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7-05)370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李世民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虽然是面对着一些争议,但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当皇帝的人。

在他在位的期间,做出了许多不错的政绩,而关于他所做的一件事,在后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评价,李世民曾放390名囚犯回家,并约定让他们在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虑囚制度

在现代,当地方的法院宣判了犯人死刑之后,这起案件还要到更高院进行最后的审核,若是觉得不妥的话也可以驳回重审。这种少杀慎杀以及防止错杀的刑罚理念,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当时已有对在押犯人进行二次讯察以减少冤假错案的机制,称之为录囚或虑囚制度。

虑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故而以 *** 冤案为宗旨,如若是刑罚得当无差错,也就自然也不会无辜给囚犯减刑甚至一释了之了。但是,实际上每次执行虑囚,尤其是皇帝带着个人色彩的虑囚,总会有随之而来的宽宥以及赦免之举。

世民虑囚

于贞观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又一次亲自录囚。而与之前针对具体案件的宽免不同,他亲自询问了所有死刑犯是否悔改,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他看着眼前的囚犯们,忽然心中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把这些人给放了,于是他对囚犯们说道:朕想跟你们做一个约定,我想现在就放了你们,让你们回家和家人过年,等到来年秋天的时候,你们再回来接受死刑,你们同意吗?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而在跟囚犯达成明年秋天前自归的约定后,李世民当即将被判死刑的390名囚犯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家过最后的年。这件事情虽遭到了众臣子反对,但李世民还是做了。

囚犯守约

到了第二年秋天,这390名死囚竟然无一记载,全都返回了京师。太宗见他们如此信守承诺,也是非常感动,便将他们全部赦免了事。

这惊世骇俗的纵囚事件就这样完美落幕,而太宗爱民如子的仁君形象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百多年后,白居易有感于此,写下《七德舞》:“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来歌颂太宗的英雄事迹。

遭到质疑

但欧阳修则是将他的疑惑写在名篇《纵囚论》中:“此岂近于人情哉?”在他看来,这纵囚自归不过是双方私下勾结的一场秀而已,不过是为了图名罢了。

而据《后汉书》的记载,钟离意便曾经有两次纵囚的行为。一次他受命将囚犯从洛阳押往河内,但当时正值寒冬,因此一些囚犯因缺少冬衣而受冻生病,以至于无法行走,便被释放。

而另一次事件则是因一个名叫防广的百姓因为替父亲报仇而被捕,期间母亲病死,钟离意怜悯他,便放他回家办理丧事。其手下的人纷纷劝他不可,但钟离意却毫不动摇仍放了防广。等到丧事完毕后,防广也果然如约还狱,于是钟离意将此事上报 *** ,结果防广被免除了死刑,可谓皆大欢喜。

释囚看法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这其实是用来收买人心的一种方式,李世民通过这种方式,向他的子民们传达了他的大爱精神,并且告诉了他的子民,他是十分仁爱的,他对于那些即将要死的死刑犯,都能够如此的仁爱,所以可见李世民真的是一个十分亲民的皇帝。

并且,在儒家看来,刑罚最多只是消极地禁止作恶,而无导人向善的能力,如果要想达到天下大治的太平局面,就应该以道德的力量教化众人。遵循这种理念行事的官员便是所谓的循吏或良吏。

演戏看法

也不乏有人像欧阳修一样认为是演戏的。因为贞观之初距离大唐开国不过十余年,当时的政权并未稳固,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即位本身并不合法,他面对着巨大的伦理压力以及严重的合法性危机。

因此,李世民迫切需要做出一番突出政绩,以显示出自己的治国才能。因此,通过人为手段减少犯罪的人数,便成了李世民宣扬德政以及提振民心的重要举措。

于是,本着这种原则,在即位之后的李世民便极为的重视刑事案件,并屡屡亲自录囚。在贞观四年,更是出现了全国死刑犯仅29人的历史最少纪录,于是,他当即迫不及待地对臣下宣称贞观盛世指日可待。接踵而至的,便是这次规模空前的纵囚事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7/8352.html

“李世民登基后曾放390名囚犯回家,是为何?”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对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出兵汉中时,命人抓住主簿杨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脑袋,并将头颅挂于军营门外。杨修被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肋”,不过背后还有两个真正的原因。杨修的罪名是“扰乱军心”。曹操此次出...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颖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部将石超在荡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晋军,俘获晋惠帝北归邺城。自此司马颖牢牢控制西晋朝廷,但不到一年,司马颖就兵败逃往洛阳,被堂叔司马颙抓获。那司马颖为何会迅速走向败亡呢,一,...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项羽乌江自刎后,虞姬决然殉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西楚霸王项羽和宠妾虞姬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被世人口口称颂、惋惜慨叹,还被许多戏曲家和音乐家编绎成了凄美的文艺作品,一如京剧名段《霸王别姬》、又如歌手屠洪刚的经典成名曲《霸王别姬》。面对垓下之围,项羽...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还不知道:韩信统领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什么道德、忠诚之类的鬼话,只有鬼会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韩信并没有三分天下的实力。韩信打仗是天才,这不假。一个时代,产生两个军事天才,“既生瑜,何生亮”,真是上天弄人。除了军事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