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30)390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自古都不乏忠臣。东汉著名的古文学家马融曾编著一部《忠经》,直言: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把“忠”的思想列为更高尚的道德。正因为此,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每逢磨难,总有一大批臣子恪守忠贞之心,为后世敬佩。例如,两宋年间的岳飞,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朝末年的史可法等,这些忠臣,堪称民族的脊梁。然而,相比于岳武穆、文忠烈、史忠靖三人,隋朝忠臣尧君素的名气却小得多。在笔者心中,在隋朝灭亡的阴霾下,尧君素算得上一缕耀眼的阳光。

一、隋朝末年叛臣多

在和平年代,“忠臣”的反面,毫无疑问是奸臣。但到了山河破碎,天下倾覆的时候,和“忠臣”相对的,则变成了“叛臣”。而隋朝的叛臣,不可谓不多。

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雄心勃勃,先后做了三件大事,分别是兴建洛阳皇宫、开凿大运河、远征高句丽。前两件事情使百姓难以承受严苛的赋役,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而后一件事情则让隋朝彻底失去了士大夫们的支持,于是天下大乱,难以收拾。

众所周知,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先起义,而后项梁、刘邦等农民起义军席卷天下,秦朝之灭亡,灭于农民之手。隋朝则不同,隋朝虽然被农民起义军削弱,但最终是灭于隋朝臣子之手。

隋朝大业七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邹平(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起义,但多次被官军打败,随后,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围攻隋朝首都洛阳,这才真正点燃天下大乱的引线,而后,窦建德、杜伏威、瓦岗军等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原隋朝臣子们纷纷掌控大局,成为真正灭亡隋朝的“罪魁祸首”。

二、我欲挡李渊去路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尧君素是何许人也,根据《隋书》记载: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以左右从。及嗣位,累迁鹰击郎将。

尧君素是河南汤阴人,若干年后,这里也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出生地。从上述这段话可以看出,尧君素是隋炀帝的潜邸旧臣,早年就跟随杨广左右,等杨广登基后,尧君素屡有升迁。

尧君素在隋炀帝时期也是名臣,他治军严格,隋朝末年,随着朝廷式微,隋朝官军各部都有私自逃跑的士兵,包括杨广最精锐的骁果军,也经常有人叛逃。但唯有尧君素麾下的将士们没有一个逃跑者。史载“君素所部独全”。可见,在治军方面,尧君素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虽然尧君素也算一代名将,但很不幸,他遇到了另一个时代枭雄——李渊。

隋炀帝时期,唐国公李渊奉命担任晋阳留守,公元617年,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在晋阳(太原)起兵反隋。李渊为了能够顺利站稳脚跟,做了两个重大决定,之一时候派刘文静秘密出使东突厥,获得东亚霸主东突厥的支持;第二是把攻占长安作为目标。

众所周知,隋朝的国都在洛阳,若要反隋,攻占洛阳毫无疑问是首选。但李渊认为,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正在洛阳附近和隋军(王世充)相互攻伐,如果此时去攻打洛阳,如入龙潭虎穴。而长安是汉朝故都,若占领长安,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还能避开中原的各大势力。

但是,在李渊从晋阳向长安进军的路上,遇到了驻守蒲州的尧君素。

李渊起兵后的之一战,是攻打霍邑(临汾),霍邑守将宋老生被李渊的大军轻松拿下。而后,李渊开始攻打潼关,驻守潼关的是另一位隋朝名将屈突通。屈突通和李渊对峙了近一个月,最终因偷袭李渊,被李世民麾下大将段志玄打败。接下来,李渊在攻占长安之前,面临最强的敌人就是尧君素。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尧君素知道李渊兵强马壮,又急着攻占长安,因此扎紧篱笆,加固城墙,和李渊打持久战。李渊十分着急,先派遣大将吕绍宗率兵攻城,结果吕绍宗惨败。李渊又派大将韦义节攻城,最终还是未能攻破蒲州城门。

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隋书》)

李渊本想一鼓作气,打通从晋阳到长安的通道,可没想到尧君素死守城门,就像一根楔子,牢牢地钉在黄河东岸,让李渊进退两难。

为了说明尧君素防守蒲州的不易,笔者做一个对比分析。当初屈突通镇守潼关,尧君素镇守蒲州。屈突通被李渊打败,后来几经周折投降了李渊,并且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在凌烟阁排名第十二,可见屈突通的实力并不弱。面对强大的屈突通,李渊尚且能够轻松夺下潼关,但李渊却夺不下尧君素镇守的、孤立无援的蒲州。说明尧君素的实力和决心远在屈突通之上。

三、谁都别劝我投降

尧君素最让人敬佩的是,他明知毫无胜算也要玉碎的心态。他先后拒绝了三波人的劝降。

(一)面对屈突通劝降:你还有脸来?

