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文臣之首的范文程是怎么死的?保举连坐法是什么东西?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10)64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范文程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有“清朝文臣之首”称号的范文程,其实是哭死的。当然,范文程哭的不是明朝崇祯皇帝,更不是他的二十七世祖范仲淹,他哭的是抓捕后豢养他的皇太极:“圣祖(玄烨)即位,特命祭告太宗(皇太极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山陵(坟),伏地哀恸不能起。”

哭晕的范文程被拖回家,趴了一个月就死掉了,在临死前,他命令家人把他的遗稿全部销毁,无论是奏议还是诗文,统统烧掉不留一字。

很多人都对范文程销毁全部遗稿表示不解,有人说他自觉愧对列祖列祖宗,无颜把汉字书写的东西留在世上,也有人说他做事低调淡泊名利。这两种说法当然都站不住脚:如果他顾及列祖列宗颜面,就不会成为“首席汉奸(当然,也有人称之为首席文臣)”,如果他淡泊名利,就不会为清朝卖命屠戮同胞。

查阅清朝《太宗文皇帝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我们就会知道:范文程之所以销毁全部遗稿,是为了躲灾避祸,因为他发明的官场连坐制度,可以说只取悦了皇帝,却得罪了清朝全部奴才和大臣,万一遗稿被人抓住把柄,大家一人一脚,也会把他的子子孙孙全部踩为肉泥。

清朝文臣之首的范文程是怎么死的?保举连坐法是什么东西?

本文之所以把奴才放在大臣之前,是因为清朝的奴才比大臣地位高,范文程不管是首席文臣还是首席汉奸,都没有资格自称奴才,他只能称臣。如果范文程哪天不小心自称了一声奴才,从皇帝到八旗贵胄,都会扇他耳光的:“称奴才,你也配?”

范文程一开始连称臣的资格也是没有的,确切地说,他是奴隶,只能算“ *** ”,因为他属于贱籍:“凡隶牛录下人曰包衣。牛录包衣者,犹人之投胎也。包衣之人,见王,如家奴见家长之礼;包衣之女,许亲王等拣选为媵妾。”

范文程就是正红旗贝子硕讬(也作硕托,礼亲王代善次子)家的“包衣啊哈”。 无论是努尔哈赤当皇帝还是皇太极当皇帝,他的身份一直没有改变过。顺治当了皇帝后,才花钱为他“赎身”:“范文程历相三朝,世祖为捐金一万,赎之本旗牛彔,始脱籍。”

这时候有读者可能要问了:皇帝一言九鼎,掌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想改变范文程的身份,为什么还要自己掏钱呢?这就要从清朝的“包衣制度”说起了:像范文程这样掳掠而来而又被分配给八旗贵胄的 *** ,属于“主子”的私人财产,男人就是两条腿的耕牛和驮马,至于女人,还是别说了,大家都知道范文程的正妻被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拿去用了好多天,范文程四处磕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要了回来。

因为范文程这两百斤多肉(此人魁梧,穿衣服都是特制的超大号),原先属于硕讬,硕托被杀后,又被分配给多铎家(多铎拿走范文程的老婆是基本合法的),所以顺治想让范文程摆脱奴隶身份,也是要花大价钱的——很明显,范文程的主子(范文程赎身具体时间不详,是否经过转手,主子是否为多铎,待考)坐地起价,敲了顺治竹杠。

虽然在八旗贵胄眼里,范文程身份卑微如蝼蚁,但是范文程却一直“忠心耿耿痴心不改”,为清朝定鼎中原殚精竭虑建言献策。也就是在不遗余力的竭尽犬马之劳的时候,范文程脑袋进水,发明了“官场连坐”制度,一下子把清廷高官都得罪了。

清朝文臣之首的范文程是怎么死的?保举连坐法是什么东西?

那是在顺治十一年正月的一天,福临看着大殿上稀稀拉拉的臣子愁眉不展:“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是少有能人出来为我大清效力?”

福临的忧愁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清朝从顺治二年就恢复了科举考试,参加考试的人也不少,但是有能耐的人还真不来,于是清廷只好矬子堆里拔大个儿,什么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注水猪肉,没有多少真材实料。

眼看主子如此忧愁,似乎也知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范文程,绞尽脑汁想出了一条绝户计:“保举连坐之法”。

范文程发明的这个“保举连坐”之法定了一条死规矩:凡是三品以上官员,必须向朝廷举荐人才,如果不举荐或者举荐数量不够,那就要摘掉顶戴花翎,赶回家卖红薯去。

这时候有读者可能就要说了:“这是好事儿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拉帮结伙七大姑八大姨组团当官多好?”

