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之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19)470

还不知道:李治立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高宗李治想亲政,李勣顾左右言他,李治强硬而不顾反对地立皇后。

一、李治的仁孝,让李世民很不放心

公元643年4月,李世民废了大儿子李承乾的太子位,当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绩、褚遂良四人的面,立九儿子李治为太子。

李治和李承乾都是长孙皇后所生,也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

7个月后的11月,按照惯例,要选一些良家女子给太子。对皇家子弟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太子李治居然不愿意,这让李世民有了想法。

因为封建帝王时代,多生儿子,生好儿子是皇帝的一项重要责任,为了保证这项重要责任,就必须要给太子或者皇帝多配良家女子。

而能接受女子的多少也标志着这个太子或者皇帝身体或者精力的强弱,身体和精力好也就意味着这个太子或者皇帝的强势。

而身为太子,15岁的李治,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居然不要女人,李世民的头脑中之一闪出的念头就是李治“仁弱”,李治是个仁慈的好人,可是性格文弱。

李世民私下悄悄地对长孙无忌说:“雉奴(李治小字)懦,恐不能守社稷,柰何!”还没等长孙无忌开口,又说:“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吴王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世民认为李恪英明果断,和自己很像,因此有心要立李恪为太子。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第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李治是自己的外甥,要废他然后立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做太子,长孙无忌当然不愿意,他进行了力争。李世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内心所想:“你反对立李恪,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吧?”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对李世民也很了解,于是说:“太子仁厚,虽然不是开疆拓土的主,可是是一个能实行文治的主。再说,立储的事情是非常严肃而且重大的,怎么可以随便改变?”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放弃了想法。

李世民对李治看得很准。李治的特点是四个字“宽、仁、孝、友”,特别在孝道方面做得很好。李世民身上有一处生疮流脓,李治亲自用嘴去吸。

李世民是个“临机果断,时人莫能测也”的人,又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皇帝,因此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威严,是个非常强势的君主。李世民对李治这样“仁弱”之人到底能否做到“守成文治”,心里没底,于是他不得不为李治安排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辅佐班子,这个班子的成员就是太子太师长孙无忌,太傅房玄龄,太保萧瑀,詹事李世绩,另外还有中书、吏部、刑部的各个侍郎,还有谏议大夫等人。

李世民还专门向吴王李恪打招呼,让他不要有非份之想。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第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公元649年4月,李世民病重,他临死前还是不放心李治,他特别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强调:“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这几乎是已经无能为力的李世民临死前的哀求,意思就是告诉两人,太子仁孝,恐怕管不好国家,你们两人要好好辅佐。又对李治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白,除了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李治,还交代李治放心干,因为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辅佐,不会有事。

二、长孙无忌辅佐,成了长孙无忌当政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有太多的渊源。

长孙无忌的先祖是北魏皇室,李世民的先祖是北魏镇将,两人的祖父又同属于关陇贵族集团。长孙无忌不仅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更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的策划者和追随者之一,在二十四凌烟阁功臣中列之一。

在李治成为皇帝后,做为舅舅的长孙无忌,在“宽、仁、孝、友”的外甥李治面前,有先天的地位优势。于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辅政,就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拱己以听之”。唐高宗李治什么也做不了,成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当政。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当政,给李治带来了一个非常明显而且不同于李世民朝的问题。就是在李世民朝各抒己见的现象消失了。因为在李世民朝的大臣们出身各异,既有出身关陇贵族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又有出身非关陇的魏征、房玄龄等人。而在李治朝,由于关陇的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引入了大量关陇集团出身的人士,他们占据朝廷中枢。李治王皇后的母亲就出身关陇集团,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就是长孙无忌引入的宰相中书令。如此一来,自然就没有了李世民朝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654年7月,李治对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们疑惑不解地问:“昔日先帝见五品以上官员时,大家踊跃陈述天下事,现在你们怎么都不说话?难道天下就无事了吗?”

李治的这番话,并非突如其来的感想,因为李治已经有了想法。

三、李治想做事,可是做不了

李治不是不想做事的人,他也想在皇帝位置上施展个人抱负,他的步子迈得甚至比李世民大。李世民是两日一朝,李治改为一日一朝。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第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每日的临朝中,李治勤于朝政,又努力纳谏,颇有李世民之风,登基不久,就召了十多名刺史进朝述职,向他们了解为政情况。

可是,人事权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手里,李治可以了解情况,可是要发号施令地做事,李治还做不到。于是,李治非常想有自己的心腹。

公元653年,宰相张行成年老辞官,李治非常不舍地说:“你是我的故旧腹心,为何舍我而去?”以4年前李世民临终的安排,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才是李治的腹心,可是李治却认为非关陇集团出身的张行成是自己的腹心。

可见,李治对长孙无忌等人已经非常不满,想另起炉灶。可是,李治本人“仁弱”,他身边似乎也没有可以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的人。

四、为了制衡长孙无忌,李治想立武昭仪为皇后

在李治心情非常郁闷之时,有一个人进入他的眼帘,此人就是后来的武则天,只不过此时还是武昭仪。

和有些“懦”的李治相反,武昭仪是个性格强势的人,是个和李世民性格有些相像的女人,以她昭仪的弱势,居然敢在后宫和王皇后和萧淑妃斗,这让李治非常高看。李治认为自己有皇帝的身份,却不敢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怎么样,武昭仪的行为让他欣赏。

