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各朝代寿命超不过300年,欧洲却可以千年不换,这是为何

中国历史11分钟前10

提到中国的朝代,各朝各代都会有其特别辉煌的时刻,但是在辉煌之后的惨淡也是存在的。改朝换代这四个字说起来可能很简单,但是这四字的背后却是无数百姓的流离失所和无数士兵的战死疆场。难道说一个朝代就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了嘛?中国朝代的寿命一般在三百年左右,但是反观整个的欧洲历史,他们王朝的寿命有的竟然可以达到千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决定的因素的在于人口,人口的数量多少决定着这个王朝能否稳定持续下去。我国古代的朝代所占据的国土面积较大,经历过足够长的安稳发育时间,此时此朝代的人口数会有大量的提升。

我们以疆土面积更大的元朝为例,整个元王朝所占据的土地在整个中国历史是顶尖的存在。由于经过连年的战争,参战军人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大量死亡,导致人口基数下降。再加上大量的适龄男人都参军入伍,导致整个社会的生育率大大降低,在元朝正式在元大都建立时,整个元朝的人口只有不过几百万人。随着整个元朝的平稳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人们也开始大量的繁衍子嗣,在短短的六十年间,整个元朝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千七百多万,较刚刚元朝刚刚建立时,增长了近七倍。

很多人把人口的增加当作繁荣的象征,但是实际上,过多的人口导致土地根本没有办法养活这么多的人,粮食的价格一路走高,出现了大批吃不饱的平民百姓,面对着 *** 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导致了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的建立。但是这些王朝依旧无法逃出历史规律,只能在重复之前王朝覆灭的步伐。

在来看看欧洲,欧洲的国家大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国小民少,因为过多小国家的存在,之间经常会爆发各种各样的战争,导致了根本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去大量的繁殖人口。人口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除去天灾的原因,很少会爆发饥荒,相比较说,整个王朝也就很稳当了。

在欧洲历史上,曾经的罗马帝国可以被称作是最强,由于罗马对周围小国的威慑力极强,整个国家内部都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于是人口也有了迅速的增长,达到了几千万人,最后导致了国家发生了大的饥荒,最终灭亡。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弃分封诸侯制度,而欧洲还是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由于中国历来的疆域比较大,一旦有新的势力崛起,王朝很难把控局面,会陷入战乱,往往新的势力会取而代之。而在欧洲,由于国土面积小,各国的诸侯势力范围也都比较小,各诸侯之间又有政治联姻,相互制约,很难产生新的势力,若有新的势力的产生,各个诸侯会为了家族的利益而去镇压,所以欧洲这种诸侯的格局一直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有些王朝也是屹立千年不倒。

但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王国存在的时间过长,其灭亡是一个必然趋势,当一个王朝建立时,其上层阶级是可以流动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上层阶级固化十分严重,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他们对于底层人民的剥削也越加剧烈。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恶性局面,这种局面对于整个王朝的稳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状况下,王朝的覆灭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2/612859.html

“中国古代各朝代寿命超不过300年,欧洲却可以千年不换,这是为何” 的相关文章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

作为蜀汉的丞相,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有多少私人财产?根据记载,他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这个程度也不算什么大富豪,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先秦时的孟子就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同样这篇文章里,孟子还提出“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可见这并不是...

诸葛亮不是忠于汉室吗 诸葛亮为何不去辅佐汉献帝

诸葛亮不是忠于汉室吗 诸葛亮为何不去辅佐汉献帝

对诸葛亮这么忠心为啥不辅佐汉献帝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第一个原因:诸葛亮隆中隐居,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光复汉室,而是为了能够得遇明主。如果他想辅佐汉献帝,不用在隆中待着,直接去找汉献帝就可以了,而且根据当时汉献帝被曹操把持的现状,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一去,肯定就不是辅...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仪表堂堂,屡建战功

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为主,督率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孟德为何能统一中原?不只是挟天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有一位口碑两极分化的枭雄,他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世人都说曹操是乱臣贼子,以要挟天子来得到天下,这样一个人就算成就了大业,但也因此遗臭万年。可是纵观他在三国...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最信任重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骁勇善战的魏延,另一个则是掌管军务的杨仪。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诸葛亮临终前,安排杨仪、费祎、姜维等组织退军,其中以杨仪为首,并希望魏延领军断后。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去刺探魏延的态度,魏延希望杨仪可以护送诸葛亮灵柩回...

诸葛亮北伐时并没有记载带了多少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带了多少士兵

诸葛亮北伐时并没有记载带了多少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带了多少士兵

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一共多少士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兴师北伐。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及诸葛亮这次北伐到底带了多少部队,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其他资料来推测一二。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的时候,孙权因为刘备已经夺取了益州,因此派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