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6)48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信背水一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中国军事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一场大名鼎鼎的战役——“背水一战”。

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置之死地”绝妙谋略,被无数后世人追捧、效仿。可是,模仿者大多以全军覆没告终,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是因为韩信身上有着别人都没有的忍耐力。忍耐,可以说是韩信绝杀成功的关键!

让我们回到千年前的“背水一战”现场,看韩信如何以忍耐为武器,打下这名垂千古的一战!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开局就不利,要拿三万残兵去打二十万精锐】

汉高帝三年十月,韩信、张耳率兵伐赵。赵王歇、赵相陈馀早已严阵以待。双方剑拔弩张,蓄势待发。

这夜,张耳与韩信帐中密谈:“在下以为,此战着实不易啊!赵军拥兵二十万,我军不过数万;赵军养精蓄锐,我军士卒疲敝;赵军训练有素,而我军……”

韩信替张耳补上他没能说出口的话:“而我军多数将士,乃汉王从荥阳遣送而来的残兵败将,卒不经练,士不亲附,可谓‘乌合之众’。”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原来,在伐赵之前,刘邦已将韩信手下精锐部队调走,投入荥阳战场,只拨调三万弱旅打发韩信。

张耳深深叹了口气:“将军果然也这么想。这支队伍在荥阳屡吃败仗,并非精锐,而且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可如何是好?”

韩信笑道:“常山王切莫忧虑。我军长途奔袭,不宜打持久战。我打算,在一个早晨之内,全歼赵军主力!”

听到韩信的“狂言妄语”,张耳一头雾水。接下来韩信所下达的每一条军令、做出的每一项部署,更是令将士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战前预谋,倾尽余粮犒劳全军】

那天,士兵们的晚餐格外丰盛。韩信传令道:“明日就将破赵入城了,将稻粱肉食全都烹煮了,好好犒劳全军将士,明日可有一场漂亮的胜仗要打。”

虽然主帅这么说,但手中的羹汤越是香,士兵们心里就越是七上八下。听说赵军有二十万,哪里是一天就能打胜的?难道今晚这就是“最后的飨宴”?士卒们就在这样的惴惴不安中渐渐睡去,少有人注意到,韩信营帐里的烛火一直亮着。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韩信低声传令:“召靳歙将军来见。”

须臾,靳歙一身甲胄,穿戴齐整,精神奕奕地挺立在韩信面前。

在夜深人静中听来,韩信的声音清晰而庄严:“靳歙听令!现命你选轻骑二千人,每人执一赤旗,从小路秘密行军,天亮之前,埋伏于赵军大营外山冈之上,瞭望赵营动静,伺机而动,可听明白?”

“末将领命!”靳歙很快领会,但仔细一琢磨,似乎还有许多迷惑之处,“敢问将军,旗子何用?埋伏至何时方出?赵营怎么攻?攻下赵营后当如何?倘若攻不下又当如何?”

韩信道:“别急,本将军早有筹谋……”

【佯装败退,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韩信接下来的行军部署更是令人捉摸不透。他下令拨出一万人组成前锋军,先行出兵井陉口,渡过绵蔓水,在大河东岸,面向赵营背水布阵,以待与赵军决战。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赵营中,陈馀登上哨台,远远瞧见汉军背水布阵,哈哈大笑道:“今日还真是开了眼,背水列阵,将自己陷于死地,犯兵家大忌。韩信,真庸才耳!”

赵军发出哄笑声,但是韩信并不在意。故意露拙,引得对手看轻自己、放松警惕是韩信的拿手好戏。身经百战的他,已经能够将外界的嘲笑化为使自己不断强大的力量。

这时,陈馀下令开营,直接杀出一支先锋部队和汉军交战,胜负一时难分。突然,主帅战车上的韩信拔起车上帅旗,往地上掷去,大声喝道:“鸣金收兵!”汉军佯装不敌,士卒们纷纷效仿主帅,将旗帜、战鼓弃之不顾,迅速后撤,与早在岸边背水布阵的前军合二为一。

陈馀见汉军作鸟兽散,旗鼓丢弃满地,不禁冷笑道:“汉军弱旅,大势已去。全军听令: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全歼敌军!”