更让李治感动高兴的是,武昭仪和他很贴心,因为武昭仪把王皇后、萧淑妃的动静,全都汇报给李治。因此,武昭仪成了后宫中和李治最亲密的人。

照理,李治最亲密的人应该是王皇后,现在却成为了武昭仪,这是不正常的。其原因,是因为李治认为自己搞不定王皇后,因为王皇后的背后是中书令柳奭,而柳奭背后是长孙无忌。

可以想见,武昭仪在和李治的沟通中,让李治感到她的主见,想法和心计,这些都是李治本人不具备的,因此李治需要武昭仪。随着武昭仪给李治的主意越来越多,李治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武昭仪,他突然有了想法,需要武昭仪来抵御长孙无忌。因此,李治想到了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

要立武昭仪为后,必须过长孙无忌这关,于是李治带着武昭仪去长孙无忌家做了拜访。在长孙无忌家,李治和长孙无忌喝酒喝得很高兴,之后李治当场封长孙无忌宠爱的小妾生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并送长孙无忌十车金银绸缎。结果,李治没有说动长孙无忌。

之后,武昭仪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拜访长孙无忌。杨氏也不是普通人,出身弘农杨氏,乃是汉代以来的累世贵族,她父亲和祖父都是西魏、北周和隋朝的大将军,同属于关陇集团,可是长孙无忌还是不给面子。

再后来,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奉了李治的命令劝长孙无忌,结果招来长孙无忌一阵怒骂。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第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长孙无忌已经很清楚了,他相信李治做不出这样的事,只能是武昭仪的主意,他不同意立武昭仪皇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治有了武昭仪,将从自己手中夺权。

李治是守成的文治皇帝,走得是正大光明的路子,可是正大光明的路都走完了,长孙无忌一直都没有松口,李治就没有办法了。

可是武昭仪有办法。

五、武昭仪的手段使得她有了成为皇后的可能,可是最终还是李勣一句话

公元655年6月,武昭仪向李治递了一个武器,她告诉李治,王皇后和她的母亲魏国夫人在宫内求巫。

在宫中玩巫术是大忌,于是李治通过这个方式,搞掉了柳奭。

武昭仪的手段,让非关陇集团,也就是被排斥在长孙无忌集团外的官员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主动向李治靠拢,其中有长孙无忌看不惯的中书舍人李义府,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人,这些人都看中了武昭仪的手段,成了李治的人。

以前,李治身边没有亲信,现在由于武昭仪,他的朋友多了起来,而朋友多了自然好办事。

李义府直接上表,要求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并说这是人民的心声。李义府的行为,得到了李治和武昭仪的嘉奖。李治亲切接见了李义府,并封他为中书侍郎。

袁公瑜又来报告,说长安令裴行俭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商议阻止立武昭仪为皇后的事。于是,李治将裴行俭贬出了长安。

有了武昭仪之前,李治“耳聋眼瞎”,而有了武昭仪,李治变得“耳聪目明”,他真正感受到了做皇帝的价值。

9月,一天退朝后,李治召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说话,告诉他们自己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理由是王皇后没有生子,而武昭仪有子。褚遂良据理力争,而且以辞官进行威胁。仁德的李治发怒了,他让人把褚遂良拉出去。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第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可是,在内殿帘子后面藏着的武昭仪却突然大喊:“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吓得急忙说:“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宁则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

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是关陇集团的核心,这次算遭到了打击。

长孙无忌并不甘心,他又唆关陇集团的韩瑗和来济继续对李治进行劝谏,如此密集的反对让李治犹豫起来,他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他最后想到了李世绩。

李世绩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勣,也是被赐李姓的徐世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留给李治的股肱之臣。虽然得到李世民和李治的厚望,可是李世绩并非关陇集团的人,他来自瓦岗,因此被长孙无忌排挤而边缘化。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第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其实,当初李治那次召长孙无忌等人入内殿时,其中就有李世绩,可是他先称病溜了。现在李治主动征求他的意见,他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可是他又想置身事外,于是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李世绩这一句话似乎什么都没说,又似乎什么都说了。李治是聪明人,他明白了李世绩的意思。

李治终于强硬了。强硬的李治在公元655年12月立武昭仪为皇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6/5560.html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之一次失败 李治后面是怎么成功的” 的相关文章

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汤和,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功成身退,这是中国古代的大臣们老早就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后,就辞去朝廷一切职务,做生意去了。汉初的张良,也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归隐山林,修仙访道。不过,汤和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曹操离皇位那么近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以为曹操不称帝是不敢,其实,曹操才是三国最聪明的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狡猾和奸诈,而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能力十分突出,政治才干远超众人的杰出人才。而关于曹操,关于三国,人们也始...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对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38岁壮年为何突然离世?其死亡真相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那些事儿,说遍天下事。”要说历史上最有个性的一群皇帝,那莫过于明朝的朱家子孙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失踪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炼丹的朱厚熜,任意一位单拎出来都是一段传奇人生,而这...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有没有想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隋朝隋炀帝杀兄弑父、荒淫无度,身背骂名千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呢,非也!可为啥隋炀帝的种种不堪会流传这么久远呢?你...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操更是在起事之初...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对朱高炽为什么坚持要朱瞻基下南京?朱棣驾崩后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洪熙元年四月,洪熙皇帝朱高炽命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不成想命不久矣,导致了后来皇帝驾崩时太子在外,原本就对皇位野心勃勃的汉王认为有机可乘,在朱瞻基回京途中伏兵,意图截杀皇太子,夺得...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出身南阳吕氏,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初任典曹都尉,管理盐税,迁绵竹县令,政绩卓著,拜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以为汉中太守,督促农事,供应兵员军需粮草。诸葛亮死后,累迁蜀郡太守。后来...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521年5月27日 —1567年1月23日 在位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嘉靖晚年的时候,梦想长生不老,因此不理朝政,一门心思学道教的做法,设坛求福。当时有很多人为了升官,迎合他的想法,向他献青词,献祥瑞,忙得不亦乐乎。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