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中国地方志有多少?
中国历代究竟修过多少地方志,已经难以统计清楚了。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录了我国190个较大的图书馆的馆藏,共有1949年以前编纂的省、市、府、州、县、乡镇志8264种。其中天津26种、宁夏32种、青海39种、 *** 44种、内蒙古48种、台湾49种、海南50种、北京55种、黑龙江65种、新疆81种、吉林93种、辽宁130种、贵州、上海各139种、甘肃198种、广西221种、云南287种、福建315种、湖北332种、安徽379种、广东395种、陕西、湖南各401种、山西431种、江西477种、河南528种、江苏540种、山东541种、河北567种、浙江590种、四川671种。
这个数字,绝不是现存地方志的全部。首先,它不包括全国总志和各类专志;其次,还有不少方志保存在其他图书馆或个人手中。近年来,各地在编修新方志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不少《联合目录》没有记载的志书。例如,湖北省来凤县在孝感的《向氏家谱》中发现了一部清初的土司志--《(康熙)卯洞司志》六卷。卯洞司是个很小的土司,“土地不过弹丸,编户不过数十”,居民都是土家族。土官姓向,从明初到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已传了13代。这部志书完成于清康熙年间,记事很齐全,是一份难得的研究古代土司制度和土家族史的资料。它从来没有刊刻过。清嘉庆年间,向氏的后人在编族谱时,将它作为附录,手抄了几套,才得以保存下来。又如贵州的《(光绪)桐梓县志》三十卷,它的稿本一直由编纂人赵彝凭的后代收藏。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三种稀见的陇右方志,都是稿本或抄本,是在杭州刘子亚的私人藏书中发现的。发现民国时期的志书就更多了,如湖南社会科学院收藏有1931年完成的《(民国)沅陵县志》手稿;云南江川县县图书馆藏有1934年完成的《(民国)江川县志》稿本等等。据统计,这一类发现目前已经超过500种。此外,台湾地区的收藏是根据1960年公布的资料编入的,并不齐全,而且同样没有包括私家藏书。香港地区的收藏则没有计算进来。
对于流散在国外的地方志,《联合目录》只记载了已知的极少数孤本珍本。世界各地一共保存着多少中国地方志,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统计。
中国地方志早已走向世界。尤其 *** 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侵华政策的需要,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特别注意收集中国的地方文献。他们通过学者、商人、传教士、外交官,或是收购或是掠夺,从中国弄走了大批地方志。现在,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图书馆,几乎都藏有中国地方志,其中有一些稀见的版本,在它的故乡中国反而看不到了。
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典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人根据各种目录调查,从公元1694年到1807年,传到日本的中国府、州、县志就有800部之多,涉及18个省份。近代以来,日本以侵略中国为目标,更加勤于搜集中国方志。我国有些著名藏书家如浙江陆氏皕〔bi必〕宋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的若干珍本,都陆续卖给了日本。内忧外患交困的旧中国,政治腐败,国弱民贫,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文化珍品。我国方志学家傅振伦痛心地回忆说,当年日本人在北京琉璃厂书店收买古今方志,“不是计书论值,而是规定积书高达一手杖给一元。”现在日本各图书馆共藏有中国地方志几千部,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其他国家。根据日本人山根幸夫编的《日本现存明代方志目录》(1971年增补版)统计,仅日本12个图书馆所藏的明代方志就有300多部,其中57种国内已经失传。
美国搜购中国古籍大约从19世纪中叶开始。1918年以后,美国国会图书馆几次派人到中国各省采购地方志,如1933年曾买走了山东人高维翰用20年时间收集的100多种山东志书。现在,中国地方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的特藏之一,1942年统计已有2900多种,目前大约已达到4000种。哈佛燕京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有中国地方志3500多种。美国其他一些著名大学,也都多少不等地藏有中国地方志。在世界上,除中国本国以外,美国藏有中国地方志的数量仅次于日本。
宁波天一阁以收藏明代方志闻名。 *** 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侵入宁波,曾闯进天一阁,从地方志中查看宁波一带的地形,并且掠走了《大明一统志》等几十种地方志和舆地图书。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大量上千年前的古写本重见天日,这一重大发现令全世界啧啧称羡。
自此以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等,陆续闻风而来.盗走了敦煌宝藏中的大批精品,其中包含十几种唐至五代的图经地志写本残卷。这些稀世之珍,现在大部分保存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据1957年巴黎出版的《欧洲各国图书馆所藏中国地方志目录》的记载,欧洲英、法、意、德、比、荷、瑞典七国的25个藏书单位,共有中国地方志1434种。其中以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最多。
如果把这些都加在一起,不算重复的,现存于世的中国地方志大约在万种左右。据估计,现存中国古籍的总数为八至十万种,那就是说,地方志占了中国古籍的1/10。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