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才是整场空城计的关键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6-01)864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计谋,但空城计无疑是其中特别亮眼的存在。很多人认为,这个计谋的成功全靠诸葛亮出色的筹划,事实上,他身边的两个书童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司马懿一看了这两个书童就害怕的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空城计前后

在《三国演义》的里面,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很聪明的人,比如我们学过的火烧赤壁,无一不彰显出他的机智。但他也有犯错的时候,那就是识人不清,错用了马谡,战略要地街亭就这样因此没有了。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街亭失守后,魏将司马懿趁着这个机会就来打人了,这是司马懿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带着15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来了。

当时,诸葛亮身边什么都没有,回头一看,身后都是文官,天天诗情画意的,你叫他和武将打?带领了5000军队,但也有一半运军需去了,你算算,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2500的兵对上15万大军,不用想也能知道结果,15万的魏军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诸葛亮他们淹了,大家都很害怕。这时候跑是不可能跑得掉的,一旦弃城而逃,后面的大军将一哄而上,诸葛亮他们就会渣都不剩。

不能弃城,就只能守城了。诸葛亮一方后槽牙都要咬烂了。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一下子就有主意了,对大家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可以让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开始布置,所有的旗子不要挂出来,士兵都在原地不准随便乱走,如果有私自出去或者大声吵闹的,马上被杀头。

又叫士兵把那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了20个士兵,他们假扮成百姓,在那里洒水扫街,整个氛围都很淡定。诸葛亮自己披上大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抱一把琴,到城上,观看敌情,在栏杆前面坐好,燃起香,慢慢悠悠弹起琴来。

诸葛亮这个安排,就非常有深意了。你想想,你去打敌人,虽然得到敌人兵力空虚的消息,但你去一看,外面走的小老百姓明显全是假的,都是一群骁勇善战的兵伪装的,说明敌人早有准备,就等你来了。等你来肯定不会是请你来玩,必须让你在这里狠狠吃一顿亏呀。

如果光这些假百姓还不能让你那么笃定,但这个弹琴的诸葛亮呢?如果是敌人大军兵临城下,谁家老大还有心情弹琴?

加上这琴音的悠扬,说明这个老大一点都不紧张,胜券在握。大门都是打得开开的,就怕你不进来。这时候,你恐怕就要有两三分警惕了。但还在犹豫,要不要带着一堆小的打进去。

定睛一看,诸葛亮左面捧着宝剑的小童,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都知道小孩子是最沉不住气的,也是最不会撒谎的。

这两个小娃娃,尽管面对大敌压境,却能如此镇定,你会不会怀疑他们是否事先得知了整个计谋的细节呢。

二、司马懿其人

想要搞懂空城计里书童的作用,我们还得先了解司马懿这个人。

司马懿是个什么人呢?在这乱世里面,最初司马懿是没有从政想法的,聪明人都知道,这种到处都在打打杀杀的时候,苟起来活着才是好选择,他也不笨,他只想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必须苟。

但是,司马懿的能力摆在那,俗话说,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不,曹操注意到他的才华了,想要让他归顺自己。

看到曹操过来找自己,司马懿果断用马车压断了自己的腿,拖着个残疾去打仗,那可是不现实的,就像在对曹操说,自己看着办吧。见到这样的司马懿,曹操也无可奈何。

槽点来了,司马懿还是不够狠,没有真的断腿,纸不能包住火,曹操又是个鸡贼的,事情败露。喊你司马懿来帮我老曹,那是抬举你,曹操好歹也是一方枭雄,哪能受这个气。得了,司马懿被贬去喂马了。

马儿虽然可爱,但成为马夫就很憋屈了。落到马场后的司马懿,自然是不甘心养一辈子的马。有才华不用都是浪费,自此,他开始想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而说到司马懿可能不少人的评价就是觉得他一个阴险狡诈之人,因为他谋反了。加上来自对诸葛亮的崇拜,对他就不怎么喜欢了。

他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他,换位思考,用当时的场景来看才更合适。在曹操时期就不用多说了,司马懿是用心辅佐的,费心费力。

而曹丕、曹叡也都是大权在握的皇帝,没有像司马懿这种臣子发挥的余地,但也兢兢业业。他从来没有什么谋反之心,一直只是想要安稳的。

曹芳即位后,大权由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一起掌握,互相牵制,但是曹爽职位高了一点,官大一级压死人,分分钟把司马懿架空,一人独揽大纲。被针对之后,司马懿发生高平陵之变,才不得己谋反。

司马懿的一生,都在忍耐和蓄力,熬了曹家三代人。

三、输赢之重

我们从三国志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司马懿是魏国的托孤大臣,所谓托孤,必须要被制衡,不然江山改姓,皇帝又不傻。曹操用他也提防他,他随后的几代也是这样。在抵挡不住诸葛亮的时候,司马懿就被提溜起来委以重任。没有危险的时候就束之高阁。

司马懿的处境一直都是随诸葛亮的动作变化的,试想一下,他如果打败了诸葛亮,他还能苟活不?卸磨杀驴听过没有,忘恩负义了解不。永远不要小瞧了人心。要知道,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权力很大,后主刘禅都称他为相父。整个蜀国真没什么人能制衡他。

《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不是正史。小说里面,把诸葛亮说得神乎其神,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这么个事儿。还是比较有出入的。

司马懿对诸葛亮以防守为主。这样他一家人都能获救,而魏帝又不能把他怎么样,诸葛亮突然一亮相,还得靠司马懿来对付。

按照利益关系来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关系就是是敌人也是朋友,诸葛亮和司马懿不相上下,有高山流水的感觉。虽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简直无人能敌。

