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后三年之间里依旧掌权 乾隆都做了哪些事情
对乾隆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禅让之后还活了三年之久,在三年时间里乾隆依旧掌权,乾隆在三年时间里都做了什么事情?
写下几万首诗的十全老人乾隆帝,最崇拜的人物是康雍乾盛世的奠基人清圣祖康熙帝。弘历为了表达对其祖父的敬重,把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61年)的皇帝的桂冠,让给康熙帝。所以他准备在位60年(85岁)就会“归政退间”。在太上皇的岁月里,他还成为了“十一全老人”呢!
君无戏言,85岁的老皇帝乾隆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给36岁的太子、十五皇子颙琰。第四年刚过去两天,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于养心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实际上乾隆的禅位并非如宋高宗一样真心实意,而是给康熙帝一个面子,表明自己的孝心,才履行自己的承诺的。乾隆帝自然不会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彻底放手的。乾隆对权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归政不归权,那么他在做太上皇期间都做了些什么呢?
乾隆禅位
一、他向天下昭示,大清不是儿皇帝的天下而是太上皇的天下。
禅位后的乾隆没有搞“乔迁之喜”,仍然住在只有皇帝才可以住的养心殿。他花巨资建的“养老院”宁寿宫,对他来说也就是一摆设。嘉庆帝继续住在东宫——毓庆宫。乾隆帝仍然像在位时一样处理各种政务,嘉庆帝必须接受他的训政。嘉庆帝只能熬着,乾隆帝的理由很充分,都是为你好,我这是站好最后一班岗,扶你上马带一程。他说:
“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他“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听我训导,将来知所遵循,不至错误,岂非天下之福哉。”
这四年的“嘉庆年号”,也只是宫外的人用,在宫内用的则是乾隆六十一年,乾隆六十二年、乾隆六十三年、乾隆六十四年,清高宗仍自称“朕”,所有政令需要加盖太上皇宝玺方可施行,一些重要大权像批阅奏折、任免官员等仍然由乾隆帝亲自处理。
乾隆帝与嘉庆帝
就在乾隆帝禅位半个月后,他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宣告:“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乾隆为什么不放权力,当太上皇不香吗?
在人的想象中,当太上皇就等于退居二线,退休了就可以放下繁重的政务,好好地享受老年生活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历史上有多少太上皇放权后是幸福度过晚年的呢?
刘邦的爹刘太公虽是太上皇,晚年幸福,可他根本没当过皇帝,就是一乡村老头,儿子来了还得拿着笤帚迎接。他压根就没权,所以也就谈不上放权。活着放权的那些,李渊是被逼的,他在人生的最后9年,活得憋屈窝囊,只不停地生孩子,大概是想补偿的“多子多福”吧。太上皇唐玄宗被软禁,近侍被流放,他自己战战兢兢郁郁而终。他可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于是他学习了唐玄宗的老爸唐睿宗,让位不放权。
二、学习康熙帝举办盛大的千叟宴
所谓千叟宴就是皇帝过生日时,免费宴请德高望重的乡绅老人(基本是致仕名臣)前来为自己祝寿的酒宴。乾隆帝是个爱热闹好面子的皇帝,对自己爷爷又很崇拜,千叟宴在整个大清帝国一共办了四次,原创者是康熙大帝,他在有生之年一共举办了两次。乾隆帝效法自己爷爷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其规模比清圣祖还大,这点他可没给康熙帝“面子”。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他在乾清宫举办过一次千叟宴,规模空前,邀请的是60岁以上的老人3000多人赴宴,安排了800多桌。“入宴者赐如意、寿杖、朝珠、绸锻等物,盛况非凡,礼节繁缛。”
千叟宴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以太上皇的名义,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邀请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三天后,乾隆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有3056名老人被邀请到席,“其仪率多由旧,而盛事实视前有加”。年龄在90岁以上的人被请到御座前,赐酒、赐拐杖等。百岁以上的赏六品顶戴,90岁以上赏七品顶戴。
三、镇压白莲教起义
就在乾隆帝退居二线,和“老爱卿”们举办千叟宴后不久,就收到了一份“大礼”。白莲教起义爆发,这是清代中后期规模更大的农民起义,乾隆帝成太上皇后赶上了。起义由湖北枝江、宜都的张正谟、聂杰人率先发起,各地教徒纷纷响应。
乾隆帝急令湖广总督毕沅、四川将军观成、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火速弹压。不过女汉子首领王聪儿率军避实就虚,击其不备。
乾隆平叛了三年,多次调动军队镇压,为镇压叛乱白花花的银子花去一亿二千万两,王聪儿、姚之富才跳崖而死,王三槐被生擒。乾隆帝很兴奋,沽名钓誉的他大吹大擂说“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这不说自己是“十一全老人”嘛!
现实很残酷,历史何尝不是。白莲教的余部,很不给乾隆帝这个太上皇的面子,依然兴风作浪。又过了六年,乾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白莲教的残部才算肃清。究其原因,就是乾隆时代(含太上皇时期)太奢侈,官员太腐败,尤其宠臣和珅的擅权结党使整个清廷更加腐败。
四、修复乾清宫、交泰殿等。
这不,在轰轰烈烈镇压白莲教起义时,这个太上皇也不忘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当然这也是事出有因,都是太监惹的祸。
那是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乾清宫内太监郝世通惹的祸,他不是大内总管,只是一个火炉工。日复一日地干着枯燥的火炉工作,没有前途,不由得郁闷。有一夜,他把看着闷灭在火盆里的木炭,顺手就近一倒,谁知导致了乾清宫、交泰殿失火,乾清宫被火烧塌,宫内物品损失严重。原来他倒在了放有楠木的附近。乾清宫就是明末曾发生有名的“红丸案”“移宫案”的地方,也是崇祯帝写下绝命诏书的地方。
乾清宫正大光明殿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附近的昭仁殿和弘德殿也被波及,没有幸免。万幸交泰殿内乾隆皇帝存放的,象征皇权的25个玉玺被太监们抢救出来,它们用于颁发诏书、录取进士时公布皇榜,可是宫内大量文献珍宝书籍等,全部化为灰烬。乾隆帝谕急修复,我们今天看到的交泰殿,就是嘉庆二年修复的。
和珅被逼自缢
“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89岁太上皇的弘历,不舍地闭上了眼睛。他的时代过去了,嘉庆帝亲政,很快就上演了一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悲喜剧。一生好面子,最宠爱和珅的乾隆帝,在他尸骨未寒之际,被儿子这么一搞,可以说一点面子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