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什么要执意处死岳飞 这里边有什么原因存在
还不了解:赵构和岳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岳飞北伐,却被赵构十二道金牌退兵,宋高宗和岳飞关系是什么样的?赵构为何容不下他呢?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当时在金军中流传了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士气正旺时,宋高宗却以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最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害,为何宋高宗执意要处死岳飞呢?这当中究竟是何原因?
自1130年起,南宋以江南为根据地,着力恢复经济,加强战备,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宋金双方基本上形成了以淮河—秦岭为主的分界线。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坚决抗争之下,金朝屡次南侵失败,赵构才能逐渐坐稳龙椅。
多年的经历,已让赵构对金朝形成了刻骨铭心的恐惧感。岳飞曾上疏要“奉迎二圣”。二圣归来,高宗将置自身于何地。对于赵构而言,保住南边半壁江山,坐稳半个中国的龙椅,已是幸事。主战派一再言及抗金,一旦失败,连半壁江山也将不保,何不就此罢手。赵构曾对秦桧说过,“敌人议和,若彼我之势强弱相等,如是而和者,彼有休兵之意。我强彼弱,足以制其命,如是而和者,彼有惧我之意也。”从内心深处而言,他已经放弃了中原故土。
金人的威胁已经逐渐远去,但是大将擅权的阴影,逐渐郁结在心头。宋代祖制,以文抑武,削武将实权,这一点,他不可能改变。事实证明,祖训是对的,这些武将并非靠得住。
他忘不了1129年苗刘兵变自己被逼退位时的恐惧、耻辱与愤怒;他忘不了大将刘光世屡次抗命,所以他解除了刘光世兵权;他忘不了淮西军变,郦琼杀了他派去的监军吕祉,裹挟4万精锐投敌;他忘不了岳飞明知他一心求和,还一次又一次上疏抗金,甚至超越武将本分奏议请立太子,这戳中了他早年丧子以及不能生育的痛点,更让他怀疑岳飞到底是忠于社稷还是忠于他这个皇帝。
外患已除,是时候对这些武将动手了。刘光世四年前已经被解除兵权,韩世忠年事已高不足为虑,张俊见风使舵,已经与秦桧勾在一起。唯有岳飞,他年纪最轻,军功更大,所部最精。杀了岳飞,可以震慑诸将,彻底收回兵权。杀了他,才能打掉朝堂上那些嚷嚷抗金的主战派们的主心骨,才能向金朝表明自己议和的决心。杀了他,他的龙椅才能坐得更加踏实,而非如芒在背。心意已决,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找一个人去执行了。这个人,就是秦桧。
1140年,岳飞率领军队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并且进军朱仙镇。正要趁大败金兀术的时机,趁势攻取汴京迎二帝还朝,却被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连续十二道金牌勒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1141年10月,秦桧让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韩世忠因岳飞冤狱质问秦桧,秦桧答曰:“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12月,宋高宗下令:“岳飞特赐死”。 直到1155年死去,秦桧当了18年宰相,创宋代之最,死后被谥为“忠献”,追封申王,实乃讽刺。
但令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对于岳飞这样的名帅,再根据宋代当时的国情来说,宋高宗应该依仗岳飞这样的爱国将领,却为何如此着急要将他除掉呢?这不是让国家再次处于险境之中吗,宋高宗有这么傻?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就是:岳飞可能犯了宋高宗的禁忌。
岳飞明知宋高宗已无生育能力,但是总是提出让宋高宗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要了解,皇位的选择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况且宋代的开创者赵匡胤也是一个谋朝篡位的武将,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创下了宋代的百年基业。虽说岳飞是出于一片好心,但作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来说,这让赵构如何想。
岳飞挂在嘴边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在当时是非常不明智的,“二圣”是宋高宗的父亲宋徽宗和宋高宗异母兄宋钦宗,他们分别是北宋的太上皇和末代皇帝。当时的赵构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当上了皇帝,如果岳飞真的北伐成功,将“二圣”成功营救回来,这个皇帝赵构他还能当吗?作为赵构的臣子,岳飞自然要为赵构服务,与其将:二圣“迎回,不如趁机与金人议和,这样他还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宋天子。
有此两点,宋高宗便指示秦桧将岳飞杀害。在岳飞行刑前,赵构说了三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朕的天下也在这里”!从中可以读出,当时的岳飞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