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6)461

你知道魏源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魏源,原名远达,又称默深,清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现在,人们了解魏源,多因魏源的名著《海国图志》,他一生之成就,也在于此。

1840年,英吉利的炮弹轰掉了清朝的“门牙”,惊醒了诸多仁人志士,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皆在其列,受此打击,魏源愤而著述,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说,并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可以说,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再说魏源,他出生之时,“康乾盛世”刚好走向终点,迎来的是逐渐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所著《海国图志》本是良药,却在当时的环境下未能发挥济世之功,以夷变华的“天朝心态”让朝野上下对《海国图志》嗤之以鼻,不仅被国人视为“祸国殃民之作”,满朝文武更是将其斥之为“长洋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魏源本人更是被污蔑为“汉奸卖国贼”。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魏源本人以及其提出的学说主张,乃至他所著的书论,并未受到重视,睁眼看世界的之一声凄厉呼喊,掀不起半点波澜。

然而,吊诡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却在日本大放异彩,不仅再版数十次,而且以福泽谕吉、伊藤博文等日本维新人士,读罢此书,便纷纷抛弃儒学,转而学习西方经典,民间学习西方的热情更是势不可挡。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认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是“不龟手之药”。

或许,每个荒诞的时代,都盛产“魏源式”的悲剧。满腹才华却生不逢时,一腔抱负却未能施展,魏源的悲苦在于他穷极一生矢志救国,可无济于事徒劳无功,爱过心切直至使出浑身解数,如夏剑钦在《魏源传》中的评价:

综观魏源一生,他从理学家转而为汉学家,从幕友转而为亲民官,从解经笺诗的通儒转而为关心水利盐漕的实干家,从忧时忧民的学者转而为放眼世界的先驱,都充分显示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勤学苦读,少有抱负

在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木结构四合院,魏源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1794年4月,魏源出生于一个不太富裕的封建仕宦家庭。

祖父魏志顺,一隅地主,隐居不仕,乐善好施。父亲魏邦鲁,历任江苏嘉定、吴江等地巡检、宝山水利主簿等职,官位不高,也手握一方实权。

魏源幼年性格沉静,喜欢 *** ,“默好深湛之思”,故字默深,这样的性格是很适合读书治学的,祖父很喜欢他,曾对家人说:这个孩子性情、体貌异乎寻常,应按超常儿童来培养他。

果不其然,魏源在少年时便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常常足不出户,闭门苦读,“夜手一编,渐晤达旦”,七岁入私塾,九岁举童子试。刻苦程度让人咋舌,时常因为闭门太久,出门时,家中的狗都不认识,吠叫不止,史料中有载:

就局一室,偶出,犬群嗥。

1810年,15岁的魏源参加乡试,考中秀才,自后,研习经史,后到邵阳县城学宫读书,以成绩优异得到助学食米津贴。17岁,他在家乡设馆授读,成为塾师。

十多岁的魏源便已经颇有才名,远近乡里皆知,慕名前往的学童日益增多,他故居的楹联如“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世方”;“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澹泊以明志;平易而近人”;“尽交天下士;长读古人书”等,都是魏源当时自撰自书,多见“天下”、“谋世”“修身”等词,可见少年时的魏源,便已抱负远大,一腔赤忱。

在那期间,魏源还有不少诗作,大都描述故乡风土人情,19岁那年,他与同邑扬州通判严安儒的女儿订婚,在他诗中也有记载:

今晨瓮渌变,色忽桃花如……邻媪来贺瑞,喜溢东墙隅。阿母笑留客,倒酌颜回朱……明春娶儿妇,更酿百瓮酥。——《村居杂兴》

游学京师,潜心经史

1814年,魏源随父入京,一路游学。

彼时清一朝已是腐败不堪,民间怨声载道,河治不修、水患严重,致使中原一带满目荒凉,魏源看在眼里,无数隐忧写进诗中:

“千里河南北,高下寸地无”;“至今禾麦地,极目森蒿藜”。

加之官府横征暴敛,天灾人祸,使黄河两岸饿殍枕藉,白骨遍野,饥民无数,百姓没有粮食可吃,只好吃树根草皮,好些人吃了毒草中毒身死。清廷官吏对此却熟视无睹。政治腐败的现状,民不聊生的惨相,深深地触动了这位北上京师、怀抱蚊龙入海之志的湖南青年:

明知麦花毒,急哪择其他。食鸠止渴饥,僵者如乱麻。

他跟随父亲一路寻访古迹,缅怀先烈,现实的惨痛让他无限抵触,甚至将锋芒直指清廷当权者: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痌瘝苟不廖,尧禹亦何为!