上文说到,李渊在潼关打败屈突通,屈突通并未立即投降李渊,而是逃到蒲州。屈突通见到尧君素后,感觉十分委屈,竟然号啕大哭起来,惹得其他将领也跟着一起哭泣。

屈突通只得退下,后来投奔了李渊,成为了唐朝开国名将。

(二)面对李渊的招降:君素卒无降心

李渊攻不下蒲州城,只得将城池团团围住,以防尧君素向外界求援。尧君素有勇有谋,他见蒲州被围得像铁桶般,想了一个办法。

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尧君素做了几只木鹅,把求救信塞到鹅的脖子里,让鹅顺黄河而下,把信带出城。因为黄河下游有大隋的守将,一旦被他们发现这只木鹅,肯定能收到这封信。

这个说法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这一招的确骗过了李渊,木鹅顺利沿黄河漂下去,被下游的河阳守将截获,看到求救信后,立即快马加鞭送到了洛阳,交给了越王杨桐。

杨桐得知蒲州的情况年后,叹息不已。但当时洛阳和瓦岗军交战,杨桐亦抽不出兵力前去增援,只能封尧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然后秘密派人去慰劳尧君素。不管是封官,还是慰劳,都是花架子,尧君素要的是援军。此时的尧君素城中缺粮,将士们也多有死伤,没有援军和粮食,毫无出路。

正在此时,洛阳的庞玉(监门直阁)、皇甫无逸(武卫将军)二人投奔李渊,李渊派这二人去劝降尧君素。

庞玉和皇甫无疑是代表李渊前来招降的,而且,开出的条件也很优厚:

俱造城下,为陈利害。大唐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之一,到蒲州城下劝降,态度诚恳。

第二,答应赐尧君素金券。

第三,承诺保城内将士们不死。

面对李渊的招降,尧君素意志坚定,他没有心动,《隋书》云:

“君素卒无降心。”

其实,尧君素此时已经困守孤城,如果再消耗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但他拒绝投降,理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忠!

(三)面对妻子的劝降:亲自射杀

尧君素的妻子对城内的情况一清二楚,听闻李渊派人来劝降,被尧君素拒绝,心急如焚。于是亲自来到城墙之下,昂首对尧君素说:“夫君,大隋朝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你这样苦苦支撑,不是自取其祸吗?”

尧君素站在城墙上,听到妻子的话,十分恼火,一边骂道:“天下大事,岂是你们妇人所知道的。”一边从腰间取出弓箭,对着妻子射出一箭,妻子应弦而倒,命丧城内。史载:

其妻又至城下谓之曰:“隋室已亡,天命有属,君何自苦,身取祸败。”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这件事是尧君素最引起争议的地方,他之所以射杀妻子,无外乎两点原因:

其一,妻子作为自己人,竟然在城墙下公然提出大隋朝要灭亡,劝他归降唐朝。尧君素素来治军严格,如此动摇军心,就算是其他将领,恐怕也会被尧君素当场杀掉,何况是枕边人。也许,尧君素杀妻,内心是悲痛的,但他是一个军人,蒲州城内的主心骨,为了军心,他必须这样做。

其二,尧君素知道蒲州城注定是守不住的,他之所以死守,是因为恪守内心的那份忠贞。《隋书》也说: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君素亦知事必不济,然要在守死不易,每言及国家,未尝不歔欷。尝谓将士曰:“吾是籓邸旧臣,累蒙奖擢,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既然蒲州注定守不住,那将来城破,他的妻子注定无法避免被唐军所辱,因此尧君素主动杀掉妻子,以免发生让自己难堪的一幕。多年以后,明朝的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崇祯帝)让周皇后自尽,拔剑砍杀自己的女儿,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不管从军法、还是情感方面,尧君素杀妻子虽然残暴,但并非不能被理解。

四、吾当断头以付诸君

天下大乱,隋炀帝仍在江都享乐,对大隋江山已经“放弃治疗”,洛阳城外的战鼓声震耳欲聋,蒲州城内却一片死寂。

粮食吃完了,杀战马,战马吃完了,吃树皮、吃一切能吃之物。军人能如此,百姓怎么办?

