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良级是如何扩展到同级六舰的?——长良级轻巡洋舰设计史(设计篇)
参考资料
HP『海軍砲術学校』公開史料
旧海軍艦艇『一般計画要領書』二等巡洋艦(原本)
平賀譲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CG1ヲ採用ス 5500Tons 多摩型線図〔線図の説明メモ〕(ID: 20590101)
〔巡洋艦兵装ニ関スル改良調査ノ件報告附図面 之一図:加古級、第二図:長良級、第三図:球磨級、第四図:木曽〕(ID: 22580201)
水雷関係要領〔水上発射管主要目・寸法他〕(ID: 21880501)
Arrangement of machinery(ID: 21240101)
出版物
牧野茂・福井静夫編-海軍造船技術概要(今日の話題社1987年)
阿部安雄・戸高一成編-福井静夫著作集——軍艦七十五年回想記 第四巻 日本巡洋物語(光人社1992年)
福井静夫-日本の軍艦 —わが造艦技術の発達と艦艇の変遷—(出版協同社1959年)
永村清-造艦回想(出版協同社1957年)
石橋孝夫-[図解シップスデータ]日本帝国海軍全艦船1868-1945第2巻 巡洋艦(並木書房2018年)
森恒英-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 日本の巡洋艦(グランプリ出版1993年)
海軍水雷史刊行会-海軍水雷史(1979年)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第031巻 海軍軍戦備<1>昭和十六年十一月まで(朝雲新聞社1969年)
一、背景
1)造舰计划现状
前文已经提到,因为巡洋舰大型化趋势,八四舰队完成案原定的6艘3500T小巡和3艘7200T大巡没有开工,取而代之的是建造5500T中巡。其中,中巡中的5艘在1918~1919年时已经开工,也就是球磨级。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推下去,接下来也应该是3艘中巡。
但1920年10月25日的日美新闻报道却称,八六舰队完成案的由良号、水无濑号、音无濑号、绫濑号已确定造船厂,小巡(从建造费来分析,这“三濑”当属小巡)为何又冒出来了?(这里需要注意,虽然在报道之前已经开工了3艘中巡,但考虑到外行获取信息的滞后性,所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最初的情况)
结合上文的讲述,1919~1921年间必有一年是3艘小巡 1艘中巡,所以这一年应该就是1920年。
在下一年中,按照原定计划,应该是7200T大巡、5500T中巡、4100T小巡各1艘。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那么在5艘球磨级之后,1920年建造1艘长良号(5500T级)、3艘水无濑号、音无濑号、绫濑号(应当均为4100T级),1921年建造1艘由良号、1艘7200T级、1艘4100T级。
2)进一步大型化的必要性:扩展到同级六舰
但在随后,1920年度的3艘小巡的预算被挪用给了2艘中巡,小巡建造计划进一步推迟。同样,1921年度的1艘大巡和1艘小巡也被均分,分别建造2艘中巡(大巡→阿武隈号,小巡→鬼怒号)。
对于推迟3艘小巡的原因,在这里做一个假想。
在5500T中巡设计的1917年前后,3艘小巡和大量中巡的组合可能还算够用,这个时期英国海军还在计划C级轻巡,4100T小巡能够与C级一战。但到了大部分5500T级开工的1919~1920年间,英美海军分别开工了吨位达到7500T的E级轻巡洋舰和7100T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5500T中巡在它们面前尚且显得逊色,3500/4100T小巡更不用说了。
所以虽然原计划1920年开工1艘中巡和3艘小巡,但实际开工却是3艘中巡。这时将3艘小巡的金额集中在2艘中巡上,牺牲了1艘巡洋舰的名额,这应该是为了让新巡洋舰的性能不那么落后,至少有一定的招架能力(这只能算勉强的补救措施,因为当时的预算不允许将各舰直接扩大为大巡)。同时对于这部分变更,加藤友三郎海军大臣还在争取让议会批准舰艇改良费,以弥补因临时变更引起的舰船建造计划数量的减少。
不过有意思的是,3艘小巡的计划也没有立刻被取消,直到1921年准备着手八八舰队完成案时,依然准备建造3艘小巡(只是优先级比较低),也有考虑让外国建造,完工时间预定为1923年。
二、预算
前文已对八四舰队完成案进行过叙述,长良级前3艘即隶属于八四舰队完成案。本文主要介绍后3艘的补充计划,也就是八六舰队完成案。
当时日本海军根据一战期间各种战训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八四舰队完成案进行了大幅修改,需要消耗更多的预算。于是,加藤友三郎海军大臣在1917年7月26日向寺内内阁总理大臣提出了关于补充军备的请求,其中提到:
