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1)370

汉灵帝刘宏是汉献帝的父亲,东汉王朝的掘墓人。说起这位皇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那就是被当皇帝耽误的土财主。汉灵帝对钱财的喜爱痴迷程度,恐怕在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者。

汉灵帝究竟如何爱钱,又为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抽提成办商业

汉灵帝敛财的手段之一,就是从国库里抽提成,美其名曰“导行费”。

当时,无论是周边的番邦还是各州各郡,都会定期向汉朝进贡。

这些金银财宝在纳入国库之前,都要由汉灵帝先行抽取一定的比例,作为自己的“业务提成”,堂而皇之地纳入到自己的小金库中。

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论上,天下所有的物件都是皇帝家的,但作为成熟的封建王朝,也要首先讲究法制,必然有严格的公私之分。

像汉灵帝这种巧立名目,公然将国库之中的财物据为己有的皇帝,史上也是少之又少。

最后,就连他身边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吐槽说:“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

可是,汉灵帝丝毫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拼命收敛天下奇珍异宝。

汉灵帝敛财的第二招是办商业。

通过收取提成,积累了巨额的本金之后,汉灵帝竟然突发奇想,仿照洛阳城内的街市,在他的宫中开发了商业街。

汉灵帝让自己身边的宫女、宦官分别扮成商人、顾客,沿街戏耍叫卖,甚至还有专人扮演成卖唱的、卖艺的和失足妇女。

商业街上,摆满了各类生活用品和珍奇异宝,宛如今日的商业步行街。

而汉灵帝本人也扮成商人模样,在集市中走来走去,买进卖出。

通过自己杰出的商业头脑,汉灵帝甚至可以从宦官、宫女身上赚到钱。

坑完了身边的小角色,汉灵帝又把目光瞄准了地方州郡。

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以修建宫室为名义,要求各州郡向首都洛阳输送木材和文石。

这些建筑材料运到洛阳以后,他又让负责验收的宦官对这些材料百般挑剔,均判为不合格,强迫各州郡以原价的十分之一就地贱卖。

随后,宦官们又把这些材料倒卖给各州郡,为皇帝赚取差价。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而当各地再次将这些材料运到洛阳时,得到的答案依然还是不合格,他们只能又原地贱卖。

如此反复操作,汉灵帝的宫殿没建成,运来的木材甚至都烂掉了,但他的小金库已经盆满钵满。

皇帝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他身上的土财主成色,已经暴露无遗了。二、卖官鬻爵

无论是收“导行费”还是办商业,对汉灵帝来说都属于小打小闹,他瞄准的是更大的市场,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

自古以来,皇帝手上的绝对权力数不胜数,但唯一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热销产品,无疑是他手上的人事大权。

于是,汉灵帝别出心裁,开始对自己手下的高级官位明码标价:年俸六百石的官职,要价六百万钱,年俸二千石的官职,要价两千万钱,以此类推,按官索价,童叟无欺。

如此一来,除了自己的皇帝宝座不卖以外,大汉王朝上至三公九卿,下至郡守县令,统统可以通过花钱买到。

更令人感到拍案叫绝的是,汉灵帝卖官,还讲究随行就市。

有些职位虽然等级相同,但其重要性和油水丰厚程度大不相同,于是,汉灵帝便要求购买者另外加钱。

比如,有些地方大员属于封疆大吏,比一些京官还有实权,因而价格就要更贵一些。

而有的人甚至可以靠自己的身价地位,在买官价格上讨价还价。

比如,当时有个叫崔烈的人,是一位北方大名士。他想实现自己的“三公”之梦,却又不愿意花太多的钱,于是专门找到了汉灵帝的乳母程夫人,让她替自己说情讲价。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结果,原本价值一千万钱的司徒,崔烈花了五百万钱就得手了。

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汉灵帝懊悔不已,连连说自己卖亏了。

可身边的宦官却劝解说:“崔烈乃北方名士,这样的人怎么好意思轻易买官呢?如今像他这样的人都肯花钱来买,这不正是给陛下做的更好宣传吗?”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能让嗜钱如命的汉灵帝完全释怀。

随着官位的不断减少,成为奇货可居的紧俏资源,他又作出规定:以后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先支付相当他所在官位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

当时有一个名叫司马直的官员,为官比较清廉,他被任命为巨鹿太守时,无力拿出这么多钱。

考虑到这个情况,汉灵帝也比较人性化,给他减免了三百万。但即便如此,司马直也难以支付。

于是,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委任状,司马直不禁感慨:“身为百姓父母官,为了升官而要去盘剥百姓,我于心何忍?”

于是,他赶紧递交辞呈,拒绝上任,并在写了一份措辞强烈的奏折后,悲愤自尽。

汉灵帝不但卖官鬻爵,他还厚颜 *** 的给这种行为披上一个登得上台面的合法外衣,因为专门给所得钱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礼钱”:这不是买官,而是给朝廷送礼!

这样,无论是汉灵帝还是买官者,就都有一个台阶可下了。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汉灵帝身为一国之君,即便不是如此贪财,也能享受穷奢极欲的生活,那么他为何还要如此偏爱敛财呢?

这一点,《资治通鉴》给出了答案:“初,帝为侯时常苦贫,及即位,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曾无私钱,故卖官聚钱以为私藏。”

汉灵帝在成为皇帝前,只是一个小小的亭侯,他父亲早亡,与自己的母亲董氏相依为命,虽然温饱无虞,但并没有过上富足的生活。

因此,在成为皇帝后,他的“穷”病就犯了。为了寻找安全感,他不惜动用各种手段敛财。为的就是哪天自己不做皇帝了,也不失为一个富家翁。抱着这种心态当皇帝,能干得好才怪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1/28981.html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的相关文章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女儿们有着怎样的结局?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女儿们有着怎样的结局?

唐高宗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一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大唐王朝一夜之间变天,太子由李建成变成了李世民,而李建成则被李世民亲手射杀。事后,李建成的六个儿子,出太原王李承宗早卒外,其余五人全都被李世民诛杀。李建成还有五个女儿,她们的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为什么当时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奇才的其实聊聊无几,司马懿和陆逊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就...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还不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为什么司马昭要优待刘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在历史上的才能怎么样?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恪在后世有非常大的名声。普遍认为,他是李世民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人,是李世民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他后来没有继承皇位。反而被长孙无忌陷害,遭到冤杀,因此,后世对他抱有无限的同情。同时,李治被立为继承人后,由于性格比较...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

李系:唐肃宗李亨第二子,最后被李辅国所害

李系:唐肃宗李亨第二子,最后被李辅国所害

李系(?—762年),本名儋,唐朝宗室,唐肃宗李亨第二子,唐代宗李豫异母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封南阳郡王,授特进。唐肃宗即位后,进封赵王。乾元三年四月,改封越王。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寝疾弥留。张皇后企图立李系为皇帝未果,为中官李辅国、程元振所害。人...

李悟: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曾代理监国

李悟: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曾代理监国

李悟(?~826年),本名李寮,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宗室大臣,唐宪宗李纯第六子,母懿安皇后郭氏,唐穆宗同母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册封文安郡王。唐宪宗即位后,进封绛王。宝历二年,唐敬宗李湛遇弑后,代理监国,为枢密使王守澄、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