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7)430

刘邦在临终时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改变了刘邦与大臣们“非刘氏不得为王”的盟约,封诸吕为王。吕后死后,诸吕作乱,在诸大臣用计骗得吕禄北军兵权以后,果然是周勃统帅北军,诛杀了诸吕,稳定了局势。此后,周勃等人又共议拥立刘邦的四子刘恒为皇帝,即汉文帝,刘氏天下得到了安定,刘邦的话也得到了应验。那么,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呢?

揭秘: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

从刘邦来说,自从当皇帝以后,他最信任倚重的将领就是周勃。

周勃是在沛县就跟随刘邦起事的人,起义初期就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刘邦封为“五大夫”。刘邦成为汉王以后,封周勃为威武侯,平定三秦,周勃还有了自己的食邑,可见周勃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刘邦当皇帝后,周勃被封为一等侯,称之为绛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当皇帝以后,刘邦有意识地要铲除异姓王,所以连年用兵。这时候,将领中最受重用的人就是周勃。因为讨伐韩王信有功,周勃晋升为太尉。此后讨伐陈豨和燕王卢绾的反叛时,刘邦的统兵将领都是周勃。可以说,这时候的周勃,已经是刘邦在军事方面最为倚重的人。曾经是刘邦下属的军队将领,有些已经转为行政官员,如曹参成为齐国相,有些先后被诛杀,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还有的已经不得刘邦信任,如樊哙,刘邦曾经下诏要杀死他,周勃实际上成为军队的更高将领。

那么,刘邦看上了周勃什么呢?

首先的条件是忠和勇。作为忠,刘邦当皇帝后所进行的战斗都是和自己的老部下或同盟者进行的,周勃和这些“故人”战斗并屡立战功,其忠勇可靠刘邦当然看得明白。在这个基础条件之上,刘邦更看重的是周勃的质朴少文,这是最令他放心的地方。

周勃的祖上原本是卷县人,后来迁到沛县。他曾经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当过办丧事的吹鼓手,可以说是生活更底层的人。这样的人再有一个厚重的性格,是很容易满足的,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够心甘情愿地侍候“小主子”。他不像萧何、曹参他们,人家原来就是县衙里的官员。还有一点就是,他要能够比吕后活的时间长,否则一切都免谈。刘邦是否懂得少欲寡求的厚重之人能够长寿这个道理不得而知,至少他认为,周勃能够比劳心费力的吕后更能长寿。因为在刘邦死前,能对刘氏天下造成威胁的异姓王已经全部铲除了,危及刘氏天下的只有吕氏,而吕氏的总首领就是自己的妻子吕后吕雉。

刘邦认为周勃可以托付大事,还因为周勃少文。周勃不喜爱文辞,每次召见儒生,他都要求他们赶紧说,这意思就是,拣要紧的说,说完了快走。周勃不愿意接见文人儒生,其说话也木讷少言,文帝时他被人告发谋反下狱,在审问时竟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有点儿像刘邦,刘邦曾经很不待见儒生。郦食其曾经因为是儒生被拒,大喊自己是“高阳酒徒”,这才得到接见。也许刘邦有志于天下才广招人才的,也许刘邦认为这样的周勃结交人少,没有野心,所以才是最放心的。

如果说,以上那些是刘邦看上周勃的,那么,周勃能在安刘问题上起作用,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屈能伸。

惠帝刘盈死后,吕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她召集大臣们商议,打算封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明确表示反对。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周勃,两人回答说,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上面这些话显然不是少言寡语的周勃能说出来的,但即便是陈平说的,周勃无疑是赞同的。也就是说,吕后要封诸吕为王,周勃不是反对派,而是拥护者。散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等人,说,你们竟然纵容她(吕太后)的私欲,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盟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可见,周勃等人是在迎合吕太后。少帝四年(前184),吕后改立刘弘为皇帝,群臣说:“皇太后为天下谋划,对安定宗庙社稷的思虑极为深远。”这当中当然也包括周勃。为此,吕后专门为周勃设置了一个职务——太尉。虽然是相当于参谋总部,不直接带兵,但可以根据皇帝的命令调动军队。刘邦临死前曾经留下遗嘱让周勃担任太尉,吕太后一直没有实行,到了这时候给了他这样一种职务,难道不是周勃已经“考验”合格了吗?还有一点,刘邦在世时,周勃也曾经是太尉,但那时的太尉是一种荣誉,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军衔,而吕太后给周勃的是一种职务。

