行事,心中也有不忍,就说:陛下您只要听进去我的谏言就可以了,不必这么风风火火地办理此事。宋仁宗正色回答说:“朕虽为帝王,但人情还是容易沟通。倘若再拖延几天,朕看见她们泪眼婆娑地不愿出宫,或许朕就不忍心遣送她们回家了。你先别走,就坐在这里等回报吧。”内侍不敢怠慢,没多久,就回来禀告说“事已了当”。

上述这些仁,似乎还是小仁。但在当时的承平时代,国泰民安,皇帝即使锦衣玉食,喜欢美女,也绝对不能算过分,像仁宗皇帝这样能自觉克制自己对美食的口腹之欲以及仁厚待人的例子,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帝王之中,却是太少见了。

此外,还有这样一件事,就是当时四川有个老儒,多年考试考不上,牢骚满腹,估计精神方面出了问题,竟然给当时的成都知府献上两句诗:“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诗的意思是,只要把守住剑门关,烧掉入川必经的栈道,我们四川肯定就能割据一方了!这可了不得,这是要造反的意思啊。成都知府不敢怠慢,马上把这个老儒抓起来送到汴梁交给朝廷处置。岂料,宋仁宗知道此事之后,淡然一笑,说:“老儒哪里是想造反谋逆,不过是多年不第,发发牢骚而已。既然如此,给他一个司户参军的小官(宋朝时为从九品)做就可以了,不要小题大做!”如果这个老儒是在明朝朱元璋、朱棣时代或者是在清朝的康雍乾三朝,自己必死无疑不说,三族都要给杀个干净!

和宋仁宗相比,他后面几个大一统王朝被尊为“仁宗”的皇帝,包括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以及清仁宗颙琰(也就是嘉庆帝),人品方面都不如宋仁宗。宋仁宗崩逝之后,宋朝的大臣们自己就说,仁宗皇帝的庆历、嘉祐之治,远过汉唐,已经达到上古三代之风。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在传统儒家看来,三代鼎盛之时也代表了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到了明朝,大学者朱国祯纵论千古帝王的时候说:“三代以下,称贤主(圣君)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在他心目中,千百年间,虽然帝王很多,但只有汉文帝、宋仁宗与明孝宗才配得上“贤主”之美誉。

当然,我们把仁宗皇帝的“仁”,仅仅理解成仁慈和仁厚,其实是失于浅薄。根据儒家解释,“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是克己复礼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克制自己的欲念和 *** ,衷心服从道德制度的约束。仁宗嘉祐年间,曾有官员问仁宗:“如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二处,陛下一无可否,不能独断,这难道就是陛下您当皇帝的道术吗?”仁宗回答说:“治理天下,当然不能由我一人独断。如果都是我一人说了算,做对了还好,如果做错了,太难以改正了,不如在朝廷上让大臣们充分讨论,集思广益,然后再以宰相的名义发布这些决策。一旦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错漏,也会有台谏指出来,那样的话改正也容易一些。”

由此可见,仁宗皇帝对权力的欲念一直非常克制,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皇帝,独揽大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其实,仁宗皇帝的这些美德,也契合宋代的制度与政体。宋仁宗的自我克制,就是他守住了人君的本分,尊重宋朝从太祖、太宗以来既定的制度,即当时的“祖宗之法”,而且,当时的官僚体系和士大夫集团,都对他的帝王权力形成了一定制约。而宋仁宗这个人,恰恰是一位真正守规矩、不折腾的人。从这方面看,他似乎也是一个庸常的帝王,但从他手下那些灿若群星的文臣武将来看,他确实又是一位仁圣的君主。

本文摘自《梅毅说宋》

1

《坐开封:赵宋王朝的奠基与共治》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重文抑武的王朝,在开国之初是怎样一番刀光剑影的征伐。定蜀地,收南唐,灭北汉……一系列战事奠定了赵宋王朝坐开封的基石;杯酒释兵权、庆历新政、熙丰变法、元祐更化……一系列改革又开启了赵宋王朝的共治时代。从宋太祖、宋太宗到宋仁宗、宋神宗,一个战乱频仍的衰末之世终成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想王朝。

2

《避临安:南渡君臣的偏安沉浮》

向人们展示了“靖康之变”是如何发生的,赵宋王朝如何背负着难以抹去的耻辱避祸临安,然而南渡君臣的偏安沉浮又是如何的令人愤怒不已。靖康六贼造祸北宋,徽钦二帝饮恨于苦寒之地,高宗赵构率众南渡,幸有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等忠臣义士奋力抗金,换来短暂安详,然而君昏臣奸,陷害忠良,南渡君臣自毁长城,汴京繁华终是空留梦里。

3

《战厓山:赵宋王朝覆灭的悲歌》

向人们展示了风雨飘摇的赵宋王朝,面对强大的金军和元军,那些有志之士如何拯救将亡之国。辛弃疾、韩侂胄、李庭芝、文天祥虽挺身而出,浴血奋战,但终难转大势。公元1276 年,宋恭帝率百官向元军投降,临安陷落;公元1279 年,元军围攻厓山,陆秀夫背起宋帝昺毅然蹈海,宋朝灭亡。厓山之战书写了赵宋王朝覆灭的悲歌,展示了宋朝最后的风骨。

4

《忧边患:辽夏金的内侵与兴亡》

向人们展示了与宋朝为邻的辽夏金政权为何会跟宋朝发生边境纠纷和战争,游牧民族政权又是如何兴亡的。党项建立的西夏,与宋朝打了五次宋夏战争;契丹族建立的辽,数次攻宋,给宋朝带来较大威胁;而女真人建立的金,灭掉了辽,又对宋朝进行多次攻略,掳走徽钦二帝,灭亡了北宋。宋、辽、金、西夏之间的多元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和军事扩张,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造就了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书写了一部悲壮华丽的历史诗篇。

经典课程: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0/608436.html

“千古仁君宋仁宗”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历史上元氏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废黜帝位?

历史上元氏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被废黜帝位?

元姑娘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之女,生母为元诩最宠爱的嫔妃潘外怜,祖母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胡太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泰元年(528年),北魏胡太后拥立孙女元氏为帝。但过了不到一天,胡太后就宣布元氏为女子而将其废黜。为何胡太后要拥立元氏为帝而又将其迅速废黜呢一,出身皇室孝昌四...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在古代,宰相的地位仅次于君主,一些良相则是君主的左膀右臂,能够帮助君主办理各种政事。卫绾,代郡大陵人,他的年龄、籍贯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家庭比较贫寒,在汉文帝时期被选拔为皇帝的“专职司机”当上了郎官,在汉朝,郎官并不是多高的职位,但胜在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算是离权力的中心非常近的一批人。之后累积功...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王弼的一生对朱元璋都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句话叫:猛将常在阵上死,善泳终会江中亡。元末明初,猛将如云,诸如花云、丁普郎、徐达、朱文正等辈,个个都武艺超群,武勇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的是,这些“战神”级的人物,有的英勇就义,有的被开国皇帝诛杀,得到善终者寥寥无几。...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在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享年68岁...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