……在国内外形势剧变的今天,当然要进行更加合适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对既定的计划进行紧急的修改是迫在眉睫的……
在这部分的最后,提出了补充包括巡洋舰在内的辅助舰要求。此外,还请求追加舰艇改良费,作为追加预算。
接着在1917年10月10日,再度和胜田大藏大臣进行讨论,追加2艘战列巡洋舰。最终,这些讨论构成了八六舰队完成案,作为1918~1923年度的6年计划。该计划通过1917年12月召开的第40届帝国议会的赞助,于1918年3月23日公布。
这其中的3艘中巡被均分到1919~1921年度,其中1艘隶属球磨级,2艘隶属长良级。加上八四舰队完成案的4艘(包括首舰长良号),组成了6艘长良级。
三、设计
长良级设计相关资料非常匮乏,这里只能根一些零星的描述,勉强拼凑出一段故事。
1)最初设计
之一批5500T级中巡已于1918~1919年开工了,按照计划还剩下1920年开工长良号和1921年开工的由良号。正因为如此,日本海军开始对长良级进行改良,并采用各种新技术,于是独立成为一级。在后来的计划中,又追加了4艘同级舰。
在平贺让纪念站,有文件「CG1ヲ採用ス 5500Tons 多摩型線図〔線図の説明メモ〕」(ID: 20590101)。根据石桥孝夫在『図解』中的记录,C-G1即是五十铃号的水槽模型编号,也就是长良级。这份文件原本大概是关于长良级采用新舰型的说明,但这份文件也只有封面留了下来,其他内容不知所踪。
接下来,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讨论与计算,最终完成了长良级的设计。不过在舰政本部内,并没有专门为长良级准备新的设计番号,因为后来的那珂号设计图上依然标注的是C33。这上面的关系类似于设计番号同为F41的峰风级、神风级、睦月级驱逐舰。
2)“球磨级巡洋舰舰型研究会”的修改
在1921年11月10日至12日的3天里,海军省内召开了“球磨级巡洋舰舰型研究会”。参加该会的包括造船官和球磨级的舰长,希望借此听取舰队方面的意见,以对后续中巡进行改进。这部分内容后面会专门介绍,本文仅取和长良级相关的意见。
对于已经开工的长良级,不改变140mm炮位置,以下对策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适用。
对建造中的长良级的变更如下:
(1)限制一至四号炮的旋转角度,缓解爆风的影响。
(2)为了缓解六、七号炮对水雷的爆风,限制俯角。
(3)废弃后部发射测量所,将其设备转移到罗经舰桥。
(4)舰桥甲板向后扩展,在射击测距仪和发射测距仪中间设置一个区域,前方为航海及夜战用射击指挥所,后方为发射指挥所,扩展下部甲板为信号所。
(5)在废弃五、六号炮之间的发射测量所后,设置相互的防爆风装置。
(6)为了排除五号炮对后部发射管及其附近的爆风影响,新增覆盖发射管顶部的甲板。
(7)取消后部舰桥,将此处的2.5m测距仪移设到二、三号烟囱之间。
3)最终状态
『海军造船技術概要』列出的长良级修改点:
(1)首次采用610mm发射管,搭载八年式鱼雷。
(2)修改了舰桥构造物,罗经舰桥的正下方变成了机库,因此舰桥扩大了。但是因为舰桥正面的左右侧呈平整的矩形状,出现了斜前方视野差的问题。
(3)罗经舰桥正下方设置机库,一、二号炮座间设有支基,机库底部前方设置有固定式滑行台。舰上装备一架侦察机,在舰桥的侧壁设置了装载飞机用的起重机。
(4)废除司令塔,在该位置设置操舵室。
除上述内容外,还对细节做了一些修改。结果,排水量略微增加,航速下降。
长良级轻巡洋舰(C33第二批)
设计参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5170长吨,常备排水量5570长吨
长:全长162.154m,常备水线长158.534m,垂线间长152.4m
更大宽:14.173m
型深:8.839m
常备平均吃水:4.801m
干舷:?
锅炉:6座吕号舰本式大型专烧锅炉,4座同型小型锅炉,2座同型混烧锅炉
蒸汽轮机:4座高压冲动技本式低压反动帕森斯分流式全齿轮蒸汽轮机(鬼怒号以外)/4座布朗-柯蒂斯式高低压冲动式全齿轮蒸汽轮机(鬼怒号)
出力:90000马力
航速:35.25节
燃料搭载量:重油1260公吨,煤炭350公吨(满载状态)
续航力:14节-5000海里
武备:7门三年式50倍140mm主炮,2门三年式40倍76mm高炮,2挺三年式6.5mm机枪,4座双联装八年式610mm
装甲:主装-弹药库25mmHT/动力舱25mmHT 38mmHT,上甲板水平28mmHT,炮盾38mmHT,舵机室-侧舷25mmHT/甲板28mmHT
乘员数:450人
1922~1923年间,完成后进行全速航行的长良号
实测(长良号新造完成实施的重心查定实验)
排水量:常备排水量5496.525长吨,满载排水量6982.585长吨,轻荷排水量4799.123长吨
长:全长162.154m,垂线间长152.4m
宽:14.173m
型深:8.788m
吃水:(常备)前部4.3m,后部5.364m,平均4.832m/(满载)前部5.646m,后部5.847m,平均5.746m/(轻荷)前部3.126m,后部5.486m,平均4.3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