如果真是随便举荐,举荐之后不用负责,那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是范文程熟谙官场潜规则,当然不会留空子给别人钻,他的“保举连坐之法”要求保荐官员“开列实迹,具书姓名,专本奏闻。”

范文程之所以要求规范“举荐文书”,是为了日后追究责任保留证据:你保举的官员犯了什么罪,你跟他受同样处罚。到时候翻出举荐信,那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你们的姓名,一条线栓了一群蚂蚱,谁也跑不掉!

此令一出,清廷朝堂一片哀嚎:“范文程这条断子绝孙计,实在是太毒了!”在清朝之前,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也有类似“连坐法”的举荐规定,但是举荐者一般都只需负“失察之责”,没有规定一起砍头挨板子。

清朝文臣之首的范文程是怎么死的?保举连坐法是什么东西?

现在看来,范文程作恶多端,但是他的“保举连坐”之法在当时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执行起来也比较严格:所有官员的举荐信,不但要有规范的格式,还要汇总起来进行公议,最后优中选优,交由皇帝面试。

举荐者面试通过,就可以补褂朝珠上身(花翎可不是谁都可以戴的)留京或外放为官,如果这个新官贪赃枉法或者在党争中败阵,那么推荐者就倒了大霉了——他抄家,你也抄家;他砍头,你也砍头。

范文程死了,他的遗稿一把火烧掉了,要不是他没有资格烧掉《清实录》,可能我们就不知道范文程这老滑头还做了这么一件得罪朝中大佬的“蠢事”。这两个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这保举连坐法还真不能说是苛政,要是真这样做了,就会避免出现“二十九岁知县”、“二十七岁道台”。

保举连坐法比清朝消失的还早,后来的举荐,基本都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那些有举荐和任命之权的朝中大佬,人品可能还不如范文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1/30568.html

“清朝文臣之首的范文程是怎么死的?保举连坐法是什么东西?”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是怎么走上称帝之路的 哪些名将是功不可没的

朱元璋是怎么走上称帝之路的 哪些名将是功不可没的

对朱元璋是如何称帝的?哪些名将功不可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元朝末年,因为元朝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对汉人的歧视政策导致天下打乱,义军四起,当时朱元璋正在跟着郭子兴带领的义军四处征战,只是区区一个小兵的他凭借骁勇善战的勇猛和善于任用贤才的谋略率先攻下南京,而后接受朱升高...

三国时期张郃与张飞二人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三国时期张郃与张飞二人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张郃和张飞都是三国名将,两个人都勇武过人,武艺高强,而且也都善于统兵,张飞的武力明显要高于张郃,但是,张郃两次大战张飞,武力单挑上并没有输,只是在统兵打仗上败给了张飞。在演义中,张郃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败,是超长发挥了吗?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建成的实力,明显比李世民强得多,为何李建成反而被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政变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实力更强,还是李建成的实力更强,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玄武门政变之中,李世民最终战胜了李建成,获得了皇位继承资格,并最终当上了...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一,...

葭萌关之战时,魏延为何会在张飞之前做先头部队

葭萌关之战时,魏延为何会在张飞之前做先头部队

葭萌关之战是三国经典战役之一,张飞单挑马超二百余合不分胜负。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马超攻打葭萌关,守将孟达、霍峻告急,军情紧迫,诸葛亮和刘备商量,能抵挡马超的,只有张飞和赵云,黄忠虽然也可以,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加上和李严交战,未曾歇息,非常疲劳,因此,没有考虑黄忠。张飞得到马超...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到了休...

评论列表

夏天
夏天
3个月前 (08-16)

作为清朝的文臣之首,范文程的毁灭性保举连坐法虽然一时有效却得罪了满朝文武,他精明干练、机智过人但又心机深沉的性格在此法中表露无遗。此计虽能短暂震慑群臣使其不敢懈怠职守但终究太过极端。我对此深表遗憾并感叹其目光短浅缺乏长远考虑。#历史人物评论#

StarRain
StarRain
3个月前 (08-16)

阅读了这篇关于范文程的文章后,我深感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作为清朝的文臣之首和首席汉奸(尽管存在争议),他的行为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他虽有才华和智慧却对权力有着过度的追求;虽然为清廷出谋划策但始终无法摆脱奴性的身份束缚。保举连坐法体现了其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权力的渴望但同时也得罪了许多朝中大臣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悲剧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历史变迁的复杂性!

Nancy
Nancy
3个月前 (08-16)

阅读了关于范文程的文章,深感其命运多舛,作为清朝文臣之首的他虽然功勋卓著、忠心耿耿为清廷效力多年却饱受争议和误解。保举连坐法虽有其严苛之处但也体现了其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官员选拔制度的深思熟虑改革尝试的决心与智慧令人钦佩不已!然而范公一生坎坷最终哭死于家中让人扼腕叹息愿历史能给予他应有的公正评价吧!(字数:超过要求的评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