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临终前说了什么?司马光是如何评价他的?
你知道蒙恬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我国璀璨而又悠久历史当中,有着无数浴血沙场的名将,他们无不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之壮士,今天要说的就是以为名号流传千古的秦朝名将,虽为名将,但他的下场可谓让人感到悲痛。
众多周知,秦始皇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之一帝,秦王扫六合,一举统一天下,将已经经历了春秋争雄与战国争霸的四分五裂的中华大地一举统一,这样的战绩真可谓威名赫赫,而今天要说的正是秦始皇手下头号大将军蒙恬。
蒙恬此人,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此人自幼便跟随秦始皇东征西讨,并且屡立战功,在大秦帝国成立之后,更是深得始皇帝之信任,让他率领三十万秦军精锐部队驻扎边境,以防蛮夷入侵,三十万精锐之师眼都不眨一下便都交给了蒙恬节制,可见始皇帝对于蒙恬这员大将的信任。
然而,其实关于蒙恬,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都知道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编写《资治通鉴》一书,直到现在,这本书依旧为我国的史学经典之作。然而就在这本《资治通鉴》当中,对于蒙恬的形象描写却是前后不搭,对于前期的蒙恬,司马光可谓根本不感冒,反而话语中带着几分贬低之意,然而在蒙恬自杀之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却又亲自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不得不说,司马光的这番操作,多少是有些迷惑行为了。其实仔细研究之后,我们便会发现司马光对蒙恬的这种矛盾评价也是有所依据的。众所周知,大秦帝国虽宏伟壮阔,然而却是二世而亡。当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其实是死在了巡视天下的路上。而当时他的身边亲近之人只有太监赵高与丞相李斯。
说来这赵高当时可谓是倍受始皇帝青睐,一直将他带在自己身边。然而赵高这阉党却是一个自私自利之小人。当年的秦始皇在巡视天下途中倒在了床榻之上,自知时日无多的他立马选择立下遗嘱,令大公子扶苏继承帝位。然而当时始皇帝早已无法提笔,只能依靠太监赵高来代笔,而赵高此人却与公子扶苏素来不和,向来与年幼的公子胡亥较好。
其实公子扶苏无论是才能还是仁德方面都比尚且年幼贪玩的胡亥更加适合成为一国之君,因此始皇帝才留下了这样的遗嘱。然而赵高这阉党却担心扶苏继位之后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在思索过后找上了当时的丞相李斯,二人暗通曲款,商议过后觉得胡亥登基对二人的权势与地位才更有好处。
于是乎,二人立马篡改了始皇帝的遗旨,立公子胡亥为帝。这时的公子扶苏却是在边境之地与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呆在一起。其实始皇帝让扶苏前去边境监军此举想来还是极其具有深意的。然而,当时的李斯赵高二人为了避免公子扶苏再生事端,所以立马拟旨命公子扶苏当场自尽。
向来忠厚的扶苏,在看到这道旨意之后也是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便要选择拔剑自刎。然而此时的蒙恬却拦住了他,蒙恬认为此事颇有蹊跷之处,为何皇帝突然暴毙,还将一向信任的大公子扶苏处死,但是蒙恬并没能成功的阻拦已经心若死灰的公子扶苏,扶苏还是选择了拔剑自刎,然而蒙恬却没有选择与扶苏一起,或许这便是司马光对于蒙恬颇有贬低之处。
而后没有选择自杀的蒙恬直接被关入了阳周大狱当中,在这里蒙恬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却是如他所想一般充满了蹊跷之处,然而其实这时的蒙恬完全有实力振臂高呼,举兵造反,将假传圣旨的胡亥,赵高与李斯等人的罪状公布天下。但蒙恬在思索过后还是选择了束手就擒,挥剑自刎。在死前,蒙恬说了这样两句话:“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或者就是此时的选择与遗言让司马光高看了蒙恬几眼,才对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结语
其实蒙恬死前的这句话,在后世当中流传甚广。东汉末年的枭雄曹操便时常以这句话来自比自己,并且总是称自己与蒙恬的处境相似,然而却无可奈何,无法被世人理解的苦闷一直萦绕在曹操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