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禄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选择造反的用意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6)420

那么深得皇帝信任的安禄山,又是怎么走上造反的不归路的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将大唐盛世拦腰斩断,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唐至德元年(756)正月,安禄山称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唐至德二年(757)春,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害,享年54岁。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人,杂种胡人,父亲是西域康国的小商人。他的出身相对来说是比较卑微的,也几经挫折,几度死里逃生。开元二十年(732),安禄山由于偷羊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抓了,可是他做了很多年的蕃商中介,能言善辩,又精通数种蕃语,说动张守珪放了他一马。张守珪任命他为“捉生将”,负责抓活俘,由于其“业绩”出色,深得张守珪赏识,很快被收为养子大力培养。

安禄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选择造反的用意是什么?

开元二十四年(736),安禄山在讨伐契丹的过程中由于贪功冒进打了败仗,被送往朝廷发落。时任宰相的张九龄亲自审问,看出此人“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的本性,认为其“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应该“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张九龄一语成谶,精准预言了十九年后的安史之乱,可惜玄宗识人不明,觉得他作战英勇,理应特赦,最终还是把他放了。

张九龄

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安禄山开始发挥他长袖善舞的特长,拼命贿赂朝中大臣,“上左右至平卢者,禄山皆厚赂之,由是,上以为贤”。连御史中丞张利贞都收了安禄山的好处,“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收了钱就得为人说好话,左右的美言让唐玄宗对安禄山越发赏识。几次升迁后,天宝元年(742),安禄山出任平卢节度使,手下掌握兵力三万七千五百人,正式成为一代封疆大吏。

担任节度使的几年里,在地方,安禄山频频出兵奚和契丹,积累了不少战功,也在军队中树立了威望;在中央,安禄山继续贿赂朝中大臣,连宰相李林甫、户部尚书裴宽、礼部尚书席建侯等重臣也都被他笼络。唐玄宗此时也昏庸无能、不辨忠奸,安禄山对其更是极尽谄媚,充分发挥了他溜须拍马的特长,表示自己“惟闻陛下,不知太子”,装傻充愣地表忠心,让唐玄宗甚为宠爱。

安禄山为了更加稳固自己的地位,与杨贵妃的几个兄弟姐妹结拜,甚至还干脆认比自己小的杨贵妃为养母。做戏做 *** ,每次入宫,安禄山都先拜杨贵妃,再拜皇帝,玄宗问及此事,他说:“我们胡人传统都是先拜母亲,再拜父亲。”

安禄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选择造反的用意是什么?

唐玄宗觉得他如此遵守传统礼数,定是忠厚老实之人,因此对他深信不疑。但在获得皇上的信任之前,安禄山早已心生反意。天宝六载(747)后,安禄山“每朝,常经龙尾道,未尝不南北睥睨,久而方进,即凶逆之萌,常在心矣。”可是这些,唐玄宗都蒙在鼓里。

安禄山权倾天下,狼子野心,他在河北深耕多年,担任的河北地区要职有很多,比如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柳城、云中太守,押松漠、饶乐、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河北采访使等,基本控制了整个河北的经济命脉。

河北是唐朝重要的产粮区之一,根据天宝八年(749)的中央报告,河北一地的屯田收粮数就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粮食储备为他后来起兵提供了海量的军粮。河北的纺织业也很发达,“河北道,厥赋绢绵及丝。相州调兼以丝,余州皆以绢绵”。作为蚕桑之地,再加上丰富的矿产和高超的手工业,河北的经济发达程度,即使比不上京城和江南水乡,但在渤海的海运和永济渠的漕运的加持下,其商业也十分繁荣。

安禄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选择造反的用意是什么?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钱成了他招兵买马的更大资本。唐玄宗还把“幅员千里”的大型国营牧场——陇右牧场,拱手送给了安禄山,让他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骑兵队。骑兵队的战斗力在当时是神话般的存在,也正因如此安禄山后来才能以席卷之势直取洛阳。

总的来说,安禄山所在的唐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征兆,均田制土崩瓦解,府兵制崩溃,官吏结党营私,大臣阿谀奉承。李林甫专权后,又提了用蕃将代替汉将的馊主意,造成藩镇割据,中央疲软的局面。安禄山起兵边将的驾驭不无关系。安禄山手握大权,唐玄宗偏听偏信,唐王朝外强中反叛后,“所至郡县无兵御捍”,因而得以长驱直入,这与唐朝虚内而强边,放松对干,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八年乱战如一记重锤,打碎了大唐盛世的美梦,也成为千百年来世人的遗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29818.html

“安禄山深得玄宗信任,他选择造反的用意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还不知道:蜀汉的“官二代”为什么比不了曹魏集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后期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名声远不如三国前期。可相比较而言,曹魏和东吴的官二代还是比较出色的。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人成了三国后期举足轻重的将领。相比较而言,蜀汉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就非常糟糕了,基本上...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隋末唐初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姜宝谊(?~620年),字号不详,秦州上邽人。隋末唐初将领,蜀汉名将姜维后人,北周秦州刺史姜世远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天水姜氏。起家左翊卫府果毅都尉,迁鹰扬郎将,跟随唐国公李渊镇压农民起义。晋阳起兵后,授任左统军郎,封永安县公。屡立战功,拜右武卫大将军...

张皓:东汉顺帝时期司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皓:东汉顺帝时期司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皓(一作浩)(50年-132年),字叔明。犍为郡武阳县人,东汉时期大臣,西汉留侯张良的六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任郡吏、大将军掾、尚书仆射、彭城国相等职,在廷尉任上,留心断狱。延光三年(124年),安帝听信谗言,将要废时为太子的汉顺帝刘保,张皓与太仆来历...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