陈馀就这样一步步精准地踩入韩信的圈套中,他命留守营中的赵军倾巢而出,与韩信大军展开厮杀。

【一击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很快,陈馀发现不对劲。

片刻之间,汉军焕然一新。对于数万汉军将士而言,前方是强敌,后方是河流,无路可退,要么胜,要么死,陷入绝境的士兵们,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好像沉睡的猛兽突然醒来,露出骇人的青面獠牙,人人拼死搏命,对赵军进行致命反击。

形势急转直下,陈馀为保全军力,无奈下令后撤回营。可是回到大本营,眼前的情景令陈馀与赵军将士瞠目结舌、大惊失色。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只见赵军大营辕门紧闭,赵军旗帜被弃如敝屣,扔得满地都是,一面一面猩红色的汉军旗帜插满营垒,迎风飘扬,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而哨台高处站满了汉兵。

怎么回事,赵营怎么成了汉营?不过离开一炷香的时间,为何就改天换地了?

原来,在陈馀领军出营后,早早埋伏在不远处山冈之上的汉军两千轻骑兵,火速奇袭赵营。此时营中空虚,守军寥寥无几,汉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上演了鹊巢鸠占的戏码。

这时,赵营中杀出汉军骑兵,如猛虎出柙。韩信、张耳率着背水之军追来。赵军被前后夹击,陷入天罗地网之中,插翅难逃。赵军将士斗志全无,四散奔逃遁走,兵败如山倒。赵国大溃败,陈馀在逃亡途中被斩杀,赵王歇被生擒于赵都襄国。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的一个早晨。

【背水一战的核心是心理战】

背水一战,韩信完美践行了“攻心为上”的兵法理念。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打心理战。

他先是背水布阵,故意向敌人展示自己的笨拙,引敌方嘲笑自己,令敌人放松警惕。两军开战后,又佯装不敌败退,再次示弱,使敌军滋生骄纵情绪,更重要的是勾引出陈馀“一举全歼”的贪功之心,于是全军出动,留下一座空营,让山冈伏兵乘虚而入。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韩信有着强大的、面对嘲讽毫不动摇的忍耐力。无论是面对军中将领的不解,还是面对士兵们的疑惑,甚至是敌手的嘲笑,韩信依旧岿然不动,按照原定计划缜密地推进作战部署。

同时,为破解“残兵败部”这一难题,韩信兵行险着,充分抓住将士们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一搏的心态,成功激发出“乌合之众”原本并不具备的强大战力。

这棋局中的每一步,都思维缜密,环环相扣,韩信编织了一张无懈可击的罗网,令敌人不知不觉之间便已无可挽回地步入圈套之中。

于是才有了明明违背了“常理”却最终赢得精彩胜利的“背水一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29811.html

“韩信背水一战如此厉害 模仿者的人为何大多数都全军覆没” 的相关文章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赵光义和赵匡胤作为相差十二岁的兄弟 赵光义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对赵光义到底比赵匡胤差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01相差12岁的兄弟至今,对赵匡胤和赵光义这哥俩,许多人都有个误会:认为岁数差不多。因为一些流传很广的野史就给人以这种印象,比如下面这个最著名的。话说一天,陈抟老祖看到一位妇女,挑着两个孩子逃难。当时就一声惊呼:天啊...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

刘巴:三国时期蜀汉名士,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

刘巴:三国时期蜀汉名士,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

刘巴(?-222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 ,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名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一生极为风流、极为多情。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珂里叶特氏,亦称海佳氏,世居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igiya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佳氏、潮氏等。珂里叶特氏,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1714年6月15日)。除此而...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北宋名相寇准:两度为相只为挽救宋朝,可结局却很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导语:作为臣子,他们不仅要为黎民百姓谋福祉,而且还要想办法讨皇帝的欢心。不过,忠臣的身上却存在一些令皇上难以忍受的缺点,例如直言进谏。在宋朝,有一位宰相便因此而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寇准的...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