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25)39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羽和魏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诸葛亮在魏延投降时,作出了魏延“久后必反”的结论,并且在他去世后得到了验证。诸葛亮有这么神的本领,为什么没有看出让关羽守荆州会败走麦城呢?其实,诸葛亮都有了先见之明的判断,只是关羽、魏延两人的出身不同,对魏延的结局能说破,对关羽的结局是不能说破的。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凭什么说魏延必反?

关羽攻打长沙时,魏延造反杀死了长沙太守韩玄,协助刘备关羽的兵马取得了城池。诸葛亮却在之一时间里,作出斩杀魏延的决定,并且有三条充足的理由:一是不忠,拿着俸禄却杀其主公;二是不义,不帮主公守土却擅自献出地盘;三是有反骨,头骨长得不好,脑后生有反骨。

前两条理由,还可以说魏延的行事与刘备的仁义观有冲突,说得过去,但魏延一心投靠刘备也没有什么错。第三条理由,纯粹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了。诸葛亮为什么对魏延如此看不顺眼呢?在以上三方面的说词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名流,崇信“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讲究从一而终、忠贞不二,因此,他是看不得别人屈膝投降的,也极为看不起这样的人。而魏延,先是在襄阳时杀主献城,后又杀主献长沙,这种一反再反的人,在诸葛亮眼里是毫无信义可言,认为魏延的言行绝对不可信,只要后来遇到合适的时机,魏延肯定还要造反。在魏延第二次献城投降时,他就在诸葛亮的心里已经被判死刑了。

诸葛亮“不事二主”的思想,也体现在他后来的征战中,诸葛亮很少劝降、收降敌将,不像刘备那样用独到的识才眼光,感其心、用其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诸葛亮在收降敌将方面,大概最突出的算是收降姜维吧,是因为姜维能力超强,能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对上了诸葛亮的法眼,但他用的收降手段实在值得商榷。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是否看出关羽兵败麦城?

取得荆州,是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后最得意之一个目标,让刘备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地,占住了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拥有了发展的更大空间,刘备是倍加珍惜的。诸葛亮在帮助刘备实现了《隆中对》之一个战略目标后,却对如何拿下“暗弱”的刘璋,数年来一直苦无对策,直到庞统的到来和他再三的建议下,刘备开始了西进的步伐。

然而,庞统生不逢时,战死在了落凤坡。进退两难的刘备不得已急招诸葛亮率军来辅佐攻打益州。诸葛亮受命之际,把荆州交给关羽时,就察觉出了关羽守荆州策略的不对路。关羽是一名武将,对刘备哥哥的托付,自然是“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诸葛亮仅凭这一句话,就断定了关羽守不住荆州。武艺高强,可以攻城掠地,但在谋士如林的吴、魏方面,面对“以文抑武”的策略,关羽就会吃败仗。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果然,孙权积极地发动了“以文抑武”的各种策略,可谓是用尽手段,尤其是孙权为子求亲的手段,可谓是在计谋上用到了极致,也表明了孙权试探的底线。结果,关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这种侮辱人的话,让孙权彻底翻了脸。当然,关羽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诸葛亮的耳朵里,诸葛亮在大惊之下,意识到了关羽没有深刻领会他“东联孙权、北抗曹操”的精神实质,惹恼了孙权,关羽是必败无疑。

诸葛亮能够判断出关羽失败的结局,却因为鞭长莫及而无能为力,只能把这个不愿看到的结局苦埋心中。那么,诸葛亮能否提前看出关羽兵败麦城呢?这一点上,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算不出看不到的,否则,就像他在阴平小道上立了一块写有“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预言的石碑,就把后来从此偷袭的邓艾吓了个半死。如果诸葛亮能够早就看出关羽兵败麦城的结局,提前派几个人,在芦苇丛中放一把火,还不得把潘璋、马忠之流烧个半死?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结语

魏延一反再反,会给人以信念不坚定、见异思迁的感觉,其结局能应验诸葛亮的预言与诸葛亮的安排有很大关系;关羽兵败,早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只是因为他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关系,不能说出结局,当然,诸葛亮不会神奇到能算出关羽是在“麦城”兵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1/33161.html

“诸葛亮能知道魏延久后必反 诸葛亮为什么看不出关羽败走麦城” 的相关文章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刘备去支援徐州牧陶谦时,点名让赵云陪行是为什么?

刘备去支援徐州牧陶谦时,点名让赵云陪行是为什么?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贼管亥围困,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向刘备求救,刘备发兵救援,带着关羽、张飞,和太史慈一起杀退了黄巾贼,救了孔融,随后,孔融游说刘备去救被曹操重兵围困...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刘备为什么要传位给刘禅 刘备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的一种,...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雍正在位时期做的那么好 雍正名声为何那么差

清朝的雍正皇帝为何名声差?强迫读书人互相指责,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怎么好,这大概和他残酷对待兄弟手足和逼压官员士绅纳税有关。不过雍正也是个很有趣的皇帝,在对待某些敌视他的官员士绅方面,雍正不像他的父亲...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相交为友...

吕岱:东吴重臣、将领,一生戮力奉公,为东吴开疆拓土

吕岱:东吴重臣、将领,一生戮力奉公,为东吴开疆拓土

吕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