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25)531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羽和魏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诸葛亮在魏延投降时,作出了魏延“久后必反”的结论,并且在他去世后得到了验证。诸葛亮有这么神的本领,为什么没有看出让关羽守荆州会败走麦城呢?其实,诸葛亮都有了先见之明的判断,只是关羽、魏延两人的出身不同,对魏延的结局能说破,对关羽的结局是不能说破的。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凭什么说魏延必反?

关羽攻打长沙时,魏延造反杀死了长沙太守韩玄,协助刘备关羽的兵马取得了城池。诸葛亮却在之一时间里,作出斩杀魏延的决定,并且有三条充足的理由:一是不忠,拿着俸禄却杀其主公;二是不义,不帮主公守土却擅自献出地盘;三是有反骨,头骨长得不好,脑后生有反骨。

前两条理由,还可以说魏延的行事与刘备的仁义观有冲突,说得过去,但魏延一心投靠刘备也没有什么错。第三条理由,纯粹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诸葛亮为什么对魏延如此看不顺眼呢?在以上三方面的说词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名流,崇信“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讲究从一而终、忠贞不二,因此,他是看不得别人屈膝投降的,也极为看不起这样的人。而魏延,先是在襄阳时杀主献城,后又杀主献长沙,这种一反再反的人,在诸葛亮眼里是毫无信义可言,认为魏延的言行绝对不可信,只要后来遇到合适的时机,魏延肯定还要造反。在魏延第二次献城投降时,他就在诸葛亮的心里已经被判死刑了。

诸葛亮“不事二主”的思想,也体现在他后来的征战中,诸葛亮很少劝降、收降敌将,不像刘备那样用独到的识才眼光,感其心、用其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诸葛亮在收降敌将方面,大概最突出的算是收降姜维吧,是因为姜维能力超强,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对上了诸葛亮的法眼,但他用的收降手段实在值得商榷。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是否看出关羽兵败麦城?

取得荆州,是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后最得意之一个目标,让刘备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地,占住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了发展的更大空间,刘备是倍加珍惜的。诸葛亮在帮助刘备实现了《隆中对》之一个战略目标后,却对如何拿下“暗弱”的刘璋,数年来一直苦无对策,直到庞统的到来和他再三的建议下,刘备开始了西进的步伐。

然而,庞统生不逢时,战死在了落凤坡。进退两难的刘备不得已急招诸葛亮率军来辅佐攻打益州。诸葛亮受命之际,把荆州交给关羽时,就察觉出了关羽守荆州策略的不对路。关羽是一名武将,对刘备哥哥的托付,自然是“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诸葛亮仅凭这一句话,就断定了关羽守不住荆州。武艺高强,可以攻城掠地,但在谋士如林的吴、魏方面,面对“以文抑武”的策略,关羽就会吃败仗。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果然,孙权积极地发动了“以文抑武”的各种策略,可谓是用尽手段,尤其是孙权为子求亲的手段,可谓是在计谋上用到了极致,也表明了孙权试探的底线。结果,关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这种侮辱人的话,让孙权彻底翻了脸。当然,关羽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诸葛亮在大惊之下,意识到了关羽没有深刻领会他“东联孙权、北抗曹操”的精神实质,惹恼了孙权,关羽是必败无疑。

诸葛亮能够判断出关羽失败的结局,却因为鞭长莫及而无能为力,只能把这个不愿看到的结局苦埋心中。那么,诸葛亮能否提前看出关羽兵败麦城呢?这一点上,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算不出看不到的,否则,就像他在阴平小道上立了一块写有“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预言的石碑,就把后来从此偷袭的邓艾吓了个半死。如果诸葛亮能够早就看出关羽兵败麦城的结局,提前派几个人,在芦苇丛中放一把火,还不得把潘璋、马忠之流烧个半死?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结语

魏延一反再反,会给人以信念不坚定、见异思迁的感觉,其结局能应验诸葛亮的预言与诸葛亮的安排有很大关系;关羽兵败,早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只是因为他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关系,不能说出结局,当然,诸葛亮不会神奇到能算出关羽是在“麦城”兵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1/33161.html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的相关文章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亲自去请了三次,态度非常谦恭、诚恳,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但是,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和诸葛亮联手的话 两人能击败司马懿吗

对如果庞统和诸葛亮两人联手,能打败司马懿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比如《三国演义》,很多人都在为蜀汉的灭亡而悲伤。所以,也有一些人在猜测,刘禅若是再努力一些,蜀汉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或者,最好是关羽还活着。甚至还有人说,刘备曾经是卧龙凤雏的智囊,庞统若不是死在了落凤...

申屠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申屠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新的帝王登基后,旧朝的臣僚被新的臣僚所代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申屠嘉,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人。秦末时期,申屠嘉跟随汉王刘邦对抗西楚霸王项羽,依靠战功不断升迁得以重用,相继担任队率、都尉等职,跻身中高级将领的行列。在汉惠帝时期升任为淮阳郡守,公元前17...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评论列表

紫兰
紫兰
34分钟前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对这篇文章中关于诸葛亮对关羽和魏延的预测与决策深感兴趣,诸葛亮的智慧确实非凡人所能及之处体现在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局势的判断上文中提到他看出并强调过荆州的重要性以及守荆州的策略问题也反映出他的深思熟虑然而对于个人命运的不可预见性使得即使是智者也难以完全掌控一切关于为何他能预知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却未能察觉我认为这并非是因为他在预言上的能力有所局限而是因为他无法改变某些人的性格和行为轨迹因此即使知道结果也无法做出有效的预判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文章值得一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