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康熙五十年两大案是康熙洗刷不掉的污点,他还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

中国历史2天前30

康熙五十年发生了两起震惊朝野的大案,一是戴名世的《南山集》案,二是江南科考舞弊案。从康熙帝对这两起大案的处置上,可以看出其真实为人。

《南山集》案的两位主角,一是赫赫有名的桐城派开山鼻祖戴名世,一是有名的清官赵申乔。戴名世早年成名,于康熙22年(1683年)考取秀才,四年后以贡生身份赴京入国子监,与方苞等人相应和。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所著《南山集偶抄》刊行,这是一部介绍南明历史的史书,曾风行一时。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戴名世会试考中进士,殿试获第二名,之一名就是赵申乔的儿子赵熊诏。因为戴名世早已名满天下,大家都以为戴名世应该得之一名,坊间就有传言说是赵熊诏得之一是沾了其父赵申乔的光,戴名世信以为真,经常背后对赵氏父子出不敬之言。赵申乔早年通过科举入仕,素有清廉之名,深受康熙帝喜爱,并于康熙四十九(1710年)年擢升为左都御史。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赵申乔突然举报戴名世的《南山集》“倒置是非,狂妄不谨”,以此弹劾戴名世。此时的戴名世已经是翰林院编修,因此案获罪入狱。经过刑部一年多的审理,拟定罪为“大逆”,欲将戴名世凌迟处死,三族16岁以上者将被斩首,15岁以下及女眷将被流放,其他受牵连者如方苞等人也要处以绞刑。但是康熙帝并没有听取刑部意见,而是选择了从轻发落,仅将戴名世一人处死,其他族人则流放宁古塔,方苞等人也躲过一劫。

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另一起大案是江南科考案,这一年的江南乡试排名靠前者是两个文笔不通的富家公子哥,这遭到了1000多名考生的强烈不满,考生们到衙门 *** ,却被两江总督噶礼派人弹压,抓了几十名闹事的考生。此事被江苏巡抚张伯行和苏州织造李煦呈报给了康熙帝。康熙帝十分震怒,派两名钦差彻查此案。钦差揣摩圣意,因为噶礼生母是康熙帝的奶妈,噶礼头脑灵活,一直深得康熙帝恩宠,所以当钦差查到受贿的官员涉及到噶礼之后便想匆匆结案。可是清官张伯行却不同意,一定要查到最后。结果是给噶礼行贿的重要证人在狱中被灭口。张伯行将原委密报康熙帝,噶礼也同时上书康熙帝,列举张伯行七条罪状,欲置张伯行于死地。康熙帝非常了解张伯行的品行,他也是康熙帝一手提拔的清官,所以不能让张伯行倒台。但是噶礼跟康熙帝私交甚好,康熙帝明知道他是大贪,还一直加以重用,说明康熙帝是有私心的。所以这件事康熙帝早就知道个中原委,就是不说破,率领手下一起演了一场大戏。

派出的两位钦差当然明白圣意,所以他们给出的结论是噶礼与此案无关,张伯行胡乱弹劾上级噶礼参与科考舞弊案,应该给予撤职处分。可是康熙帝明白这个结论是难以服众的,于是撤回钦差,重派两名重臣去查此案。这两位重臣当然也明白康熙帝内心所想,只是需要考量如何结案才能服众。最后两人得出的结论是张伯行诬告两江总督需革职查办,噶礼与舞弊案没有关系,但是有失职之罪,应该给予口头警告。这样的结论仍然南平江南考生的情绪,康熙帝也觉得不妥。于是康熙帝决定亲自彻查此案。

