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淮海战役惨败怪谁?晚年杜聿明回忆:打刘伯承必胜,可老蒋不听话

中国历史1个月前 (10-18)190

电影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这是电影中做决战前总部署时蒋介石所说的,事到如今,在很多关注解放战争的网友中已经成了巨大的笑柄。

所谓“八十万对六十万”是指

*** 军在淮海地区总共部署有八十万军队,包括黄百韬、黄维、李弥、邱清泉、孙元良等数个兵团及绥靖区守备部队,相比于华野、中野六十万人,在兵力上确有巨大优势。

但是优势不等于胜势

,能因势利导、随形变化而占据主动以至于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淮海战争更是其中规模极为庞大、战果极为丰硕的震惊世界的教科书级的典型战例。

但是坐拥八十万众的 *** 重兵集团为何会遭遇等同于全歼的重大失败呢?这种失败自然不能一人承担,

但是更大的责任人非 *** 更高军事统帅蒋介石莫属。

小淮海与大淮海

其实在辽沈战役进行中的时候,淮海战役就已经在中央军委的酝酿之中了,但是

无论是中央,还是刘伯承、粟裕等人,最开始的构想只是一个小淮海战役。

这个

“小淮海”

针对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当时驻扎在徐州以东的

新安镇的黄百韬第七兵团

,再则是夺取

李延年的九绥区。

原因很简单,在淮海地区的国军大多集中在徐州一带,独有

黄百韬兵团位置突出,容易被孤立围歼。

故而战役的最初决策是以华野往新安镇方向,围歼黄百韬兵团。

而“小淮海”转变为“大淮海”的节点也是在这里。

对于黄百韬部过于突出的问题, *** 方面不可能没有察觉,也下令黄百韬兵团向徐州靠拢。但是如果黄百韬兵团能够顺利向徐州靠拢,那么

战事

也不会如

此迅速地急转直下。

这里的问题则出现在蒋介石身上。

一则是以刘峙为总指挥。

为补救东北战局,将原本准备徐州作战的杜聿明派往东北,又因种种原因委派了作战上极为无能的刘峙,他仓促上任,战役前夕的兵力布置极为分散,已经造成了先天不足。

二则是临阵变卦。

无论是大兵团作战还是小规模战斗,对于时机的把握都非常重要,稍有迟疑都将有全军败亡的风险,而蒋介石则已经不仅仅是迟疑了,

而是一变再变。

具体来说,

则是改变原定的让黄百韬兵团向徐州靠拢的计划,而让黄百韬兵团掩护九绥区李延年兵团撤退。

继而又听从刘峙的意见,将之一百军和第四十四军划归第七兵团建制,

让黄百韬等待由海洲(今连云港)撤退的第四十四军一同行动,客观上为我军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和时间优势。

两次变卦

,直接导致黄百韬兵团主力被围困于碾庄,

“小淮海”逐步向“大淮海”转变。

憋屈的杜聿明

在 *** 方面,三大战役

杜聿明

参与指挥了两个月就

千里转进功德林

了,虽然挂着个副总指挥的名号,

杜聿明的才能其实得不到多少发挥

,反而在

功德林招生办主任兼运输大队长蒋介石

的助力之下,差点没给自己病死。

他的确是一个救火队长

,因为他的确有能力,且听话,这也是他最后兵败的原因。

[图片6]

在黄百韬兵团被围之后,

杜聿明

回到了原本被他苦心经营现在已经一团乱麻的徐蚌战场,

面对的之一个问题,黄百韬救还是不救。

刘峙等人的意见,则以李弥、邱清泉等部救援黄百韬,打出一个所谓“中心开花”的战术

但是

杜聿明

对国军以及战场态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知,他认为更好的办法不是救援黄百韬兵团,而是

放弃碾庄方面作战,以主力寻找兵力只有十五万人的刘伯承的中野进行决战。

这种作战方案有两个好处,

一是

如能找到中野主力,则巨大的兵力差之下,华野必然救援,则黄百韬之围迎刃而解。

二是

如不能找到中野主力,则可借机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以免在态势不利的徐蚌战场遭受更多损失。但是这一方案并没能得到

