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67年黄克诚被打得实在受不了,写信向四野首长求助:他们不懂历史

中国历史1周前 (11-11)90

1967年,黄克诚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那年初,一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闯入他家,把他“请”到了首都,开始了冗长的审查。

年过花甲的他,早已历经风波,以为这样的磨难也不过是继续忍耐,然而他很快发现,这次的“审查”完全不同以往。眼前这些年轻人,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甚至把他这样的开国大将当作“敌人”。

黄克诚早就习惯了艰苦环境,可是在这些人的“审讯”下,连他也开始感到愤怒和无奈。

面对无理取闹的质问、无休止的“反省”,黄克诚一再忍耐,直到某天十几个大汉突然冲进来,把他架起来暴打。这一场打得彻底,让他几乎昏迷过去,醒来后他感到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疼。

在这样的折磨下,黄克诚开始怀疑,这群年轻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不懂旧社会、不知道革命经历过多少牺牲,也不理解他们这一代人如何走过枪林弹雨。

忍无可忍下,他决定写一封信,求助老战友,四野的首长林总:他们不懂历史。

黄克诚的“铁骨”

黄克诚一生以直言敢谏而闻名,面对任何领导,都敢实话实说。庐山会议上,当所有人纷纷“划清界限”时,黄克诚却选择站在彭德怀的立场上,直言批评大跃进中的虚报风,认为当前的粮食问题已经影响民生。

“你这个人,能不能识大体一些?”谭震林多次劝他,让他随大流批判彭总,黄克诚直接跟谭震林吵了一架。即便是上级的柯庆施软言相劝,暗示只要黄克诚做做样子、走个形式就可以过关,但黄克诚的回答却是:“我手里没有石头。”他宁可自己受批,也不愿落井下石,顶着风险把自己推入风暴。

正是这种坚持原则的“硬脾气”,让黄克诚和彭德怀被逐出庐山,之后他频繁给中央写信,请求恢复工作,却始终石沉大海。

直到1961年的国庆,毛主席终于在天安门上主动跟他谈话,气氛融洽,黄克诚看到了些许希望。他鼓起勇气,提出想要继续为国家出力,主席当即点头,还问他是否想回到军队。然而,等待黄克诚的却是又一次搁置,直到风波再起。

走上“审查”的路

“他们居然不懂历史。”在写给林总的信中,黄克诚这样控诉道。他说自己一生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和折磨,也从未遇到过这样不懂历史的人。

1967年初,风声紧张,黄克诚曾听到过关于“运动”的流言,但认为自己早就接受过审查,应该不会被再度波及。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一群年轻人以“审查”为由,把他带到北京。这些人根本不了解黄克诚是谁,也不关心他是如何在旧社会一步步走上革命的。

从最初的质问到之后的殴打,黄克诚一直在忍耐,但心中的怒火也在积聚。一天夜里,十几个年轻人突然闯入审讯室,把他架起殴打,连还手的机会都不给,最终他痛得昏厥过去。

醒来后,黄克诚忍无可忍,他决定向自己曾经的四野首长、老战友林总写信求助。他在信中写道:“他们根本不懂历史,不知道旧社会和新中国的区别,完全不理解我们这些人是怎么走过来的。”

黄克诚一字一句道出自己的愤怒和无奈。这封信由一位哨兵偷偷送了出去,信里既是求助,也是控诉,他觉得自己不能继续沉默下去。

老战友的回应

信很快送到了傅崇碧手中,他也立刻将这封信交到了林总那里。林总看了信,没有亲自回信,也没有公开表态,然而自那以后,黄克诚的“审查”方式突然发生了改变。

原本那些粗暴打人的年轻人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温和的“说教”,虽然审讯内容没变,但暴力方式停止了。

在很多人眼中,林总似乎与黄克诚和彭德怀站在对立面,但黄克诚心里明白,彼此的分歧只是在不同的立场上,绝不是生死敌对。

早在庐山会议上,虽然林总批评了彭德怀,但从未下狠手,相反他还帮彭德怀澄清了一件红军时期的旧事。会后,彭总也曾高兴地对秘书说:“总算澄清了一件历史旧案。”

事实上,黄克诚始终对林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敬重。多年前的分歧只是战斗思路的不同,真正革命走过来的人才明白,在那个时代,有时无法避免在策略上分歧。但他深信,无论如何,林总是革命的,是值得信任的战友。

为战友澄清历史

四野首长林总过世后,一直缺少一个正面的形象,甚至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仅有寥寥几句介绍,或是模糊的背影。

那时候,黄克诚站了出来,反复向《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小组强调,关于林总的记录必须实事求是。黄克诚一再坚持,最终,林总的战绩和贡献才得到了较为客观的呈现。

回忆起那封写给四野首长的信,黄克诚曾感慨说:“其实他们不懂历史,又怎么会懂我们这些人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1/610875.html

“67年黄克诚被打得实在受不了,写信向四野首长求助:他们不懂历史”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赵云曾和刘备同床眠卧,说明了什么?

三国时期,赵云曾和刘备同床眠卧,说明了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刘备集团,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能和刘备睡在一张床上,可以说关系非常亲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赵云虽然官职不高,为何能与关羽、张飞一样,与刘备同床眠卧?为何赵云能与关羽、张飞享受同等待遇?...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韩信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 底层到将军只用了四年

对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从流浪汉到大将军,他仅用了4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木兰诗里面关于战场的描绘。我们从中可以感受战场的残酷,还有从中脱颖而出的英雄气概。面对那恐怖的战场,正如当年明月先生所说,我们大部分人看到残肢与鲜血头颅横...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对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所谓两同...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南宋时期学者,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

黄震,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有文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今掌起镇黄家村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还不知道:同样功勋卓著,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刘彻而不是刘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其功勋自不必多说,然而在后世,很少有人称高祖刘邦为千古一帝,反倒是汉武帝刘彻多被这样称呼。甚至在诗词中,常常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帝并列出现。显而易见,在后世...

严颜投降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会肖声觅迹了

严颜投降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会肖声觅迹了

对名将严颜在投降张飞后,为何就此“销声匿迹”了?他去哪里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名将严颜在归蜀后,之所以会毫无建树,给人一种“销声匿迹”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严颜严颜本是蜀中名将,在蜀汉内部非常有名气,再加上他资历老,能力强,所以不少蜀汉将领,都...

关羽投降曹操是假的吗 为什么都说关羽是投降于大汉

关羽投降曹操是假的吗 为什么都说关羽是投降于大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

唐朝都没有消灭安禄山 安禄山最后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唐朝都没有消灭安禄山 安禄山最后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对安禄山没有死在大唐的手中,为何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是中国最为强大的几个朝代之一,那是一个文化极度繁荣,国力强盛如虹,外族人望而心颤,疆域往西直到中亚的朝代,那也是一个内圣外武,强大了许久的时代。唐太宗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这时的大唐到处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