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芳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最后为何会被废?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7-21)480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一举控制洛阳城,然后诛灭曹爽及其党羽的三族,自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根据史书记载来看,曹芳生于公元232年,到公元249年曹爽已经18岁了,为何他在高平陵政变中没有任何存在感?曹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八岁即位,权臣当政

曹芳字兰卿,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生于232年。由于宫闱事秘,所以其生父、生母的情况均失载,外界都不清楚他真实的来历,但按照常规来推测,必定属于宗室子孙。而据《魏氏春秋》的推测,曹芳极可能是曹操的曾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或云任城王楷子)。

自曹操之后,曹魏帝王的寿命就像受到了诅咒,曹丕只活了40岁,曹叡更是年仅36岁就去世。而且曹叡生了三个儿子,居然都早夭,而且此后再也生不出儿子了。公元235年,为江山社稷考虑,曹叡从宗室中收养了两个男孩,即曹询、曹芳,以便在二人中择一而立为储君。其中曹询年长曹芳一岁,被封为秦王,而曹芳则被封为齐王。

公元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曹叡病重,立曹芳为皇太子,当天曹叡驾崩,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成为曹魏第三位皇帝,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古人年纪是按照虚岁计算,其实曹芳当皇帝时才7周岁,按照今天的标准,也只是个一年级的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能懂得什么治国理政呢?所以曹魏朝廷的政权实际是由曹爽、司马懿两人共同掌握。曹芳只是像一个牌位一样坐在那里,然后好好学习,等到年长以后或许能得到亲政的机会。然而,这似乎注定是不可能的……

曹芳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最后为何会被废?

才出狼穴,又入虎口

历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向来只有一个人能说了算,所以曹爽和司马懿必然会发生斗争。经历了初期的和平相处,斗争开始了。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听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自此专权。

史书中关于曹爽专权的记载特别多,虽然我们无从判断这是不是司马氏胜利后故意抹黑的,但应该有部分属实。比如为了掌握洛阳军队,曹爽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曹爽最终屈服,自请免去职务,不久被司马懿定罪,夷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从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

如果曹芳有一定的话语权,此时已经18岁的他不应该在高平陵政变中毫无存在感。当时大司农桓范力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反击司马懿。而曹爽兄弟居然对此默不作声,从桓范劝曹爽、曹羲兄弟,而不是直接向曹芳建议,说明彼时朝政大权的确在曹爽手中。

可怜的曹芳,已经18岁,却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握,甚至在史书中都没有一句话的记载。曹爽倒了,司马懿掌权,对于曹芳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区别,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才出狼穴,又入虎口!

试图抗争,失败被废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曹芳是一个无所作为、甘做傀儡的君主。毕竟史书的零星记载也能看出,曹芳最起码不是一个司马衷那样的傻子。“二年通《论语》,五年通《尚书》,七年通《礼记》”,这说明曹芳最起码也是中上资质,这样以来他自然不愿意看到曹魏政权葬送在自己手里。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被司马师灭族。后司马师逼曹芳废黜张皇后,改立王皇后。曹芳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而不安,司马师则担心后患,秘密图谋废黜曹芳。

曹芳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最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总是充满了相似性。每当权臣当道,皇帝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能找外援搬到权臣,东汉的皇帝喜欢找宦官,汉献帝刘协曾经有过“衣带诏”事件,被曹操残酷镇压。现在曹操的孙子被司马家拿捏得死死地,曹芳也只能通过皇后的父亲张缉和心向曹魏的部分大臣试图抗争,可惜他们失败了。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 *** 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得到许可 。

当年霍光废立刘贺也算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典故了,所以司马师干脆依样画葫芦,甚至连罪名都原封不动的抄袭。霍光废刘贺的理由是“ *** 无道”,司马师废曹芳也不过是“耽淫内宠,日延倡优”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床笫之私,可谓没什么创意了。

被废的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朝廷通过商议,决定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之后,封曹芳为邵陵县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虽然被废,曹芳居然一直活到西晋建立后十年,也算是司马家没有赶尽杀绝(多么像当年曹家对刘协)。不过给人家谥号“厉公”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难道曹芳就因为反抗你们司马家的控制,就成了“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7/11100.html

“曹芳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最后为何会被废?” 的相关文章

李治作为一代雄主 李治为何会被误会成为软弱无能的皇帝

李治作为一代雄主 李治为何会被误会成为软弱无能的皇帝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本是一代雄主为什么被误会是软弱无能的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隋朝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的结局,同样也被一个强大的王朝所继承——唐朝。提到唐朝大家都会想到一代雄主、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

满宠:曹魏时期酷吏、将领,有勇有谋,屡有功劳

满宠:曹魏时期酷吏、将领,有勇有谋,屡有功劳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酷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满宠曾担任督邮,后来又代理高平县令,曾将犯人拷打致死,于是辞官归家。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招募,后来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陈寿《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是发生...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对夷陵之战中,刘备昏招频出,随军的马良为何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渲染下,当时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都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人们往往都是以刘备的季汉(蜀国)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每当季汉集团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痛不已。...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历史上重耳的一生都有哪些妻子?

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重耳的童年和少年都过得非常幸福。他好读书,也好结交士人,生活别提多平静了。不过,当重耳长大后,年老昏聩的晋献公,竟在小老婆骊姬的蛊惑下,引发了骊姬之乱。申生自杀后,重耳也深受其害,万不得已,只得亡命...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桓范为了房产,不惜要谋害下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被封王的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还被称作奸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太监可不少,比如东汉灵帝时期的张让、明朝武宗时期的“立皇帝”刘瑾,靠才华吃饭的太监也不是没有,比如蔡伦发明了“蔡侯纸”、郑和七下西洋。以上这些人可谓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