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黄克诚被打得实在受不了,写信向四野首长求助:他们不懂历史
1967年,黄克诚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那年初,一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闯入他家,把他“请”到了首都,开始了冗长的审查。
年过花甲的他,早已历经风波,以为这样的磨难也不过是继续忍耐,然而他很快发现,这次的“审查”完全不同以往。眼前这些年轻人,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甚至把他这样的开国大将当作“敌人”。
黄克诚早就习惯了艰苦环境,可是在这些人的“审讯”下,连他也开始感到愤怒和无奈。
面对无理取闹的质问、无休止的“反省”,黄克诚一再忍耐,直到某天十几个大汉突然冲进来,把他架起来暴打。这一场打得彻底,让他几乎昏迷过去,醒来后他感到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疼。
在这样的折磨下,黄克诚开始怀疑,这群年轻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不懂旧社会、不知道革命经历过多少牺牲,也不理解他们这一代人如何走过枪林弹雨。
忍无可忍下,他决定写一封信,求助老战友,四野的首长林总:他们不懂历史。
黄克诚的“铁骨”
黄克诚一生以直言敢谏而闻名,面对任何领导,都敢实话实说。庐山会议上,当所有人纷纷“划清界限”时,黄克诚却选择站在彭德怀的立场上,直言批评大跃进中的虚报风,认为当前的粮食问题已经影响民生。
“你这个人,能不能识大体一些?”谭震林多次劝他,让他随大流批判彭总,黄克诚直接跟谭震林吵了一架。即便是上级的柯庆施软言相劝,暗示只要黄克诚做做样子、走个形式就可以过关,但黄克诚的回答却是:“我手里没有石头。”他宁可自己受批,也不愿落井下石,顶着风险把自己推入风暴。
正是这种坚持原则的“硬脾气”,让黄克诚和彭德怀被逐出庐山,之后他频繁给中央写信,请求恢复工作,却始终石沉大海。
直到1961年的国庆,毛主席终于在天安门上主动跟他谈话,气氛融洽,黄克诚看到了些许希望。他鼓起勇气,提出想要继续为国家出力,主席当即点头,还问他是否想回到军队。然而,等待黄克诚的却是又一次搁置,直到风波再起。
走上“审查”的路
“他们居然不懂历史。”在写给林总的信中,黄克诚这样控诉道。他说自己一生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和折磨,也从未遇到过这样不懂历史的人。
1967年初,风声紧张,黄克诚曾听到过关于“运动”的流言,但认为自己早就接受过审查,应该不会被再度波及。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一群年轻人以“审查”为由,把他带到北京。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黄克诚是谁,也不关心他是如何在旧社会一步步走上革命的。
从最初的质问到之后的殴打,黄克诚一直在忍耐,但心中的怒火也在积聚。一天夜里,十几个年轻人突然闯入审讯室,把他架起殴打,连还手的机会都不给,最终他痛得昏厥过去。
醒来后,黄克诚忍无可忍,他决定向自己曾经的四野首长、老战友林总写信求助。他在信中写道:“他们根本不懂历史,不知道旧社会和新中国的区别,完全不理解我们这些人是怎么走过来的。”
黄克诚一字一句道出自己的愤怒和无奈。这封信由一位哨兵偷偷送了出去,信里既是求助,也是控诉,他觉得自己不能继续沉默下去。
老战友的回应
信很快送到了傅崇碧手中,他也立刻将这封信交到了林总那里。林总看了信,没有亲自回信,也没有公开表态,然而自那以后,黄克诚的“审查”方式突然发生了改变。
原本那些粗暴打人的年轻人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温和的“说教”,虽然审讯内容没变,但暴力方式停止了。
在很多人眼中,林总似乎与黄克诚和彭德怀站在对立面,但黄克诚心里明白,彼此的分歧只是在不同的立场上,绝不是生死敌对。
早在庐山会议上,虽然林总批评了彭德怀,但从未下狠手,相反他还帮彭德怀澄清了一件红军时期的旧事。会后,彭总也曾高兴地对秘书说:“总算澄清了一件历史旧案。”
事实上,黄克诚始终对林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敬重。多年前的分歧只是战斗思路的不同,真正革命走过来的人才明白,在那个时代,有时无法避免在策略上分歧。但他深信,无论如何,林总是革命的,是值得信任的战友。
为战友澄清历史
四野首长林总过世后,一直缺少一个正面的形象,甚至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仅有寥寥几句介绍,或是模糊的背影。
那时候,黄克诚站了出来,反复向《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小组强调,关于林总的记录必须实事求是。黄克诚一再坚持,最终,林总的战绩和贡献才得到了较为客观的呈现。
回忆起那封写给四野首长的信,黄克诚曾感慨说:“其实他们不懂历史,又怎么会懂我们这些人是怎么走过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