能说明周勃能屈能伸的还有一个例子。

汉文帝四年(前176),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后才和人见面。有人因此告他谋反,周勃下狱。廷尉审判周勃,周勃十分恐惧,却不知道如何申辩。狱吏侮辱他,狱卒虐待他,周勃并没有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英雄气概,而是拿出大量钱财贿赂狱吏。狱吏于是在木简上写了一句话:“请公主作证。”公主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周胜之。后来周勃又用重金贿赂文帝的舅舅薄昭,经过多方努力和太后发话,周勃无罪释放。从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勃能够屈从于一个小小的狱吏,并给他们好处,是一个十分能够忍辱的人。像这种情况,很多人不能受此侮辱,选择自杀的官员有不少例子。比如他那个儿子周亚夫,就是不能忍一时之忿,最后绝食死在狱中。还有那个更有名的李广,因为羞于见狱吏而自杀。

正是由于周勃的能屈能伸,吕太后没有算计他,使他能够最近距离的靠近军队,也使他能够在诸吕作乱时以太尉的名义进入北军,安定刘氏天下。否则,如果他像王陵一样被剥夺了权力,或者到自己的封地去当一个无所事事的侯爷,他能不能安定刘氏天下还真的难说!只是我们不知道,周勃的这个能屈能伸的性格特点,刘邦知道不知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30042.html

“揭秘:周勃为什么能够安定刘氏天下?” 的相关文章

千金公主作为武则天的长辈 她为什么自降身份拜武则天做母亲

千金公主作为武则天的长辈 她为什么自降身份拜武则天做母亲

还不知道:千金公主是李渊的女儿,为何自降辈分,拜武则天为母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前期发生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情,身为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居然拜武则天为母亲!众所周知,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唐高宗李治的祖父,也就是说,千金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姑母,自然...

刘邦对战项羽输了30多次 刘邦为什么还能夺得天下

刘邦对战项羽输了30多次 刘邦为什么还能夺得天下

对刘邦与项羽对战,惨遭30连败,为何还能赢得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打架的水平有多菜?史书上记载,刘邦跟项羽打仗,是每仗必败,有好几次还被项羽逼到了死角,堵到河边打,光淹死的将士就有十几万,过了河接着打,又遇到一条河,又被淹死十几万。要不是萧何这个霸道总裁在后...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参与了哪些战役?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人物生平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吕布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吕布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吕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布英勇善战,且一门心思的为董卓着想,董卓让他往东,他不会往西。只因他是董卓的义子。吕布的内心深处是一直尊重董卓的,尽管董卓让他干尽了坏事,他也无怨无悔,依旧死心塌地跟随董卓...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曹操连司马懿都敢用 曹操为何不敢用吕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敢用司马懿为什么不敢用吕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曹操的爱才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歌《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算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据说官渡之战中许攸前来投靠时,正在洗脚的曹操连鞋都顾不...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宦官祸乱朝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贼当道,大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明代的阉宦之祸,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可谓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说到明朝赫赫有...

三国时期曹丕杀曹洪是因为什么?他犯了什么错

三国时期曹丕杀曹洪是因为什么?他犯了什么错

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曹魏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曹洪是曹氏宗族大将,深受曹操喜爱,并且多次救过曹操,曹洪家里很有钱,但是很吝啬,曹丕年轻的时候,曾向曹洪借钱,曹洪居然不借,因此得罪了曹丕,曹丕怀恨在心。曹洪也是要钱不要命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