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0-19)380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出身于京兆杜氏,他颇有才华却恃才傲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初唐狂人杜审言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初唐时期,有位狂人曾对外放言:“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了不得,他说他的文章,文采好到屈原、宋玉只配给他做跟班,他的书法,王羲之看了也会拜服——服不服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从此世间多了一个成语“衙官屈宋”。

这位语出惊人的狂妄爷,就是初唐狂人之一:杜审言。

想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你一定会问,这不是出自杜甫吗,以至于后人把这当成诗圣作诗的座右铭,没错,杜审言就是诗圣杜甫的亲祖父,要不怎么说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爷爷”呢。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与他自身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一来家世好,二来才学也好,绝对是好剧本的开端,可惜就栽在个性张扬,过于自傲,欧阳修所言“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杜审言出生在湖北襄阳,祖上是京兆杜氏,这京兆杜氏,是中国古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著名士族,汉朝时期的俗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的就是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结束三国争霸的西晋名将杜预就是杜家先祖,杜预的次子迁居湖北襄阳,杜审言就是这支的后裔,后因父亲到河南巩义做县令,才全家从襄阳迁入巩县。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杜审言出生时间已经不可考,大约是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自幼好学,才能过人,咸亨元年唐高宗时期考取进士,入朝为官。时人把他与苏味道、李峤、崔融并称“文章四友”,堪称当代四大文豪。我们先来看一首杜审言的代表诗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晋陵,就是今江苏常州,彼时杜审言在邻县江阴任职,与同僚陆某经常同游唱和,友人陆某的《早春游望》原诗已不可考,但杜审言这首和诗却流传了下来,可见其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这一句一千多年来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啊,的确只有出门在外谋生的游子,才对天气、物候的变化比较敏感和在意,那是因为与心里的家乡记忆有着对比。江南春早,同一时节,家乡的草木还未萌发,所以才“惊”,无形中透露了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思乡情绪。

接着后面描述了一幅早春风光图:春天是从东面海上旖旎而来的,旭日东升,云蒸霞蔚,梅花柳树这些正月里的季候花木,在中原地带还是踏雪寻梅、遥看柳色之时,渡到江这边,江南却是梅红柳绿、花草盎然,和煦春风里,黄鹂鸟啾啾啭啭,悦耳欢鸣,晴朗阳光照射下,清清水波中的水草摇曳,绿萍已由嫩绿转成了深绿……

这一派琉璃春光,从海上到水乡,从天空到地下,从树上到水中,有光,有影,有色,有声,一片晴暖明媚的春景跃然纸上,但每一句都隐含了无形的对比,暗示江南物候比家乡春来早,处处惊新正是因为时时怀旧。

最后一联画风突变:“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春景如画里忽然听见朋友的咏歌,悠悠古调击中了内心,终于触发了隐忍的归思,差一点泪洒衣襟。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短短四十个字,历历如画,字字锤炼,结构精妙,情感饱满,把游子眼中异乡缤纷陆离的春光美,和游子心中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情,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到位了,无愧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连性格低调沉稳的杜甫也曾为他的狂傲祖父加冕:“吾祖诗冠古”,明代文艺评论家胡应麟也称赞杜审言是“初唐五言律诗之首”。

这杜审言的确有才,所以一不留神就恃才傲物,大言不惭。“文章四友”里的其他三位也都是响当当的大才子,李峤的诗家喻户晓,还两度为相;崔融是太子李显的老师,才学不可谓不高;苏味道才华横溢,诗文一流,只是为官平庸,他还是才华更横溢的苏东坡的先祖。当然,此时我们不比较后人,比较的话,说不定狂人杜审言会从棺材里跳出来说:“没有我孙杜甫的诗供你们子孙学习,还指不定有没有东坡西坡呢!”

这三位不一般的人物,杜审言除了与崔融尚有交情,其余并未放在眼里,史书上记载,苏味道做天官侍郎时,相当于我们现代做文化部负责人,此时杜审言是部里的一般官员,有一次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杜审言对人说:“味道必死!”听者惊问何故?答曰:“彼见我判,必羞死!”众人倒,这是对自己的才华有多大的自信啊,他的判词好到惊天地泣鬼神啊苏味道见了要羞愧而亡?!或许这也是才子朋友间的狂妄玩笑,苏味道并未放在心上,但是杜审言经常这样口无遮拦、出言不逊的性格,难免会给人以自负傲慢的印象,容易遭人嫉恨,最终招来了血光之灾——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公元698年春,也就是武后圣历元年,杜审言被贬吉州司户参军,相当于地方财政局的副职。临别时宋之问、陈子昂都赋诗作序与他送行,这在《旧唐书》里有记载。杜审言带着满腹才学,孤傲地上路了。

吉州就是古庐陵,现江西吉安所在地,杜审言从洛阳城里的京官下放到地方做了七品副职,顶头上司是郭若讷,吉州司马是周季重,这两位都是朝廷的荫封官,也就是拼爹来的官位,靠科举为官的大才子杜审言,如此狂傲的性格,又怎么会把不学无术的拼爹官放在眼里?