不能治世疗养民生疾痛,何以为圣君贤王?或是这个时期,强烈而惨痛的现实给予的“升维打击”,让魏源开始有了提倡“经世致用”的想法,他希望出现更多的社会英才,对现实社会进行改革,驱走凋敝,换来天地辽阔山河揽胜:

何不借风雷,一壮天地颜。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到达京师后,魏源先从胡墨庄治汉学,又随姚学塽治宋学,学而存疑,疑而追思,他虽通晓汉学、宋学,但后来对两者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汉学引导人们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名物训诂,繁琐考证:

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

认为宋学引导人们高陈义理,空谈心性:

动言万物一体,而民瘼之不求,吏治之不习,国计边防之不问。

事实也如此,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从先秦迄于晚清,中国文人两千多年大都在吃老本,匈奴入侵、五胡乱华、蒙古灭南宋,满人入中原,汉宋那一套孔孟仁义总能很好的将“马背上的水手”同化,于是多少读书人都产生了一种美丽的错觉,传统儒学足够精粹,治世安民拨乱反正,足可以应变裕如了,于是大把的文人不思革新,要么一头扎进尘封的故纸堆,要么干脆仰头大睡。

魏源对此看得透彻,他深知“腐儒”之学在当下于国计民生无补,于治国安邦既无用又无实,经过比较,魏源抛弃了汉学的繁琐、宋学的空腐,而转向经学,提倡经世致用。

在京几年间,魏源一边研习经史,一边广交文人学士。

他与状元陈沆切磋“朱子学”,同董桂敷共同研究古文辞,和陈奂等一起探讨汉学,还常和龚自珍、林则徐、陶澍等人在一起饮酒赋诗,切磋学问,一时之间,名满京师,士大夫争相结交。

这种宽泛的师友关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魏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会考失利,直抨弊政

1825年,魏源32岁时被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延聘为幕僚,这或许是他首次踏上仕途,在此任上,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有了实践的机会。

他力主改革漕运,以海运代漕运,并撰写了《筹漕篇上》、《筹漕篇下》、《复魏制府询海运书》等文,代贺长龄编纂了《海运全案》专辑,代撰了序、跋,全面揭露漕运之弊,指出海运势在必行。而这一主张,得到了清 *** 的采用,其正确性也得到了证明。

牛刀初试,小有成绩,更加肯定了他“经世致用”的思想。1823年,魏源应礼部,之一次参加会试,由于未按科举制度的繁琐文风答卷,未被录取。1826年,他再次参加会试,此次评卷人正是其业师刘逢禄,刘逢禄对他非常推崇,称其试卷“经策奥博”,称其为“无双国士长沙子”,然而因试卷触及时政而未被录取,与之有相同命运的还有龚自珍,刘逢禄十分惋惜而写下了《两生行》一诗,龚魏二人自此齐名。

三年后,时年36岁的魏源第三次参加会试,仍未中,按例捐官,授予内阁中书舍人。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此后,魏源一心扑在实政之上,对漕、盐、河、兵等皆有针对性建树,与此同时,还形成了抨击时政、革除积弊的改革思想,使他不仅成了务实的改革者,也成了卓越的思想家。

他对清王朝的腐败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 战争前,他在一首题为《江南吟》的诗中刺诉清官员的腐败:

边臣之瘾日养痈,枢臣之瘾曰中庸。儒臣鹦鹉巧学舌,库臣阳虎能窃弓。。。。。。。

在《明代食兵二政录叙》中揭露了清朝的种种积弊:

黄河无事,岁修数百万,无一岁不虞江患,无一岁不筹河费,此前代所无也;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漕、鹾以此日敝,官民以此日困,此前代所无也;士之窍而在下者,自科举则以声音训诂相高,达而在上者,翰林则以书艺工敏,部曹则以胥吏案例为才,举天下人才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此前代所无也;其他宗禄之繁,养兵之费,亦与前世相出入。

大胆而深刻,尖锐而警醒,既然社会存在严重弊端,就应及时变法,乘势改革,他不断发出“除弊兴利,变法改革”的呼声,在《道光丙戌海运记》中引述了协办大学士英和的言论:

治道久则穷,穷则变,小变之小益,大变之大益,未有数百年不弊且变者。

他在《筹鹾篇》中指出:

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凡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都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勇于进行改革。只有不断变革,兴利除弊,才能使民富国强,推动社会前进。因时而变的主张,不得不说是万分正确的。

因此,后来 *** 战争发生,中国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他能够顺应时代,成为得风气之先,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中国人。

禁烟抗英,受托著述

魏源对 *** 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他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量走私 *** 、掠夺财富、摧残中国人民身体健康等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并深感忧虑。他在《江南吟》一诗中写道:

