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创作于什么时候?杀掉韩信,刘邦后悔了吗?
刘邦挥泪创作《大风歌》,是因为他对诛杀韩信之事感到后悔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这首诗歌创作于高帝十二年,当时刘邦讨灭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率领军队回师,途中路过他的家乡沛县。刘邦在沛县停留了半个多月,每天都与父老乡亲纵酒畅饮,他们谈论从前的旧事,既为沛县豪杰们的出人头地而感到高兴,又为如今的物是人非而感到伤感。
煽情之际,刘邦老泪纵横,创作出了传唱千古的《大风歌》。
与父老乡亲饮酒作乐时创作出来的诗歌,整篇都没有提及到沛县的昔日旧乐,可以说刘邦落泪,不是因为与家乡、昔日故人久别重逢而激发出的思乡之情。整篇诗歌的重心在最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拥有一片极不稳定的江山,却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这才是刘邦伤感和落泪的原因。
了解高帝十一年和十二年发生的事,你就明白了。
高帝十二年前后发生了什么?
天子也有烦恼,所以天子也会伤感,也会落泪。
刘邦击败项羽后一统天下,登基为帝,他已经攀登到极点了,又有什么烦恼能让他落泪呢?
拿下了天下,并不代表就能坐稳天下。高帝五年,刘邦一统天下,此时的他得意洋洋,以为美好的生活就在未来。然而好景不长,从高帝七年开始,韩王信、陈豨、韩信、英布相继叛乱,刘邦骑在马背上得到了天下,现在又要重新骑回马背去安定天下。
高帝十一年,北方陈豨的叛乱还未平定,淮南王英布又在东南方发动叛乱。此时的刘邦卧病在床,他已经因为年老和疾病而精力不支,把政事全都推给了吕雉。然而处理叛乱的事务是很棘手的,也是非刘邦处理不可的。
就像是一个贪睡的人讨厌每天凌晨5点的闹钟声,这些让人烦心的政事,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折磨。他干脆抛下一切,深居禁宫之中,谁也不见。
形势严峻,大臣们忧心仲仲,却连刘邦的面都见不到,计策该由谁决策呢?你这个甩手掌柜当得倒开心,下面的人可被你弄得苦不堪言。某一天,急得没了办法的樊哙带领一帮大臣闯入宫中,他们直接向刘邦的寝宫走去,樊哙一马当先放倒了门口的守卫,直接推开大门会见刘邦。
此时的刘邦,正枕在一个太监的腿上,樊哙见此情形不禁失声痛哭地说道:“当年我等与陛下南征北战打天下,那时的您是何等的壮伟!如今天下已定,您为何又显现得如此疲惫?陛下病重,外事不绝,大臣们惶恐不安,陛下不与臣等决策事务,就只想着和一个太监一起等待死亡的来临吗?”
刘邦无奈地笑了笑,清闲的生活结束了,又要去处理那些糟心事了。
无助的皇帝
刘邦目前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让他再御驾亲征了。太子刘盈已经长大成人,是时候该让他替为父分忧了,于是刘邦决定让刘盈带领将领们去平定英布之乱。
刘盈的师傅们得知了这个消息,都大惊失色。在这几年,刘邦一直都想改立刘如意做太子,刘盈的地位早已是岌岌可危,他若是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可是很危险的。
刘盈已贵为太子,地位已不能再提升了,若是此次讨伐英布成功,最多只是得到几句夸奖。若是失败了,就能让刘邦找到改立太子的完美理由,于是师傅们让吕雉出面在刘邦面前推辞这件差事。
吕雉就每日每夜在刘邦面前哭着说:“英布是天下猛将,他善于用兵是出了名的。将领们曾经与陛下平起平坐,大多桀骜不驯,让刘盈带着他们去攻打英布,无异于让弱小的绵羊去驱使凶狠的猛狼。陛下虽然卧病,只需在帷帐之中护军,将领们就不敢不尽心尽力。陛下虽然身体有恙,也当为妻子儿女再振作一下!”
刘邦知道吕雉的话是谁教的,他怒气冲天地说道:“就知道这小子不成器,还得老子自己来!”
英布之所以敢叛乱,就是认为:“如今韩信、彭越纷纷殒命,汉朝已经拿不出能与我为敌的将领了。刘邦身体不好,必然不会御驾亲征,若是派其他将领过来,就是给我送人头!”英布坚信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刘邦,必定不会御驾亲征。
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刘邦御驾亲征,只与英布交战一场就大获全胜,在战斗的过程中,刘邦中了一箭。
年老 重病,现在又中了一箭,这是很要命的,刘邦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回到长安后就长卧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当然这是后话。
结语
刘邦回到沛县时,向南逃窜的英布败局已定,叛乱的诸侯王都接连被伐灭,然而天下还是动荡不安!
此时的刘邦,很无助,很伤感。拥有了整个天下,却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它,他的子孙后代也未必能坐稳天下。谁都靠不住,英布在东南方摇动了一角,他就得亲自披甲上阵,撑着最后一口气御驾亲征。
樊哙、灌婴、周勃等人,在英布眼里就是无名小辈,在刘邦眼里,他们也不是能担当大任的人才。
刘邦手下曾有一个人才,人称他是“国士无双”,然而就在高帝十年,他被吕雉斩杀在长乐宫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若是再有一个韩信该多好啊!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