蒋介石

的同意,他

一方面不想放弃黄百韬兵团,另一方面又认为如此作战脱离城防太过危险。

实际上,根据后续杜聿明的行动来看,

这种危险是值得冒的

。据我分析,

杜聿明这个作战方案的更大意图不在战,而在于撤退

,如果能完成大部分主力撤退,最起码可以进一步强化长江防线。

蒋介石最后的决定让杜聿明万分失望,他知道黄百韬兵团大概率救援不成,那便

只能在徐州龟缩成一团,以求自保了。

果然,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黄百韬兵团被全歼于碾庄,宿县又被围困。

憋屈的杜聿明

于是

蒋介石完全陷入了被动

,他又让黄维的十二兵团救援宿县。

黄维

是个书呆子,作战完全不懂得变通,仗着自己装备精良,

孤军直进,结果被围困于双堆集

,这时候,

“小淮海”已经彻底变为“大淮海”。

救不救黄维,这个问题又抛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的想法还是

不救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

战场态势、兵力对比、士气都已不能满足救援黄兵团的需求。

在处处被动挨打、时时处于被分割包围的情况下,杜聿明难有回天之力。

杜聿明

决心按计划继续

向永城撤退,

并且

切断与南京的电报、 *** 联系

,以免撤退计划受到蒋介石的干扰。但是千算万算,杜聿明漏算了

蒋介石

仍有

空投手令

这一条。

“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维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图片10]

杜聿明的心彻底凉了,感叹

蒋介石手握三军之权而不知三军之重

,不想承担战役失败的历史责任的杜聿明在百般无奈之下回军救援黄兵团,最终

被围困于陈官庄。

战后的感慨

在电影

《决战之后》

里,当时身处功德林的杜聿明与一众国军高级将领复盘淮海战役时说到:

“诸多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蒋介石的决心一变再变。一变黄伯韬兵团被歼,二变丧失了十二兵团,第三次改变决心,整整导致了全军覆没。”

[图片11]

如今棋局终了,我们回头再看杜聿明的决策,是有相当的可行性,但是奈何国军从里到外烂了个透彻,

大厦将倾,早已经是独木难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0/609392.html

“淮海战役惨败怪谁?晚年杜聿明回忆:打刘伯承必胜,可老蒋不听话” 的相关文章

关羽的实力很强吗 对战吕布能够支撑多久

关羽的实力很强吗 对战吕布能够支撑多久

对关羽实力到底有多强?若单挑吕布,能撑多少回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武将中武功最高的,很多人会想起吕布,毕竟“一吕二赵”的说法流行很多年了。只不过,武功高低,并不是像学生考试那样,通过分数比较那么直观。因为同样的武将,可能有的擅长骑马,有的擅长步战,有的擅...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刘协,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末代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末代皇帝,他这个皇帝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就是傀儡,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曹操,一生无权。要说汉献帝平生最恨谁,却不一定是董卓和曹操。没有董卓,就没有汉献帝的皇位,所以,他对于董卓的感官,应该是很复杂的...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誉满京城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誉满京城

王遵业(?—528年),字遵业,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魏著名文史学家,中书令王琼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为“四房王氏”第一房始祖。仪表清秀,擅长经史。起家著作佐郎,参修皇帝的《起居注》。迁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出使慰劳柔然。为孝明帝...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深得刘备器重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庞统初任郡功曹,后跟随周瑜,被周瑜任以大事 ,周瑜逝世于巴丘,庞统为其吊丧至东吴,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结交而还。南郡借给刘备后,从事署理...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夜谈道学当初,陆云曾经出游,想逗留寄宿在故人家里,黑夜迷...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什么出身?她为何能如此得宠?

阴丽华是东汉刘秀的第一位结发妻子,被后世许多的人称赞为贤后。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东汉时期流传的一则千古名句,由汉光武帝刘秀亲口所说,其中的阴丽华(东汉的第二位皇后)就是他的妻子。那阴丽华到底有何魅力,让刘秀如此喜爱一,出身名门阴丽华为南阳豪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