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商鞅为何拒绝秦孝公传位给自己的要求?
商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的,倘若两者之间存在猜忌,存在质疑,那么就容易引发朝政的动荡。倘若二者关系很好,甚至到达了无条件信任的地步的话,就可以通过共同合作,将国家带上更好的未来。显然的,秦孝公和商鞅便是第二种关系。因此在那段岁月中,商鞅变法得以顺利实施,并给秦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可以说,商鞅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可惜的是,当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反击,并最终走向了死亡,令人叹息不已。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实秦孝公在去世之前,曾经打算将皇位传给商鞅的,但是却被拒绝了。在那个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因为皇位是很吸引人,那么为何商鞅会拒绝呢?
秦孝公是个很有野心之人,他想要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因此便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商鞅来到了秦国,并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举荐见到了秦孝公。两个人经过了一番交谈之后,秦孝公对商鞅欣赏不已,并决定采纳他的策略。
秦孝公是个很有决心之人,既然打算重用商鞅,便会尽自己所能给他一切的支持。因此在后面的日子里,秦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变法,并顺利实施,使得国家经历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也使得秦国成为了强国。
然而,人总是会老得,随着商鞅变法的推行,秦孝公也逐渐到了迟暮之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或许是因为不甘心,或许是因为实在太过于关心国家发展了,又或许是因为对商鞅的信任,他在公元前338年之时,曾经一度想要将王位传给商鞅。
但是可惜的是,商鞅不接受。对于这件事情,在《战国策》有所记载,“孝公行至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对于商鞅不接受王位的理由,有人推测大概有如下几个:
之一, 商鞅知道,秦孝公并非是真心想要禅位,只不过是一种试探罢了。毕竟在那个年代,世袭制度才是人们思想的主流。
第二, 商鞅或许相信秦孝公的真心,但是他不相信秦国宗室,倘若他接受了皇位,就会迎来一场血雨腥风,甚至使得自己多年的变法行动化为泡沫。
由此不难看出,并不是商鞅不想接受王位,而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