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7岁军官要给14岁 *** 赎身, *** 对他说:我要当大老婆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14年,上海灯红酒绿,青楼烟花不断,多少人沉沦于此,无法自拔,但谁能想到,在这繁华背后,有一位14岁的少女,正悄然策划着自己的命运逆袭。
她就是董竹君,一个年仅14岁便在上海青楼混迹的少女,那年,一个比她大13岁的男人,蜀军都督夏之时,走进了她的世界,试图为她赎身。
董竹君并没有像普通的青楼女子一样,感激涕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对他提出了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我要当大老婆。
董竹君的这句话,既道出了她对命运的反抗,也展现了她对未来的野心,她从不甘心做一个依附男人的玩物,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场交锋揭开了董竹君传奇一生的序幕,而她的命运,也因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初遇夏之时
1914年,14岁的董竹君在青楼遇到了27岁的夏之时,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当时,董竹君已经在上海的“长三堂子”青楼里卖艺一年,她年纪虽小,但因美貌与才艺出众,迅速成为了头牌。
青楼的日子虽然金碧辉煌,但对于她来说,却是一场无尽的噩梦,她渴望逃离,寻找新的生活,就在此时,夏之时走进了她的世界。
这位蜀军的年轻都督,曾留学日本,深受孙中山的器重,与董竹君的相遇,似乎是一场命运的安排,夏之时被董竹君的美貌与聪慧打动,决意为她赎身,带她离开这个污浊的环境,给她一个全新的生活。
董竹君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恩赐”冲昏头脑,她冷静地思考着这个男人的意图,以及自己的未来,她知道,如果就这样依靠夏之时赎身,自己不过是从一个牢笼逃进另一个牢笼。
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她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做正妻,二是婚后要随他去日本留学,三是夫妻之间要明确分工,家里的事由她做主,外面的事由夏之时处理。
这些条件,不仅是她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更是她对命运的宣战,她不愿意成为一个依附男人的女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独立与尊重。
夏之时被她的智慧与勇气打动,最终答应了她的条件,而董竹君,也没有等待夏之时替她赎身,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策划了一场大胆的逃亡,她趁着看门人喝醉的机会,悄然逃离了青楼,走向了自由的生活。
夏之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军官,他曾留学日本,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对女性的独立与权利有着一定的尊重,这或许是他能够接受董竹君提出的条件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董竹君的聪明与坚韧,也深深打动了他。他看到了这个少女身上不同寻常的力量,明白她不是一个普通的青楼女子,而是一个有远见与抱负的女人。
正是因为这场交锋,董竹君得以逃离青楼,走向了她人生的下一阶段,而夏之时,也成为了她人生中之一个重要的男人。
从依赖到独立的蜕变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董竹君想象中的美好,虽然她如愿以偿成为了夏之时的正妻,并随他前往日本留学,但她很快发现,婚姻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平等与自由。夏之时的控制欲逐渐显现出来,他担心董竹君会在学校里受到其他男同学的吸引,最终强迫她退学,聘请家庭教师在家教她。
这段时期的董竹君,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她渴望知识与独立,却被婚姻的枷锁束缚,在日本的生活让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不应该仅仅依附于夏之时,成为一个家庭主妇。
她逐渐感受到,自己与这个男人之间,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回到中国后,董竹君的生活并没有好转,夏之时的仕途受挫,开始沉迷于赌博与吸食大烟,家庭暴力也随之而来。
董竹君意识到,这段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她不再是那个年少无知的小女孩,而是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坚强女人,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她决心离开这段不幸的婚姻。
1929年,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夏之时,选择净身出户,独自前往上海谋生,她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婚姻的告别,更是对自己命运的重新掌控。
初到上海的董竹君,生活极为艰难,她不仅要养活四个女儿,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为了谋生,她曾先后创办过织袜厂和黄包车出租公司,但都以失败告终,她的纺织厂甚至因战火被毁,令她一度陷入绝望。
董竹君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始终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最终,她遇到了商业伙伴李嵩高,借助他的2000元资金,开始了新的创业尝试。
从青楼女子到商业巨头
董竹君的商业成功,离不开她的智慧与胆识,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方向,她创办的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逐渐在上海站稳脚跟,特别是在上海滩风云人物杜月笙的帮助下,董竹君成功创办了“锦江饭店”。
锦江饭店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董竹君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需求,打造了一个融合中、西、日三种文化的饭店,吸引了大量顾客。
同时,她还首创了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做法,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卫生水平,也为她的饭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随着锦江饭店的成功,董竹君逐渐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女性商业巨头,她的成功,不仅为她赢得了财富与地位,也为她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1949年,锦江饭店被上交国家,董竹君还将自己辛苦积攒的15万美元全部捐给了新中国,她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支持,在随后的 *** 中,她两次被陷害入狱,甚至在狱中度过了70岁的生日。
晚年的董竹君,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坚强的心态,她在狱中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不屈的精神:“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挺立天地间。”这些充满力量的文字,正是她一生坚韧的写照。
1997年,97岁的董竹君出版了自传《我的一个世纪》,回顾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几个月后,她安然离世,结束了这段充满奋斗与辉煌的生命旅程。
信息来源: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曾住在愚园路
新民晚报2023-05-30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