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末期摄政王载沣为何没能挽救清朝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6)583

载沣步入历史舞台

摄政王载沣生于1883年,1951年去世。历经大清、民国、共和国,但其最风光也是最难受的时间段只在清末那几年,尤其是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直至清朝终结那3年。过去,说到摄政王载沣,不免要将清亡的责任归罪于他。

清朝末期摄政王载沣为何没能挽救清朝

后来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载沣上位属于机缘,并不表明他的智慧、能力可以掌控复杂的中国。

确实,载沣生长于王府大院,其智慧、能力不可能超过其兄长光绪帝。但也必须承认,载沣确实为晚清之一个出洋游历的宗室要员,这个特殊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也是他在清最后10年脱颖而出的关键。载沣的见解也会反过来影响他的哥哥,以及慈禧太后。

载沣真正步入政治舞台是在欧游几年后,在 *** 改革过程中。 *** 改革是满洲政治统治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重构的重要节点。

*** 的实现意味着满洲人的私天下必然变为公天下,满洲人怎样才能在公天下背景下利益不受损,中国怎样才能避免 *** 改革引发政治危机,是那几年中国政治的焦点。载沣等一批满洲青年才俊在这个时候相继加入政治改革进程,应该说合乎历史发展大势,是势之必然。

假如载沣在军机大臣位置上能有更多历练,相信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性格也会有很大改变,更随和,更沉稳。

历史没有办法假设,载沣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不过2年,转正军机不过几个月,中国历史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光绪帝、慈禧太后在1908年11月14日、15日前后不到24个小时内相继去世,载沣在匆忙中成为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更高负责人监国摄政王。

载沣和隆裕太后的权力组合

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扑朔迷离,许多传闻在疑似之间,但仔细考究许多传闻又很难成立。特别是因为帝制架构依然存在,宫中的故事真相并不能全部为外人所知。

因此,研究晚清那个特殊时间段的历史,特别要注意区分正史、野史、传闻。

清朝末期摄政王载沣为何没能挽救清朝

隆裕太后

载沣出任监国摄政王的时候,至多29岁,他的搭档隆裕太后40岁,小皇帝宣统3岁。其权力组合,很像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配对的叔嫂组合。

那一年,恭亲王奕?也是29岁,慈禧太后26岁,慈安太后24岁,小皇帝同治5岁。隆裕太后的年龄比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当年年长十几岁,而且隆裕太后在慈禧太后、光绪帝身边见习了20年。

摄政王与隆裕太后的组合,是一个并不太坏的权力组合,在那时的政治格局下,也是一个大致无可挑剔的组合,毕竟是爱新觉罗的家天下,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是保证皇权万世一系的唯一办法了。

而且,就大清当时所面临的政治问题看,光绪帝、慈禧太后经过近10年维新、新政、 *** 摸索,一路上磕磕绊绊,总算在这一年8月27日发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并确定了 *** 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慈禧太后、光绪帝留给摄政王、隆裕太后的,就是萧规曹随,按部就班。只要不出重大意外,再有几年时间,大清完成了 *** 改革,实行了责任 *** ,爱新觉罗家族就可以像 *** 改革之初所期待的那样:皇权永固,万世一系。

可惜的是,摄政王载沣接手之后,情形有变。按照帝国王朝政治的一般规律,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力重组天经地义,势之必然,一批老臣、重臣诸如端方、岑春煊、

袁世凯相继退出政坛。如果不带偏见去理解,这实际上是为年龄尚轻的摄政王扫除组建新班底的障碍。

或许摄政王在这一系列问题上也有失误,于是伴随着这些事变,传闻越来越多。一个最惊人的看法,是光绪帝弥留之际曾给载沣一个郑重其事的委托,让他伺机干掉袁世凯,以报戊戌年所谓告密之仇。

据说载沣召见御史赵炳麟,赵郑重建议宣布光绪帝诛杀袁世凯的手诏,明正其罪,以靖内奸,任命康梁等人为顾问,实行 *** ,收揽人心。尽管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摄政王的政治权威确实遭到了侵蚀。

真正让摄政王陷入万劫不复政治深渊的还是一年后的国会 *** 运动。

对于国会 *** 运动,实事求是说,摄政王还是给了一些善意回应,做出了巨大让步。但是不久,当之一届责任内阁名单发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出台,这时的局势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已经没有办法控制、约束了。

摄政王如果在这两个问题上继续让步,比如及时解散之一届责任内阁,及时废除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或许可以平息各地的动荡,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一定对政治统治构成极大的信誉危机。

局势相激相荡,终于因武昌新军哗变而破局。稍后,滦州兵谏,摄政王在各方压力下,一方面宣布接受加快 *** 改革步伐,发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改组内阁,授权袁世凯组阁;另一方面见机行事,宣布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以便袁世凯协助隆裕太后从头来收拾旧河山。

对于载沣这几年的作为,特别是最后的辞位之举,见仁见智,各有说辞。但不可否认的是,载沣更大的功绩,就是和隆裕太后一起避免了国家的再次内战,以一个王朝的退出换来了勉强的五族共和。

后人多叹惜于载沣的平和,甚至平庸,但实际上载沣性情敦厚,有大局意识和国家观念,没有在最终关头强硬地领导王公贵族们负隅顽抗。谁又能说这不是更优秀的政治品质,谁又能说这不是对国家民族负责任的表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4038.html

“清朝末期摄政王载沣为何没能挽救清朝” 的相关文章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大军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对长平之战,白起是如何做到坑杀赵国四十五万将士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赵国前后投入了四十五万兵力,但秦将白起分割包围赵军后,赵军兵力已经不足四十五万,当然秦军也有一定伤亡,因此武安君白起实际坑杀的赵军并没有四十多万。在长平之战前期的对峙消耗战中,秦...

如果是关羽前去攻取成都,刘璋会怎么做?

如果是关羽前去攻取成都,刘璋会怎么做?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益州牧。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刘备取益州的时候,马超来投降,然后,刘备让马超去攻取成都,马超率兵到了成都城下,刘璋害怕了,立即投降。试想,如果换成关羽率兵攻取成都,刘璋会立即投降吗?刘备攻取益州,虽然带着大将黄忠和魏延,但是还是遇到了不少阻碍,先是...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作为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带来了哪些影响?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朱元璋真的诛杀了数万官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空印案";是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之一。另外三大案,是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这四大案牵连人员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少见。胡惟庸案、蓝玉案往往被...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时期的父亲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义上至高无上,比皇帝还还要尊贵,实际上并无半点实权,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与囚徒无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自愿成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评论列表

小龙
小龙
3个月前 (08-28)

作为清朝末期的摄政王,载沣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政治局面,他性格敦厚、稳重而有远见卓识的他尽力维持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和平统一;在面临重大决策时表现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面对挑战展现出宽容和大局意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关键时刻选择辞去监国职位避免国家再次陷入内战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对民族的责任担当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我们必须承认他对维护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与尊重!

Michael
Michael
3个月前 (08-28)

作为摄政王载沣,在清末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虽有出洋游历的见识和经历扩大视野的经历优势以及宪政改革的机遇与责任担当意识展现出的能力潜力巨大但受限于历史背景和个人性格未能充分发挥其才干实现挽救清朝的历史使命最终辞位让袁世凯组阁避免了国家再次内战展现了敦厚有大局意识和负责任的表现值得后人深思敬佩!

Donna
Donna
3个月前 (08-28)

载沣作为清朝末期摄政王,虽面临重重困境与挑战仍尽力而为,其性格敦厚、视野开阔且具备大局意识与国家观念令人钦佩;最终辞位避免内战之举更显责任担当与智慧勇气可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