人不聊生,男女相食,众心离骇。(《隋书》)

百姓断粮,发生了惊世骇俗的一幕:吃人。于是,百姓和将士们不再相信尧君素,不再相信大隋朝。

一个多月后,蒲州城内发生一件诡异的事情,当日在蒲州城门口出现一道白色的长虹,夜里,有消息传来:尧君素被他身边的士兵杀死了。

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隋书》)

当年李渊驻守太原,其次子李世民劝李渊造反,李渊犹豫过,《新唐书》说“高祖初阳不许”,但最终还是决定背叛隋朝。

当年,宇文化及随隋炀帝在江都,司马德戡等人想发动政变,宇文化及犹豫过,《资治通鉴》说“化及性驽怯,闻之,变色流汗,既而从之”,但与文化及最终还是背叛了隋朝,发动江都之变,杀掉了杨广。

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尧君素身上时候,尧君素没有犹豫,即使他已经断粮、他已经失去将士们的信任,他已经身临绝境;他仍然没有选择背叛隋朝。他只要选择背叛隋朝、投奔李渊,他就能脱离困境,但他仍然没有选择背叛。因为尧君素向做一个忠臣。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忠臣死社稷,尧君素做到了。

五、疾风识劲草

随着尧君素被杀,蒲州城终于被李渊攻破,此后,李渊顺利占领长安,第二年建立唐朝。在巍巍大唐之下,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尧君素,但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把他忘记。因为从李渊起兵的那一刻起,李世民就紧跟李渊,李世民敬佩尧君素这样的忠臣。

20年后,也就是贞观十二年,李世民从洛阳回长安,经过河东地区,在路过蒲州时,尧君素当年的事迹再一次引发李世民的感慨。《资治通鉴》记载:

戊寅,诏曰:“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

李世民的这道诏书,可分解为三部分来看:

之一,隋朝末年的鹰击郎将尧君素,如 “桀犬吠尧”一般。

“桀犬吠尧”,字面的意思是说夏桀养的狗对着帝尧叫嚣。实际上是说臣子只知道听从暴君的指令,不分善恶。

李世民的这句话,事实上是给尧君素定下基调:尧君素是反抗李唐的人。

第二,隋朝末年的各地臣子纷纷择良木而栖,投靠我唐朝的不在少数,尧君素却不这么做。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尧君素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显示出了他的本心。文中提到“岁寒之心”,《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中有同样的用法: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这里,“岁寒之心”比喻忠贞不屈的节操。

这段话是李世民在上一段给尧君素定基调的基础上,重新肯定尧君素是隋朝的忠臣,特别对尧君素的品质非常赞赏。

第三,追赠死去20年的尧君素为蒲州刺史,给他名分。并且下令寻找尧君素是否还有子孙,如果有的话给予厚待。

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伟大的帝王,他对尧君素的评语的确非常客观,对尧君素是忠臣也毫不避讳。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屈原、岳飞、文天祥、方孝孺、于谦、史可法,他们都是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然而,作为隋朝末年的大忠臣,尧君素虽然是隋末阴霾下的一缕阳光,但知道这缕阳光的人却很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1/33939.html

“历史上的尧君素是什么样的?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 的相关文章

都是建立政权,为何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失败了?

都是建立政权,为何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失败了?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顺政权,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别的朝代,他是唯一的一个由农民起义军骨干为核心建立的王朝,并最终由农民起义军推翻。也就是兴于农民起义,成于农民起义,且亡于农民起义,是历史上各朝代中的唯一。在明朝前后的王朝,很多是因农...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顺治活到24岁就去世 顺治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当我们回看我国历代王朝的是是非非,总会不禁感叹历史的伟大。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共经历十二代帝王,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康熙、雍正、乾隆,...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身为建文帝之子却被囚禁55年

纵观中外历史,为了成为帝王,可以不顾亲情,为皇位斗得头破血流。但最终胜利者只有一位,更多的人以失败告终,结局悲惨。也有很多人并不想得到皇位,但只因生于帝王家,被迫卷入政治斗争。“高墙庶人”朱文圭就是如此,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选择远离皇家,做一个普通人。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魁首,是文坛领袖。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他是一个风流才子,流连烟花柳巷,与秦淮八艳是好朋友。后来他明媒正娶秦淮了八艳之一柳如是。柳如是是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才学,有气节。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为什么赵云没有斩首过一流大将,却有着“一吕二赵”的说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属于蜀汉的五虎将之一。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尤其是赵云的武力值,可以说是很强的。三国时期也有关于这些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