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在死后为何只按亲王的礼制下葬?原因是什么
明景帝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九月―1457年正月在位。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八年里,朱祁钰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整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被人们称作“英明之主”。《明史》中也对其称赞道:“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又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
但是,作为这样一位英主的朱祁钰最后的结果却是被废黜帝位,死后也只是按照亲王的礼制下葬,成为明朝迁都北京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明景帝朱祁钰又是为何会得此结果?
宣德三年(1428)八月初三,贤妃吴氏诞下一子就是朱祁钰,是当时在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英年早逝,留下了两个尚且年幼的儿子,长子朱祁镇刚满九岁,次子朱祁钰还要小一岁,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举办完明宣宗入葬一系列事宜之后,长子朱祁镇便随之即位,成为了新一任皇帝,是为明英宗。在朱祁镇登基后,朱祁钰便也被封为郕王,不如前朝多恐出现的藩镇割据的情况,此时的藩王势力减退,把控的仅仅只有衣食税租,因而,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一人为君,一人为臣,并未出现什么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境况,作为兄长的朱祁镇对待弟弟朱祁钰不但十分包容大方,给钱给粮,还命礼部为其选妃,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非常融洽。
但是,平静的海面上却迎来了更大的风暴,一场意外的爆发,让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让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命运轨迹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正统十四年(1449),明朝在对北部边防的事务上一直保有警惕,七月,在接到瓦剌首领马哈木之孙绰罗斯·也先要领军入侵的情报后,朱祁镇不顾朝廷上群臣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偕同王振率兵御驾亲征,在离开前还命弟弟朱祁钰留守京师, *** 国事,也可见他对朱祁钰的信任之深。在朱祁镇原本的计划里,是要直接带着这支有着20万精兵的主力军队与瓦剌军队决战,但是军队在行至宣府的时候,敌军的一个突袭直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明军三万骑兵被杀掠殆尽,明军内部因此大乱,一路逃至土木堡,瓦剌军队一路紧逼,陆续到来的瓦剌军四面围攻,直将明军围困于此,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朱祁镇与亲兵也因突围不得,成为了瓦剌的俘虏,这场战役最终以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落下帷幕,史称“土木堡之变”。
皇帝被俘,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危机,一时间群龙无首,迫切地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大局,于是,作为 *** 国事的郕王朱祁钰便成为了更佳人选,在于谦等大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就这样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景泰。若是情况就到此不变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结局,毕竟从史料上的记载,我们也可大致了解到能被称为“英主”的朱祁钰在位期间的政治手段和治国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瓦剌的存在始终威胁着大明的领土安全,因此瓦剌要灭,朱祁镇也是要救回来的。
景泰元年(1450),朱祁钰此时刚即位一年,登基后,他广纳人才,在于谦等大臣的辅佐下增强了明朝的军备力量,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成功击退瓦剌,瓦剌见侵明无望,便将人质朱祁镇放归。对于这位自己曾经的长兄,曾经的明朝君主的回归意味着什么,朱祁钰是再清楚不过了,处于两难尴尬处境的他是要维护这份兄弟手足之情,还是选择这个帝位,不管如何选择,在感受过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在朱祁钰面前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关于皇位他是绝对不可能放手的了。
就这样,朱祁镇作为太上皇被朱祁钰安排住在了南宫,并派人严加看守,说是静养实则是囚禁,在此期间朱祁镇完全没有出入自由,可见朱祁钰对朱祁镇的防备和猜忌,一过就是七年,这期间朱祁镇的南宫生活对应着朱祁钰的景帝生涯,兄弟俩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复杂,矛盾更是层层累积。
景泰三年(1452),随着帝位的逐渐巩固,朱祁钰也不再满足于此,他将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黜,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继承人,但事与愿违,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这对朱祁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朱见济的死就像是预示着什么,景泰八年(1457),正值壮年的朱祁钰突然生了一场重病,病倒在床,很久都不见好转,本不用担心的子嗣问题也屡次被提起,群臣议论纷纷,朝堂之内更是一番风谲云诡。
同年正月十七凌晨,朱祁镇曾经的重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突然领军包围皇宫,来到南宫将朱祁镇迎出,随着宫中上朝的钟鼓声响起,朱祁镇宣布复位。朱祁钰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病重的他也只说了一句“兄长做皇帝,好。”
天顺元年(1457),朱祁钰被废黜为郕王,囚禁于永安宫,同年二月薨逝,而朱祁镇也因多年的囚徒生活对朱祁钰心生怨恨,谴责他“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人神共愤”,并将其以亲王葬在了北京西山,不入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