诸葛亮一直意气风发,从没在智慧这方面碰到过能和他相较的。唯一一个能和他相提并论的是庞统,后来他们还一同效力了刘备,成了同一阵营,他们两个没得打。周瑜在智谋上也是不如诸葛亮的,不然哪里来的“既生瑜何生亮”。

而司马懿,是诸葛亮出山以来遇到的之一个棋逢对手的敌人,在司马懿那估计也是差不多的,两人打得你来我往,要说真差太多,也不现实。在三国里面,他们就大生知己之感,尽管未曾谋面,却将彼此看作了知音。

当然,正史中,是司马懿单方面视诸葛亮为知音,比演义小说要尴尬得多,司马懿和其他人一样崇拜诸葛亮,诸葛亮却不怎么看得上司马懿。他说司马懿“苟能制吾,安能千里请战”,可不就是充满了鄙视。

在《三国志裴松之引英雄记》中,司马懿亲临战场,看到诸葛亮手拿羽扇,坐在四轮车上指挥三军作战,司马懿艳羡的说:“可谓名士”。可见这种知音之心,都是司马懿个人想法。

四、诸葛亮的童子

在《三国演义》中,未明确描述诸葛亮身边两个童子具体是谁。在小童这个角色之一次出场,是在三顾茅庐里,为找到诸葛亮,刘备跋山涉水,来到诸葛亮的家门,这时,一个小童打开门。

刘备和小童进行一系列交流。问诸葛亮去哪里了。小童回答说先生行踪飘忽不定,没人知道行踪。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小童说可能三五天,最长十天。刘备便让小童转告诸葛亮说他来过。

第二次诸葛亮的小童出场,便是空城计的时候。虽然在空城计里面,这两个小童没有太多笔墨,也不难看出他们胆识过人。描述他们的笔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战不休。很多人把小孩丢弃,因为养不起。有人猜,诸葛亮常年在战场。

遇到了有人丢孩子,诸葛亮每次都会收养两个小孩,亲自教导他们,小孩后来大都为蜀国征战。

也有人猜测,这些小童是诸葛亮安排好的,专门用来衬托他的仙风道骨,因为他是道家的,有两个童子服侍才正常。

也有人说,这童子一职,是诸葛亮收的小弟子,五年一换,这些小弟子长大后,就会去各处传道育人。

无论如何,这些童子都颇为不凡。能长在诸葛亮身边,也不是等闲之辈。

在空城计里面,这两个小童的存在让司马懿笃定了这个城里面都是陷阱,因为在司马懿眼里孩子不可能有这样的胆识。

千军万马立于城下,如果城里面真的空空如也,必死之局,小孩子早就唧唧哇哇的哭了。哪里会像这两个小童一样这么淡定,这不科学。

当然,这也是猜测,也说不准司马懿心有所感,已经知道了诸葛亮是在演戏,于是也飙戏。毕竟他本来就是想在乱世苟活就行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他一旦真的弄死了诸葛亮,打完蜀国,那他也离死不远了。熬死曹家三代,自己上位才是王道。

结尾

理智来看,在空城计这场较量里面,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赢家。三国的故事非常精彩,我们也可以在其中学会很多东西。

诸葛亮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冷静,镇定地去思考。这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我们不能像故事里的司马懿那样,性格多疑又不懂得亲自实践,最终功亏一篑。

所以我们要亲自实践,这样做事才踏实。不要败在自己多疑上。如果司马懿先派几百人进去看有伏兵没,左右不过是几百个小兵的损失,就能真的知道里面具体情况,诸葛亮再怎么装淡定也没用了。

我们要学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行合一 ,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07601.html

“难怪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两个书童,或许才是整场空城计的关键”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程咬金一生是什么样的 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

历史上的程咬金一生是什么样的 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

对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

麋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麋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麋竺(又作糜竺)(?~约221年),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成为其幕客。更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周旋。在刘备潦倒时,麋竺给予他很大...

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丢了江山?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生于应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明朝靖难之役都是一场堪称神奇的战争。拥有全国资源且有天子名分的建文帝朱允炆,竟然会在朱棣面前完...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末年,如果汉献帝刘协换成汉武帝,汉朝还有没有机会翻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如果有汉武帝的英明,汉朝是有机会再次中兴的。公元192年,王允和吕布倒戈杀掉董卓后,汉献帝的机缘就来了。如果操作得当,汉献帝就能把关中变成中央直辖地。然后以关中为本钱,拿下整个西北...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

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请求赦免其...

有哪些与陆凯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陆凯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评论列表

月亮
月亮
4个月前 (08-12)

两位书童在空城计中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胆识与智慧,他们不仅衬托出诸葛亮的仙风道骨和深谋远虑的智略家形象气质更是锦上添花一笔点睛之笔司马懿对他们的忌惮也反映出其多疑谨慎的性格特点二者相得益彰令人拍案叫绝!

Flash
Flash
4个月前 (08-12)

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智勇双全,面对危机仍能镇定自若,司马懿的多疑使他错过探究真相的机会;实践出真知才是成功之道!

小星
小星
4个月前 (08-12)

对于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我深感佩服,诸葛亮的智谋与胆识令人钦佩不已;而面对这样的对手时还能保持冷静谨慎的也只有像司马仲达这样的人了!两位都是真正的智者、勇者双全的代表人物啊~

赵勇
赵勇
3周前 (11-05)

关于空城计,人们往往聚焦于诸葛亮的高超智谋和司马懿的撤兵决策。难怪司马会退军之际,城楼上两书童竟成关键所在,这两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色却可能深刻影响着整个战局的发展走向与结果判断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启示我们:在关键时刻细节决定成败;不可忽视身边的每一个小人物他们或许正是改变局势的关键力量。#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