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裕曾在长安吃过不小的苦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9-13)430

刘裕,即宋武帝,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宋开国君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如果要问东晋历史上哪一次北伐最成功、影响更大,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开始的由权臣刘裕领导的北伐之战无疑是更佳选项。可这场战争其实也说不上完美收尾:在攻破后秦都城长安不久后,刘裕又失去了长安,并折损了不少兵将。从势如破竹到狼狈败北,这位刘宋开国皇帝可谓是在长安吃了一个不小的苦头。

刘裕曾在长安吃过不小的苦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一、 刘裕北伐后秦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八月,时为二十二州刺史兼中外大都督的刘裕主导东晋朝廷做出了北伐后秦的决定。此时后秦皇帝姚兴刚去世不久,其子姚泓继位却无法震慑群臣,后秦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所以无论刘裕是以何目的出兵,此时于东晋而言都是一个好时机。

在后来一年有余的作战中也证实了刘裕决策的正确性。在出兵仅仅两月后,东晋大军就拿下了后秦要地洛阳。次年二月,略加修整的东晋大军又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很快穿过潼关逼近了后秦都城长安。

从离晋北上到攻破长安,刘裕仅仅用了十四个月。而这十四个月还意味着一度强大的后秦就此覆灭。在粗略确认后秦无法翻身后,刘裕即统帅大军凯旋。但令他猝不及防的是他前脚刚离开长安,后脚就有不安好心者夺走了这方宝地。

刘裕曾在长安吃过不小的苦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 转身之后的长安失守

虽说刘裕北伐是为灭后秦而去,但在他逼近长安时,长安的老百姓其实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早在出兵伊始,作为 *** 的刘裕就打出了“收复中原”、“修复山林”等口号。所以当晋军还未将后秦彻底歼灭,听说军队缺粮食的后秦百姓就开始自发地给他们送粮。在刘裕大军入城后,“长安安堵如故”。

长安百姓对刘裕的夹道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刘裕长安已被自己牢牢控制的“错觉”。恰逢这时奉刘裕之命留守建康操持东晋朝政的重臣刘穆之辞世。在众多将领亦认为暂时不必再西进吞并关中余下地区的情况下,刘裕便只在长安留下了自己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以及大将王镇恶、王修、沈田子等人,当即班师回朝。

刘裕曾在长安吃过不小的苦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结果刘裕前脚刚走,胡夏开国君主赫连勃勃就带着大军一路杀进长安。至于刘裕留下的驻守长安的一群人:沈田子更先领刘义真之命前去抗击赫连勃勃。但他惧于胡夏的势力,竟然选择了临阵脱逃。之后沈田子怕挨骂,便遣了使者向王镇恶汇报军情。结果王镇恶当着王修的面斥责了沈田子的使者。

沈田子气不过,便找机会杀了王镇恶。接着,王修又处决了沈田子。而此时长安最有话语权的刘义真因为听信了他人谗言,竟然处决了王修。是故待赫连勃勃兵临城下,刘义真只能让刘裕信任的朱龄石留守,自己带着余部匆匆出逃,将刘裕才控制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关中拱手送人。

三、刘裕与长安的“恩怨纠葛”

看到这,你或许会觉得长安失守好像和刘裕也没多大关系,将长安搞得一团糟的是沈田子和缺乏独立判断力的年幼刘义真。但其实早在赫连勃勃出兵长安前,不少人就已经将刘裕必失长安的未来看了个明明白白。

赫连勃勃之所以敢在刘裕大军势头正盛时出兵,就是因为看准了:“裕既克长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诸将守关中。待裕发轸,吾取之如拾芥耳。”而北魏名臣崔浩更是在刘裕未灭后秦之前就下了定论:“纵使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有。”

刘裕曾在长安吃过不小的苦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在刘裕攻破长安班师回朝后,崔浩还评价:“秦地戎夷混杂,虎狼之国,裕亦不能守之。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欲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譬无翼而欲飞,无足而欲走,不可得也。若留众守之,必资于寇。孔子曰: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今以秦之难制,一二年间岂裕所能哉?且可治戎束甲,息民备境,以待其归,秦地亦当终为国有,可坐而守也。”

