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诗词文献9年前 (2015-12-18)1360

高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古代的文人墨客自幼自幼读书破卷,所图的不过是出人头地,官拜当朝。

但从小到大,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高适就属于后者。

很多人都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指文学艺术方面,而是指为官之道。

高适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那些难以拜官的唐朝诗人可以借鉴的一个完美例子,即使是放在今天都颇有指导意义。

与大部分人一样,高适在幼时专注于学习,没有天纵之资,自然没有什么名气。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在二十岁时,高适满怀信心地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资质平庸的他怎能与那个黄金时代的各大才子相比,自然不出意料地名落孙山。

现在的我们看得清楚,但高适当时却是信心满满,在这样的打击下仍心有不甘,于是心有不甘地向当朝权贵投递诗作,结果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当时长安才子之间的差距。

于是高适只能灰溜溜地提起包裹,离开长安。离开长安时,当时文人入仕的三条路径,科举、制举高适都已经尝试过,受祖余荫的机会也已经被同族兄长使用。

往日显赫的家庭早已没落,无处归去的他选择在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陇亩,自给自足。

与大部分号称归隐山林、自种田地的诗人不同,高适乃是亲力亲为,认认真真地种植庄稼,而非将大部分计划停诸口头。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在种田的八年里,高适默默努力,等待机会。他的诗名渐远播,但自己也一度因为过于贫穷险些乞讨。

一次,当时的著名琴师董庭兰曾慕于诗名前来拜访,高适甚至没有钱招待。但是在送别时,高适写下了千古名篇《别董大》。

诗中有着对董琴师的殷切祝愿,但更多的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终于,高适等来了自己的机会。

经历了八年耕作、三年燕赵漫游,游览胜地、深入边塞,他身上的书生酸腐气一洗而尽,诗名却一升再升。

再次科举落榜之后,高适没有一点悲伤,大袖一甩头也不回地踏上边疆立业的道路。在契丹进犯大唐时,高适毅然从军。

在边疆的那几年对高适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反而使他的诗名略有增进。回到中原,恰逢被放还的李白及同游的杜甫。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当时李白已经很有名气了,杜甫还籍籍无名。李白对杜甫的诗歌爱搭不理,高适却颇为关心。

三人一同骑马去野外游玩,白日放歌纵酒,夜晚同榻而眠,这些在杜甫当时的诗作里都能找到。

没有人能想到一同郊游的三人中,一个是浪漫主义扛鼎者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巨摩诗圣,最后一个则是边塞诗歌的大拿。

分别之后,自然要继续努力。经人举荐,凭借着边疆建功,高适成功踏入仕途。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是高适一生的转折点。

随后的几年里,高适仕途平平无奇,不温不火,直到五十二岁时,安史之乱爆发,高适被任命为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驻守潼关。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潼关

第二年,潼关陷落,高适随朝廷前往成都,官职再次上升。同年十一月,永王李璘谋反,邀请之下,李白竟然头脑发热,站错阵营,选择辅佐永王,甚至写下歌功颂德之诗作。

十二月,高适奉命讨伐永王,曾经的好友,同为“诗坛三剑客”的二人最终站在了对立面。

有朝廷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谋略,没费多少工夫高适就打败了李璘,李白因为辅佐的原因也被收押狱中。

面对李白的求救,高适置之不理;李白第三任妻子来求,高适避而不见;之前与李白来往的书信也全部烧毁。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高适没有施以援手,自己的仕途没有收到一丝影响,与李白的关系自然也断了。

第二年,高适参加了自己生命中最残酷的一场战役,那便是解除睢阳之围。也是在此战中,他又一次得到了铁血将士的好感。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在安史大军铁蹄之下,睢阳被团团围困,城中将士、百姓拼死防守不肯投降。时间一长,城内粮食消耗殆尽,接下来的守城之战惨绝人寰。

《旧唐书》记载,当时的睢阳城内,家家一度易子而食;《新唐书》记载,为了保全有生力量抗击敌军,城内百姓与将士甚至将战马、尸体全部当做口粮。

等到援军到达,白发斑斑的高适出现在鲜血横流的战场上时,城墙已破。七千将士与众多百姓只剩四百人,如此可怕忠勇令敌人都为之震颤。解除睢阳之围后,高适已经五十四岁高龄。

之后五年里,高适遭贬官、被外放,但在唐朝那时的朝廷局势之下已经极其稳定了。又过了三年,高适去世。朝廷感念于生前功绩,朝廷追赠三品职位“礼部侍郎”,赠谥号为忠。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相较于其他唐朝诗人,高适无疑是找对了自己路子。虽然五十岁前基本碌碌无为,但在五十岁后诗名远播、高官厚禄、受人尊敬。他有生存官场的智慧及与人相处的才干,这都离不开前半生的积累。

用默默无声的积淀换来平庸资质下的高官厚禄,这是其他诗人没有做到的。以布衣之资官拜三品,甚至谥号为“忠”,高适的成功足以为万世借鉴——机会永远留给肯动脑、多做准备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7046.html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的相关文章

穆春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位

穆春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位

穆春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遮拦,江州人氏,原是揭阳镇富户,与哥哥穆弘同为当地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位,上应地镇星,担任步军将校。征方腊后授武奕郎,后辞官返回揭阳镇。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穆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说中,揭...

韩滔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二位

韩滔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滔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滔,是《水浒传》人物,东京人氏,官至陈州团练使,武器是枣木槊,人称百胜将,清剿梁山泊时被刘唐等人捉拿,降服梁...

于仲文简介:隋朝名将,撰有《汉书刊繁》30卷与《略览》30卷

于仲文简介:隋朝名将,撰有《汉书刊繁》30卷与《略览》30卷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字子文,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安昌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

戴胄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奏疏两篇

戴胄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奏疏两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戴胄(?-633年)...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

《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