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手握大军造反 吴三桂为什么不能恢复汉室
对吴三桂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吴三桂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他虽在军事方面非常出色,可是干的事却不怎么样。身为大明朝的忠臣良将,却在明朝危难之际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为借口,将清军放进了关,使满清得以长驱直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后来更是成为了剿灭大明残余势力的“先锋”,为清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吴三桂也获封“平西王”。
可惜的是,在天下太平后,康熙帝并没有让他继续享福,磨刀霍霍准备削番,面对如此不利的境地,吴三桂再次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尽起30万精锐大军,打着“反清复明,恢复汉制”的旗号,向清军发起了进攻。奈何,与清军苦战八年,吴三桂最终功败垂成,身死族灭,也没能恢复 *** 天下。其实这是因为成大事的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吴三桂都不具备。
首先是天时。吴三桂自从倒戈成为了大清的马前卒,到后来被封为“平西王”,这些角色扮演一直是吴三桂一生的诟病。作为崇祯倚重的大臣,帮助大清打 *** 汉臣,吴三桂的口俾非常差,这次虽然又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他根本就不是真心想要恢复 *** 天下,而是因为康熙的削藩政策损害了他的利益,因为撤藩之一个要撤的就是他吴三桂,做惯了呼风唤雨的平西王,如今要被削,因此他便决定赌一把——跟康熙宣战。而这个时候,其实早已没有当初时的 *** 对反清复明那么强烈了,也就是说,没有具备天时这个有利因素了。
其次是地利。吴三桂在云南杀了朝廷的命官——巡抚朱国治后,就率兵出云南,经贵州,直接进入湖南,这一路响应他的人还真不少,原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然而没有想到竟然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整整八年。之后,吴三桂就在湖南与康熙的大清对峙,只为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虽然湖南是连接京广的必经之道,也是战争重要之争,但是康熙就跟吴三桂一直对峙,这样的环境下,吴三桂占不到地利,因为上前无法出击,退后就像是悬崖,无奈下,吴三桂就在衡阳匆匆称帝,上演了一场闹剧。
第三是人和。吴三桂打出的口号虽然是“反清复明”,看似是师出有名,但实际上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他之所以选择谋反,并不是为了恢复 *** 的天下,而是因为削藩导致自己走投无路了,清朝的统治阶级威胁到了他的利益,因此迫不得已才选择造反。如果普通百姓不响应,一般来说这种造反很难成功,除非是他的武力强到清朝无法抗衡,凭借武力一举拿下清朝,可是吴三桂手中的兵和清朝的士兵是没法比的。
而且为了让康熙分身无术,吴三桂联合多人造反,尚之信、耿精忠、孙延龄、王辅臣等等,可以说是烽烟四起,然而康熙却暗中对其他人采取了安抚政策,一心一意对付吴三桂。那些曾经相信吴三桂会恢复大明王朝的江山的人,最终也看到了他的真面目,那就是他本人想做皇帝,这样一来,让那些原本看好他的人,也逐渐看清了他的狼子野心,最终纷纷离开了他。
由此可见,吴三桂连三个成事的主要因素都没有,哪有机会成功呢?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吴三桂都绝无可能造反成功。吴三桂之败,看似败于军事,其实败于他举起的那面貌似正义的“复明” 大旗。他事明叛明,还亲手用弓弦绞死了南明永历帝,当他为情势所迫起兵反叛清廷时,却又树起了一面“反清复明”的虚伪大旗,还蛊惑天下苍生要恢复汉家江山,导致他在民间的口碑极差,试问天下的 *** 还有谁信他呢?
而且“三藩之乱”说白了,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百姓,康熙帝下旨削藩才是导致他们造反的原因,他们造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藩王地位,所以也就有了吴三桂“划江而治”的谈判要求。以这样自私的目的起兵造反,终究是难以获得汉家百姓的支持的,所以吴三桂的军队是越打越少,而“恢复 *** 天下”,也只是吴三桂为自己起兵造反找的借口,他的汉奸身份注定了百姓不会誓死追随他。
这样的人,莫说手握数十万精锐,就是坐拥百万大军,没有民心所向,也是恢复不了汉室天下的。正所谓“失道寡助”,生性反复无常的吴三桂,其败早已注定。只能说吴三桂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