杜审言自恃才高,一来就把顶头上司惹毛了,与同僚也多有不睦。荫封官们心里眼里也是不把科举官当回事的:天下是我老子们打下来的,你们舞文弄墨的穷书生有什么资格同我们论天下?财政局长陈若讷在下属杜审言那里伤了面子,就找到副市长周季重告状,周季重也因为被杜审言看不起而记恨在心,早就想除之而后快,于是俩人一番设计,罗织罪名把杜审言投入大狱,定了死刑。

这俩什么来头,这么嚣张?单说周季重,乃临川公主的第四个儿子,临川公主的母亲,就是李世民的韦贵妃,这么一捋,李世民就是周季重的外公啊,沾着皇亲国戚呢。

当时随着杜审言一同到吉州生活的是二儿子杜并,年仅13岁,一听老父亲有性命之忧,便茶饭不思,悲愤不已,暗中谋划着要替父报仇,终于等到一个机会,在699年7月12日,周府举行酒宴时,趁机混入府内,在周季重酒酣之际,突然抽出袖中暗藏的匕首对着仇人一顿猛刺,府内官兵立马围了上来,乱刀将其砍死。

这个爆炸性的新闻随即传遍坊间,杜并成为大唐年纪最小的刺客英雄。周季重因为伤势严重,不久后也不治而亡,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那意思,如果早知道杜审言有孝子就不敢随意加害他了。

古人对孝道极为推崇,13岁小儿为父报仇刺杀权贵,此等孝心,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也惊动了朝野,许国公亲自写下墓志铭,武则天的御用写手刘允济撰写祭文进行旌表,杜审言也被武则天重新召回启用。

杜审言因为自己的处世性格,赔进去一个儿子才保住性命,或许悔不当初,由此改变了不少,武则天并未多计较皇家外戚被刺杀的事,重新启用并重用了他,为谢恩,杜审言“蹈舞以谢”,并奉命写了《欢喜歌》,武后非常满意,授为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

所幸杜审言的大儿子杜闲,也就是杜甫的爹,并没有跟随父亲去吉州,要不然,说不定就跟杜甫他二叔一起赴死替父报仇去了,我们的诗圣杜甫就连出生的机会也没有了。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杜审言对武则天的重新任用充满感恩,也就跟武后宠幸的张易之走得近了,这也是悲剧的伏笔。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张易之被杀,武则天被迫退位,被认为与张氏兄弟有关联的杜审言、苏味道等都受到了牵连,杜审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境内),这时已是他人生最后几年的时光。

流放途中,渡湘江南行时,留下这首绝美伤情的诗作《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春日迟迟,风光依旧,园林里鸟语花香,与往昔一样,可如今在我眼里又不一样,这个春天的花鸟,都充满了边愁,可怜我这京国人,要去那南部蛮荒之地,不如这湘江水啊,向北流。

彼时长安、洛阳这些北方城市是繁华发达地区,南部还是没开发的“蛮夷之地”,南北方差异很大,更何况还是流放到越南那么偏远的南方,所以流放途中,看见湘江滚滚向北奔流,也充满了羡慕,也许心里在想着,时光永远回不去了,北方的家,恐怕也是难再回了。

世事两茫茫,相继传来文章四友中苏味道和崔融的死讯,让人感怀神伤。许是朝廷惜才,召回了杜审言,任国子监主薄、修文馆直学士,直到病逝。病重临终前,宋之问和武平一等人去看望他,病入膏肓的才子还是忍不住口出狂言皮了一把:“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老天爷这小子啊把我害苦了,我无话可说,不过呢,我活着吧,才华老压着你们出不了头,如今要死了也好,只是遗憾找不到可以替代我的人啊——估计众人听了也只能面面相觑,腹诽:这话我没法接。

一代狂人杜审言卒于公元708年,四年后,杜甫出生,隔代遗传到了作诗天赋,日后那句传世佳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否有其祖父之风?所以杜甫曾言“诗是吾家事”,说作诗是杜家的传统手艺,真也不为过。

观其一生,杜审言虽才华过人,但狂傲张扬,这性格做文人是独具个性,在官场就得翻车,孔圣人教诲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他根本没在乎,论语有云:“一言以兴帮,一言以丧邦”,更何况为官说话,慎之又慎,杜审言名字是“审慎而言”,偏偏口不择言,完全是由着性子反着名字来,像是个命运的超级玩笑。

放到现代,杜审言这样有个性的文人墨客,或许属于率性而为、真性情的有趣人,但如果是在职场,可千万别学他,在职场管不住嘴是大忌,言论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说话不饶人,就是自己给自己埋雷,况且,即便才华盖世,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出言不逊未必是真强者,窃以为,君子和顺而不迁就,才是真正强者应有的姿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0/26794.html

“杜审言的狂傲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他得仕途之路如何?”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与康熙对太子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与康熙对太子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确立了太子。而且,他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太子。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两人此后在对太子的培养,以及处理太子的问题上,却是截然相反的。朱元璋几乎把满朝文武大...

王国宝:东晋时期宰相,品行不端,专权擅政

王国宝:东晋时期宰相,品行不端,专权擅政

王国宝(35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时期宰相,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受岳父谢安重用。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太元十年(385年),司马道子掌权之后,授秘书丞,...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最大的变动就是由几个最关键的人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多尔衮,大一统的清朝还会存在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多尔衮退出皇位竞争,保证了集团的团结。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压根就没留下遗嘱。他的儿子们和弟弟们,都是夺位热门。尤其是他的长子豪格,和...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刘邦是秦末不可多得的枭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统治者,对于和自己竞争最终失败的人,都会有意贬损他,污化他。对其子孙后代,都会着意打击。比如李世民打败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不但杀掉他们的儿子,而且对他们进行了着意地贬损。在史书上,李建成变成了一个...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千古一帝,谁更胜一筹?

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打的匈奴闻风丧胆,这两位都是千古一帝,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大家并不陌生,他统一六国,奠定中华基本版图。其自觉功过三皇、德盖五帝,故始创皇帝尊号,其施行车同轨、书同文,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格局。秦始皇...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西晋末年大臣、名士,拥立司马氏政权南渡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