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恩来与这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中国历史2周前 (04-23)9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2724期09版

鲁茨家族与庐山的情缘

文 | 陈晖

对中国人民友善

鲁茨家族在中国的之一代成员鲁茨主教夫妇,都出生于美国家境殷实、关系和谐的大家庭。为了信仰,19世纪末他们先后从美国不同的地方来到中国的汉口。鲁茨主教的中文名是吴德施,主教夫人的是顾美玉,他们在中国相识相知相爱并结婚生子。

1933年鲁茨一家在庐山 作者供图

鲁茨主教很年轻就成为湖北教区的主教。百年中国近代史表明,西方传教士是入侵中国的先遣军。但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少数传教士对中国人民友善,鲁茨主教夫妇就是这少数传教士之一。

周恩来给吴德施的题词

鲁茨主教在中国传教40余年,他在中国工作期间帮助中国做了不少好事,是中国革命的同情者。在辛亥革命期间,他曾运用自己私人关系通过美国公使的干涉,帮助了多名革命志士免于死刑,孙中山先生也曾受到他的庇护。

鲁茨主教夫人是主教的得力助手,除了相夫教子之外,还担任了很多工作,帮助向他们求助的人们。她在中国工作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她创立了女子走读学校,帮助当时很多的中国女性改变了命运。

庐山留存美好记忆

鲁茨主教家族与庐山有着深厚的渊源。庐山是主教向夫人求婚和他们新婚蜜月度假之地,婚后他们在庐山置地建房。每年的夏天,庐山是家族成员度假的地方,他们在庐山留存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鲁茨主教的五个孩子有三个出生在庐山。主教的大女儿弗兰西丝出生在庐山92A别墅,她出生时,主教在家门口种了两棵厚朴树,这两棵厚朴树见证了庐山百年的风云变化。弗兰西丝从小学习钢琴,从美国的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中国。主教夫人的最后的日子是在庐山度过,她去世后就葬在庐山。在她去世的前几天,他们的之一个孙女出生在庐山的家里。

牯岭美国学校 图源:牯岭美国学校协会

牯岭美国学校是庐山上几个外国学校之一,它的建立与鲁茨主教夫妇的推动密不可分,他们甚至写信给在美国殷实的家族寻求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家族的第二代孩子们在学校就读过,主教夫人曾担任过学校的 *** 校长。

主教的三个孙子辈孩子都在庐山读过书。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那一年,鲁茨主教在美国去世。去世前,他要求家人在他去世后把他的心脏取出,葬到庐山他妻子的旁边。鲁茨家族三代成员在庐山经历了人生所有重要时刻。

谱写《庐山组曲》

鲁茨主教一直是中国革命的同情者。1927年5月下旬,周恩来秘密转移到武汉时,曾在鲁茨主教英租界宅院里避难,由此双方相识,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1938年4月11日,周恩来、王明、博古、罗瑞卿等与吴德施在汉口

1949-1972年期间,尽管周恩来总理与鲁茨主教家族无法联系,但在合适的外交场合,总理总能打听到鲁茨家族情况,他知道新年贺卡往哪里邮寄,在家族成员重要的日子时,总会想办法发去贺信。

鲁茨主教的长子约翰鲁茨是作家和国际记者,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他是受邀来华的记者之一,参与了对周恩来总理的采访。1974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医院接见约翰,他是总理最后接见的两位美国人之一。回美国后,约翰开始撰写《周恩来传》,并于1978年出版。

弗朗西丝鲁茨哈登和周恩来总理看老照片(1972) 作者供图

1971年,约翰回国时,还带了一封周恩来总理邀请弗兰西丝鲁茨哈登和丈夫来中国举办音乐会的邀请函,哈登夫人收到邀请函后开始谱写《庐山组曲》。在北京音乐会前两周,哈登夫人带着丈夫回到她的出生地——庐山进行了一次朝圣之旅。庐山是哈登夫人童年记忆的神山,是她灵感的源泉,是为她音乐增彩的地方。当她回到她的出生地,多年前的影像和声音从身体的记忆中渗透出来。在这次旅行中,她完成了这不朽的乐章《庐山组曲》。

哈登夫妇的北京音乐会(1972年) 作者供图

1972年10月3日,哈登夫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双钢琴音乐会,《庐山组曲》全球首演,并且是他们北京音乐会的之一首曲目。音乐会上,哈登夫人用中文向观众致辞,将她的《庐山组曲》献给“全世界的中国人民”。这次演出是尼克松外交努力与中国建立文化关系的一部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92514.html

“周恩来与这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