*** 、 *** ,产海西,来海东。不知何国香风过,醉我士女如醇场。夜不见月与星兮昼不见日,自成长夜逍遥国。长夜国,莫愁湖,销金锅里乾坤无。溷六合,迷九有,上朱邸,下黔首。彼昏自痼何足言,藩决膏殚付谁守。

他认为 *** 输入“耗中国之精华,岁千亿计,此漏不塞,虽万物为金,阴阳为炭,不能供尾闾之壑(《魏源集·军储篇》),必将给清 *** 造成财政危机。

上有所好,下必兴焉,魏源认为禁烟的关键在于上层官僚,指出“中朝但断大官隐, *** 烟可立尽”。他主张严厉打击顽固的 *** 贩子和坚持不改的 *** 吸食者,做到“惩一儆百,辟以止辟”。

1840年, *** 战争爆发,清军溃败。开战之时,国人对英国了解之偏缺,让人咋舌,魏源的伯乐,也是当时最“开化”的官员林则徐,竟然认为英军士兵的膝盖不会弯曲,只要登岸便会任人宰割。以此知彼,焉能不败?

随着 *** 战争的惨败,林则徐被道光皇帝革职流放。

1841年,流放途中的林则徐,与魏源在京口秉烛夜谈,坐困愁城。在漆黑的夜幕中,林则徐将早年收集的西方资料,交给了这位肝胆相照的挚友,嘱托他编撰成《海国图志》,以唤醒国魂,了解世界。

自此,《海国图志》的编撰便贯穿了魏源的余生,这部书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中日国运。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1842年8月,英军直抵南京城下,清 *** 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魏源希望清 *** 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于1842年写的《寰海后》组诗,其中不少诗篇劝告清王朝要总结 *** 战争失败的教训,奋发图强,警惕殖民主义的侵略。其中说:“小挫兵家胜负常,但须整旅补亡羊。”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吸取失败的教训,整顿军队,振兴武备,那么,亡羊补牢,并不算晚。

然而,敌人去踪未绝,国耻未雪,清廷上下又复苟且偷安、文恬武嬉,君臣们如“商女”“不知亡国恨”,又开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秦淮河畔又出现了往日的“繁荣昌盛”,魏源作题为《秦淮灯船引》的长诗讽刺:

君不见,去年今夕秦淮岸,鹊桥待波银河半。炮雷京口震天来,惊得灯船如雨散……玉树重开花月夜,羯鼓宁惊霓羽裳。鲸波花作桃花浪,兵气销为明月光。 *** 风十里香,销金锅里黄粱场……惜哉不令英夷望,应叹江南佳丽胜西洋。

时当江山破碎之际,如此的醉生梦死,怎能不令敏感的诗人心如刀绞、心急如焚?“沉沉万梦中,中有一人晓”。

让人遗憾的是, *** 战争的炮火还没有惊醒大多数沉沉酣睡的国人,而如魏源一般,始终清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中年举子,一片冰心

1844年,已经五十一岁的魏源再次参加会试,所幸,这一次他以第十九名的成绩被录取为贡生,次年补行殿试中三甲九十三名,赐进士以知州身份派往江苏任职。

魏源调侃自己是“中年老妇,再作新娘,”然后欣欣然前去上任。

和之前做幕僚不一样,此次入仕应是名正言顺,作为一名百姓父母官,他写下一副对联勉励自己:

上有青天,一片冰心盟上帝。民皆赤子,满腔热血注民瘼。

假如未曾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这句话用在魏源身上,恰当不过。

在主政淮北期间,魏源一边为政,一边忙于著述,他看到外面世界的光明,便无法再忍受现实的贪腐和不公。

晚清朝廷所垄断的盐政漕运,名为国有,但实际上,大小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不仅百姓惨遭盘剥,穷无立锥之地,而且朝廷每年都要给予以巨额补贴,成为中央财政的一大痼疾。

魏源不断上书,痛陈时弊,并抨击朝廷中的“桑弘羊”、“王安石”之流,主张严格限制官员经商,改官办为民办,实行以民营为主的方针。

但是,他的主张非但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驳斥为“妄议朝廷”“误国大谬”,并得罪了顶头上司杨以增,被贬为高邮知州。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时任高邮知州的魏源,剿灭了进犯的太平军,但曾经的顶头上司杨以增,此时已贵为“剿贼总督办”,以“迟误公报”为由,将魏源罢官夺职,逼迫他告老还乡。

十年仕途生活画上句号,魏源潜心佛门,住进兴化县西寺院,潜心研究佛学并整理自己的学术著作。

后来有人保举让他出来做官,但魏源以“世乱多故,无心仕途”而婉拒。

昔日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对于魏源来说,甘愿放弃自己利益,全心全意为民谋福利,可谓是一片冰心为民生,不用上帝明鉴,且世人皆知,怎奈生逢乱世,空有满腹经纶,也只能在寺院的清修之中化为无形。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不问成败,思想至上