康熙帝命人把这场舞弊案的所有卷宗和相关人员全都带到京城,然后命令九卿、詹事、科道官联手查案。康熙表态:“噶礼才学出众,但他喜欢无事生非,也没有清正的名声。但张伯行为官清正是天下共知的事情,你们要体会朕保全清官的心意。”但是调查结果一出来却举国哗然。这场科场舞弊案的其它人维持原判,至于噶礼和张伯行,他们给出的意见是身为高官竟然互相弹劾,有失大臣体统,应该全都撤职。也就是说,噶礼依然与科考案没有关系。这场科考舞弊案的最后结果由康熙定调子,主考官失察被革职查办,副主考官和阅卷官斩立决,两名靠花钱买文凭的考生被枷责后绞杀,张伯行继续留任,噶礼撤职。

从康熙亲自过问并处理的两个大案来看,之一件《南山集》案是不折不扣的冤假错案,虽然康熙帝考虑民心问题没有从重从快地进行处罚,反倒是网开一面,只对首犯给予了严惩,其余人流放,好像显示了他的仁慈和温和的一面。可实际上他明知道这是个冤案,也要借此案给天下人一个教训,枉杀了一代才子。当雍正帝即为,做的之一件事就是给《南山集》案 *** ,流放人员全都获得了自由。这说明圣明如康熙帝也有污点,且还不少。

再说第二件江南科考舞弊案,就更暴露了康熙帝又当又立的本质。他明知道噶礼是贪赃枉法之徒,却左次三番的演戏给天下人看,意思是不是我不想治腐,而是实在找不到证据给他定罪。而对于张伯行,康熙帝也是通过对他的保护而极力笼络天下士子之心。可谓是一石二鸟,左右逢源。

康熙帝在处理大案上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绝对没有秉持公心,他的算盘就是利用这些事件以达到加强统治,获得好名声的目的。所以所有的皇帝都一样,并没有好皇帝与坏皇帝的本质不同,只是好一些和差一些,好很多和差很多的区别。高明者看上去雄才大略,智慧超群,低劣者则显得骄奢淫逸,贪暴无能。但其核心都是为了维护皇家财富和权力,维持家天下的万代永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0538.html

“康熙五十年两大案是康熙洗刷不掉的污点,他还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 的相关文章

都说吕雉给刘邦戴过绿帽子 真相是什么样的

都说吕雉给刘邦戴过绿帽子 真相是什么样的

对俗话说食色性也,吕雉真的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子说,食、性、食与性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孔子看得很清楚,说的很直白。但在不同时期,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性关系越来越趋于保守。即...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后入...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

诸葛亮有一只神秘的部队 最后却因为保护姜维全军覆灭

诸葛亮有一只神秘的部队 最后却因为保护姜维全军覆灭

诸葛亮的神秘军队:曾3000人打败6万人,却因保护姜维全军覆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安定的时期,三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遇到这样的时期时,国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确定领导者和军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国家按照最好的轨迹去发展。所...

李昉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李昉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补任太庙斋郎、太子校书。后汉时期,进士及第,授秘书郎,累迁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世宗时期,出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

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两人之间的绯闻是怎么出现的

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两人之间的绯闻是怎么出现的

对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是如何传出绯闻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清代皇室最大的绯闻,那非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莫属。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只有30岁,而刚即位的顺治才5岁,母子都非常年轻。此时的多尔衮重权在握,如果他想夺权,那孝庄母子便处在了不利的位置。所以有许多人认为,孝庄为...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会发明郡县制?有何影响?

历史上秦始皇为何会发明郡县制?有何影响?

历史上秦始皇嬴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千百年来,众多中国人的努力下,国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社会制度体系,并且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富强中国。虽然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国家衰退,最...

夏侯惇打仗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曹操为何还要重用夏侯惇

夏侯惇打仗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曹操为何还要重用夏侯惇

对夏侯惇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夏侯惇没打过啥胜仗,甚至可以说屡战屡败,曹操为何还是重用他?古时候,一个武将能否被重用,毫无疑问要看他的能力,历史上出名的武将几乎都是功勋卓著的,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三国时期,有位武将便没什么战功,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来形容他了,喜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