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意气相投 刘备为何还要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亲自请诸葛亮出山,为何要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答应加入麾下?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估计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就很有可能不会出山。因此,刘备三顾茅庐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那么,刘备和诸葛亮既然是意气相投,为何还要经过三顾茅庐这个过程呢?
一、刘备三顾茅庐表达自己的诚意。
在历史上,对于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是有所争议的。有记载说诸葛亮是主动投入刘备阵营的,并且刘备在刚开始并没有发现诸葛亮的才能。在诸葛亮主动为刘备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之后,才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和重用。如果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能够站住脚的。
不过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驳斥。不但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而且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提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以诸葛亮的身份地位,他是不会在正式的奏章中编造事实的。因此,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呢?这是因为刘备思贤若渴。刘备在中国北方征战了半生,他拥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据了徐州作为根据地。但是刘备却被曹操打得立不住,只能逃到荆州避难。
刘备痛定思痛,发现自己集团的主要缺陷是缺乏政治人才。他为此四处寻找,企图弥补自己集团的缺陷。但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他连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都寻找遍了,可是还没能找到自己渴望的人才。
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文化被垄断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刘备出身贫寒,他可疑的身世不被世家大族所认可,这使得那些治国理政的人才不去投靠刘备。在荆州地区,随着刘备对人才的优待信用,才让他得到了诸葛亮的信息。
其实刘备与诸葛亮的交集已经很晚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已经来到荆州数年之久。而且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的第二年,曹操就南下夺取了荆州。在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强调诸葛亮的才能,说只能去请诸葛亮而不能命令他前来。这就让刘备下定了三顾茅庐的决心,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加入,他要付出超过旁人的诚意。
当年刘邦为了得到卓越的军事人才,他就封坛拜将,让名不见经传的韩信担任大将军。这让韩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让韩信死心塌地为刘邦效力。史书上说刘备有高祖之风,他亲自三顾茅庐也正是效仿先祖,让诸葛亮为自己真心效力。
诸葛亮对于刘备事业的作用,不弱于韩信对于刘邦事业的作用。而且,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错过了诸葛亮,刘备将永远无法再拥有像他那样的人才。因此,无论刘备用何等礼仪来请诸葛亮,对于他来说都是值得的。
二、诸葛亮事不过三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于是,历史上就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历史上没有详细说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的经过,只不过前两次刘备都没有见到诸葛亮。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没有见到诸葛亮,这让人们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因为我们了解,诸葛亮当时躬耕陇亩,应该居有定处。他已有家室,也不可能离家远去。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应该很容易就找到他。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刘备连续找了诸葛亮三次才见到他,这里面的奥妙不由得耐人寻味。
刘备没有见到诸葛亮,无法只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诸葛亮不在家,另一个原因是诸葛亮在家却避而不见。第二个原因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的事情败露,就很可能会让刘备产生误会,进而放弃相请诸葛亮的行为。
因此,刘备没有见到诸葛亮,很大的原因是诸葛亮当时并未在家。诸葛亮作为荆州名士,他的交游很广。在农闲时期,与好友交往,互相交流学问就成了他的日常活动。正是有了这种交流,才让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知天下三分,对天下的形势了如指掌。
由于诸葛亮的频繁出游,才使得刘备难以找到他。不过刘备依然锲而不舍,经过两次碰壁后,第三次终于找到了诸葛亮。这第三次找到诸葛亮,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的结果。在刘备第三次去诸葛亮草庐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有了定局。
诸葛亮作为一位志存高远的政治家,对天下形势当然十分关注。像刘备来到荆州这样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当然很关心。他的好友徐庶投身刘备的阵营,也对诸葛亮的触动很大。从徐庶的选择中,诸葛亮也对刘备产生了兴趣,在经过了解后,对刘备也有了自己的兴趣。
不过从诸葛亮的内心来说,他也并没有一定要加入刘备阵营的想法。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话来说,他当时的想法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当刘备连续来访,向自己抛来橄榄枝的时候,诸葛亮的心绪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于是,在刘备第三次来访的时候,就遇到了等候多时的诸葛亮。
可以说,双方的见面是双方刻意安排达成的。诸葛亮为了这次相见,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对刘备侃侃而谈,说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这篇震古烁今的伟大政治蓝图中,诸葛亮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天才,从天下大势的走向,到刘备集团的进取方向,都做了严密的论述。
尤其是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刘备集团内部状况也了解得很清楚。他在做北伐规划的时候,就特意指出让一员上将率领荆州军马攻打宛洛,这位上将不言而喻就是关羽。正是诸葛亮对刘备集团内部的清醒认识,才让他能够提出像《隆中对》这样合理的战略方案。
仅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就了解诸葛亮对刘备的认可。因此,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没有出现诸葛亮外出的情况,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用三顾来表明自己敬重诸葛亮的态度,而诸葛亮正是从刘备的三顾中感受到刘备的诚意,在和刘备见面交谈后,互相得到认可的双方,就立刻确立了君臣的名分。
结语:
刘备为了招揽诸葛亮,不惜三顾茅庐。这是因为刘备阵营缺乏能够治国理政的政治人才,被世家大族排斥的刘备,除了同样遭到排斥的诸葛亮,无人可以招揽。在得知诸葛亮的才能后,刘备就下定决心,按照徐庶的建议,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虽然躬耕陇亩,但是在农闲的时候依然不忘游学。他在家中的时间较短,这就造成了刘备两次来访而不遇。不过诸葛亮已经感受到了刘备两次来访的诚意,便有了刘备第三次来访的相逢。在双方互相认可之后,两者便离开确定了君臣的名分,开启了三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