木鱼声声,檀香袅袅,于咸丰1857年,六十四岁的魏源留下煌煌百余卷的《海国图志》,于杭州东园僧舍抑郁而终。

然而,《海国图志》问世之后,在国内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它既没有成为19世纪下半叶一般国人了解世界的普及读物,也未能为顽固保守、不思进取的清 *** 采纳,致使其现实意义难显于当世。直至多年后,才对近代士人、近代知识精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深深地启迪和鼓舞了后来的早期改良派、洋务派、戊戌维新派,支配进步思想界达七八十年之久。

有意思的是,在国内被忽视的《海国图志》流播扶桑后,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改革家吉田松荫、横井小楠等人从中所得的借鉴甚至比中国政治家还要多,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也并不为错。在《翻刊海国图志序》中,日本盐谷世弘甚至为怀才不遇的魏源抱屈含恨,为有眼无珠不识国之重宝的清道光皇帝、咸丰皇帝感到悲哀:

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其君不用,反而资之他邦,吾固不独为默深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

但其实,魏源的悲剧在那个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慈禧主政,封建专制政体的内部缺乏强旺的造血功能,中国社会仍被儒家保守观念所遮蔽,与时俱进的杰出人士的思想主张被当做奇谈怪论,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这种对思想观念的轻视,最终导致大清在现代文明中屡屡迟到!

像魏源一样的知识分子,要么被打压到发不出声,要么被置于微芥,大多数人选择明哲保身的搁笔闭口,而魏源,却选择不遗余力的嘶吼。

苏格拉底曾说:

我这个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行动迂缓不灵,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而对于彼时大清,魏源何尝不是把自己当做一只牛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8476.html

“魏源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是一名真挚的爱国者”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和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因各种影视剧给现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嘴滑舌、贪污受贿等各种不好的行径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不过,在官场上他却是一个政治高手,...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弘时是雍正第三子(序齿),乾隆弘历的异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清朝,“康乾盛世”貌似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康乾盛世”是清朝发展鼎盛时期。这段繁荣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普遍使用郡县制,其实这个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中已经较为普遍。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起,各郡县出现一些豪强大族,陇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李氏属于嬴姓,和秦国王室本是一个祖宗,都是皋陶之后,从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陇西。日后陇西李氏以豪强身份夺取了天下,创立了大唐帝国,更不用说明朝的李成梁、...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那么厉害 曹操为什么没有请诸葛亮出山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那么厉害 曹操为什么没有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三国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曹操不登门请他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鲁迅先生曾说过:“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虽然这种评价有些夸张,但能够证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总能想出让别人无可奈何的计谋。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很多,聪明绝顶的谋臣也很多,但是没有...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对诸葛亮为了得到姜维可谓煞费苦心,那么这个姜维到底有多厉害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字伯约,姜维最初为魏国将领的,却不受重用。诸葛亮北伐看出姜维是个文武双全的良将,出于爱才之心使用反间计得到姜维。姜维来到蜀汉收到诸葛亮重用,诸葛亮以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为了得到姜...

燕王刘旦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燕王刘旦是什么出身?他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刘旦,汉武帝刘彻之子,母李姬。元狩六年,被册封为燕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封建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的皇帝。每一个皇帝在临终之前,都会选好自己的继承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家,长久地延续下去。有的时候,如果在继承人方面,没有明确作出规定的话,那么后期就会发生很大的分歧。...

陶谷事是什么人?陈桥驿兵变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陶谷事是什么人?陈桥驿兵变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那混乱不堪的局面,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上演黄袍加身闹剧、率部回京欣欣然登帝位时,才尴尬地发现,自己只顾抢夺柴氏江山,却把“禅位”仪式置之脑后。没有后周皇帝的“禅位诏书”,登基便是贻笑后世。因...

历史上洪承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为何会投降清朝

历史上洪承畴的一生有何作为?他为何会投降清朝

1642年,洪承畴兵败被俘。之后在范文程等人的劝说下,洪承畴投降清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天灾四起,明朝的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此时,在中国北方的后金早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发兵攻打明朝的东北边境,想要将这片富饶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最终获胜...

评论列表

曹军
曹军
2个月前 (10-04)

魏源的一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国家强盛与民生福祉,他忧国而不遇时主政者重视其思想主张而倍感遗憾;然而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敬佩!他以海图志一书警醒国人了解世界大势所趋的变革潮流并寻求救国之道,论中国学术之变迁,更是展现了他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反思精神。一片冰心在玉壶,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位爱国志士一生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高尚情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