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大揭秘,下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中国古代,礼仪作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其中,下跪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形式,其起源和演变更是引人关注。
下跪礼仪的起源
下跪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早期阶段。然而,在东汉以前,中国并没有严格的下跪礼仪。据历史记载,东周到秦汉上千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发现臣子见君王的“下跪叩头”的记载。在接待宾客时,人们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会伸直上半身,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但这种跪拜礼并不等同于后世严格意义上的下跪。
下跪礼仪的发展
唐宋时期
在唐宋时期,政治氛围相对宽松,官场并没有严格的下跪制度。日常礼仪多为依序插手、拜之礼,跪拜礼节主要在庄重仪典中使用。随着椅子的出现和普及,跪拜礼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减少,只保留在祭祀等特殊活动或仪式之中。在宋朝,《宋史·礼志》更是认为,朝堂行私礼跪拜等属于违法行为,犯者将受到处罚。
元朝时期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下跪礼仪的普及和强化。元朝推行屈辱卑贱性质的跪拜礼,使得下跪成为了一种常态。在这一时期,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得像游牧民族的主仆关系,下跪成为了表达臣服和尊敬的重要方式。这种变化与元朝统治者对中原礼仪的改造和强化密切相关。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下跪礼仪变得更加繁琐和严格。明朝时期,朱元璋曾规定夏季向上司禀报时须下跪,后又恢复了拱手作揖的衣拜礼。然而,在明清两代,非正式场合同样行跪拜礼的情况较为普遍。清朝时期更是实行“三跪九叩”制度,连外国使臣前来面见皇帝也要求他们行“三跪九叩”,这在外交上引发了不少纠纷。
下跪礼仪的终结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更高级敬礼为三鞠躬。这一提议得到了全体代表的一致通过,从此结束了官场上的跪拜礼。这一变革不仅是对传统礼仪的革新,更是对人性尊严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