从赫连勃勃和崔浩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裕在灭后秦后匆匆回朝,目的在于以灭后秦之功进一步控制东晋朝廷,为自己之后称帝增加砝码。而因为对待长安的目的并不单纯,刘裕在离开长安时也并未对巩固自己在这一带的实力做多大努力,仅仅是留下了一个半大的孩子做统帅。

前文提到,仅是有人挑动局势,刘义真就选择了支持沈田子而把仅剩的大将王修也处死。这局面其实不能只怪刘义真太单纯,还得怪刘裕对留下的几员大将,尤其是王镇恶非常不信任。刘裕清楚王镇恶和沈田子本就有矛盾,但还是命这二人同时留守长安。且在离开长安前,刘裕还公开说过:“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

此外,正如崔浩所分析的那样,长安与建康风俗迥异。刘裕作为统帅只匆匆安排了在建康管用的那一套,却并未留心关中一带的特殊局势。因而这一决策上的客观失误不仅让从小在关中长大的赫连勃勃像割韭菜一样拿下了长安,还让刘裕付出了折损多名大将的代价。

但跳出关中得而复失一事,刘裕最终还是凭借夺长安,灭后秦的功绩受封为宋公,受九锡,迈上了称帝前的最后一个台阶。或许这也是刘裕对自己和长安的“恩怨”作的最后的判断:长安不过是称帝路上的一枚棋子,丢了长安只能算一个不大不小而可以掩盖的“黑历史”。“运气好些”,还能一石二鸟地除去不信任的王镇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9/20566.html

“刘裕曾在长安吃过不小的苦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姜维师从诸葛亮却输给邓艾 姜维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姜维师从诸葛亮却输给邓艾 姜维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对姜维学会诸葛亮兵法,为何斗不过邓艾?姜维到底输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之中,自此诸葛丞相北伐事业便告一段落,诸葛亮一生虽然尽其所能,但仍然没能匡扶汉室。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千古佳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说...

乾隆怎么说都是一代明君 乾隆为何偏偏独宠和珅

乾隆怎么说都是一代明君 乾隆为何偏偏独宠和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代明君乾隆皇帝,究竟为什么偏偏独宠和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老爷子,整体上看,算是一代明君了。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康雍乾盛世以来的顶峰。可以说在国势国运上,积极治理壮大,勤恳御国,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他眼皮子底下,生生出来个大贪官和珅,...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 贾诩都做出了哪些毒计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 贾诩都做出了哪些毒计

你真的了解贾诩被称为毒士,是否太过分了?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倒不是说贾诩这个人真的毒,而是他所出的主意,总是能造成比较恶毒的结果。所以让他戴上一顶毒士的帽子,一点也不委屈贾诩。那么他都出了哪些导致恶毒结果的计谋呢?计谋一,怂恿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郭汜和贾诩,昔日都是董卓的部下。这个...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一生无儿无女,为何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婉贵妃,陈氏,陈延璋之女,乾隆帝妃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别于白月光的富察皇后,嚣张跋扈的高贵妃,心思歹毒的娴妃还有嫉恶如仇的魏璎珞,婉贵妃则属于知进退、懂格局、识大体的女子。婉贵妃一生不争不抢,一生无儿无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尤其是置身皇宫大院,有子嗣跟无子嗣则是自...

何进不死汉朝会乱吗 后面还有没有三国战乱

何进不死汉朝会乱吗 后面还有没有三国战乱

如果何进没有死,也许就没有三国之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就不能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何进,东汉最后一个外戚。正因为他的一个重要决定,使得风雨飘摇中的东汉王朝彻底土崩瓦解,变成了群雄割据一方互相混战的局面。引用曹操的一句话:“乱天下者...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关羽投降曹操是真的吗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三国历史之中的关羽投降曹操是真是假,为何大家都说他降的是大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吕布被曹操围困时,逃跑的概率有多大?

吕布被曹操围困时,逃跑的概率有多大?

吕布号称飞将,汉末群雄之一,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武艺高强,自然没有疑问,在正史记载中,吕布以骁武给并州,号为飞将,在演义中,使用方天画戟,傲视群雄,无人可敌,按理来说,吕布被曹操包围,他是有机会能冲出去的,但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