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唐末五代时期官员、书法家,唐末门下侍郎杨涉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杨凝式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进士,官秘书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多次因心疾而难以履职,授闲散官职。又因其性情狂傲纵诞,有“杨风子”之号。累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太保等职,世称“杨少师”。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杨凝式去世,终年八十二岁。获赠为太子太傅。
杨凝式善文辞,尤工行草。其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前人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家多受其影响。宋人将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杨”,清人李瑞清则视其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 今存世书迹有《韭花帖》《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刻本有《步虚词》等。
轶事典故
装疯避祸
杨凝式的父亲杨涉在唐朝末年官至宰相。朱温夺取李唐帝位时,杨涉负责向朱温送交天子印信。早在杨涉刚当宰相的时候便对儿子哭诉道:“在这乱世当中,我的孩子们恐怕要遭难了。唉!不知是否会连累你?”杨凝式当时也很年轻,他见父亲揽过这个差事,便对父亲说:“大人身为宰相,而国家却到了这种地步,不能说没有一点过错。但您又要把传国玉玺交给别人,保自己的富贵,那千年之后人们该怎么评论您?父亲还是推辞为好。”当时朱温时常派人刺探唐室大臣的言论,士大夫因此遭祸的不在少数。杨涉也处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乍听此言,大为惊恐,说:“你这是要灭了我的家族啊!”好几天都神情沮丧。为防止消息泄露,杨凝式只得装疯。
杨凝式以“疯”而出名,他的一些趣事死后还经常被人们提起。比如,有一次杨凝式乘车回府,他性子急,说车马走得太慢,干脆下车,自己拄着手杖步行,路边的行人都指着他笑,但杨凝式毫不在意。
有一年冬天,杨凝式的妻子儿女没有棉衣。他知道后,不但不管,反而将不久前一位朋友送的一批帛绢转送给了两个寺庙,做了袜子给僧人们穿,家里的孩子们冻得直叫,他也毫不在意。地方的留守官见状,赶忙给他送去了棉衣和粮米。杨凝式笑道:“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救济我们的。”
怪诞性格
杨凝式为人非常随和,有一天的早晨,他和仆人出去游玩,仆人问去哪里,他说往东去广爱寺,仆人说不如往西去石壁寺,他举鞭说:“还是去广爱寺。”仆人说:“还是去石壁寺好。”杨凝式于是说:“那就先去石壁寺吧。”大家一听,都高兴得拍手欢呼起来。
杨凝式擅长诗书,他的诗中有很多诙谐讽刺的内容。长年镇守洛阳的张全义曾经提拔过杨凝式,他便适当地歌颂了张全义的功德:“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修,至今犹是一堆灰。”还有一次,他从开封回洛阳,当时暴发了蝗灾,他到洛阳的时候,遮天蔽日的蝗虫正好也同时到达了洛阳。他就先将一首诗寄给了留守张从恩:“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张从恩见诗笑了,也没责怪他。
遍留书迹
杨凝式在游览寺庙的时候,遇到山水佳境时便留连忘返,观赏咏诗,见墙壁提笔便写,边吟边写,似有神助一般流畅。宋人尹洙说:“周太子少师杨公凝式墨迹多在洛城佛寺中。”人们说他的书法和颜真卿的很相似,因而将他和颜真卿合称“颜杨”。他在最后落款时很少用一个名字,有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题后有时是楷书,有时是草书,像他的人一样随意,但水平都很高,所以很多人说他是“颜中书(颜真卿)后一人”。
主要作品
书法作品
史载杨凝式多有佛祠寺院题壁之作,这些题壁作品一直到北宋时期还可以看到许多,黄庭坚就曾说:“余曩至京师,遍观僧壁间杨少师书,无一不造妙入神。”可惜这些建筑不能永久保存,他的这些书法妙迹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荡然消失了。又因他“素不喜作尺牍”,因此保存下来的纸本墨迹,只有行楷书《韭花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行草书《夏热帖》、草书《神仙起居法》四种以及刻帖《新步虚词》等数种。从这些作品看,楷书、行书、草书都有,且风格多有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显示了他的艺术功力,另一方面也是他佯狂性格的自然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