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8)320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昭弑君,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弑君之事,人神共愤。

曹髦被杀后,许多大臣,包括司马家的支持者,都对司马昭极为不满。

司马昭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显示出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突发危机

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代魏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但是,曹髦之死,是出乎意料的。

自汉代以来,忠孝思想已深入人心,“弑君”是人神共愤的行为,经学世家的司马昭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

对司马昭来说,他更佳的选择是如当初曹操、曹丕对待汉献帝一样对待魏帝,步步为营,完成篡魏,公开弑君这种极端手段既没有必要,还会引发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

可是,不甘束手的曹髦主动发难,仅率“僮仆数百”,就鼓噪而出,要除掉司马昭。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虽然曹髦已是傀儡,手中兵力不多,但亲自披挂执剑的天子,威慑力是惊人的。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率兵阻拦,曹髦厉声呵斥,禁军将士无人敢阻拦,“伷众奔走”!

公开带兵抗拒天子本人,在那个时代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

贾充够狠,让成济出马解决问题,并在成济询问“执之?杀之?”(要死的还是要活的)时,露骨表达“杀之!”

于是,当朝天子被臣下当街杀害的惨剧发生了!

如此行为,亘古未闻!

因此,此举引发了群臣强烈的反应!

强烈的公开质疑

曹髦被杀后,司马昭召群臣商议。

司马家的支持者陈泰根本不来!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自陈群时代开始,陈家与司马家就是世交,是司马家的老牌政治盟友。

司马昭让陈泰的舅舅去召唤,陈泰才过来。

司马昭问陈泰:怎么办?

陈泰表示:杀了贾充,才可能稍微跟天下有所交代!

司马昭再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陈泰回答:我有更激烈一点的办法,没有退一步的办法!

司马昭不敢再言。

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更是直接。

他直接跑到曹髦尸体边,“枕尸于股”,大哭,要求严惩凶手!

铁杆政治盟友、本家叔叔,都对弑君之事表达了强烈质疑,何况他人呢?

这些情绪处理不当,司马昭的统治根基将动摇!

反对者背后的实际诉求

处理情绪,最重要的不是看那些激烈的表面言语,而是找到情绪背后的实际诉求。

经过司马懿父子三人的多年经营,此时,朝堂之上的“拥曹派”已经被打压得差不多了。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尽管对于魏帝的态度有差别(比如司马孚坚称自己是魏“纯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在利益上与司马家结成一体。

自司马懿夺权以来,司马家采取“优容士族”的政策,废除曹丕、曹睿时期“苛繁之政”(主要是限制士族利益的一些政策),所以,司马家已经与士族们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他们厉声谴责弑君行为,并非他们对魏帝多么忠诚,而是维护家族名节。

汉魏时期,士族的名声是极为重要的,甚至比一时的政治生命还重要。

如果保全名声,即便一时失去官职,得到士人的敬仰,将来的机会多得是。(反正权力都是在士族圈子里打转转)

所以,他们表面上高喊严惩凶手,其目的并非是为难司马昭,只是表明:为了公义,我们不惜激烈反对位高权重的司马家!

而实际诉求是:司马昭必须就此事给出妥当说法,以使他们维护司马家的行为不损他们的名声!

司马昭是个精明人。

他没有为朝臣激烈的表面诉求所动而处决贾充(处决了贾充,再有类似事件,谁来帮你?),而是着手于从他们的实际诉求出发解决问题。

获取名分:表面表演 暗箱操作

得知曹髦死讯,司马昭“大惊”:“天下其谓我何?”

他也知道,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天下人会怎么说他?

于是,他开始两手操作。

表面上,他痛哭流涕,说他“哀伤痛苦,五内摧裂,不知何地可以陨坠”?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暗地里,他找到了郭太后。

在他的操作下,郭太后下诏,编写了一套故事。

郭太后的故事分为3步:1、曹髦暴戾,屡教不改,危害社稷;2、郭太后对司马昭“密有令语”,为了社稷,可以另立。不过,司马昭以天子还小,只是苦口婆心劝说曹髦;3、曹髦得知此事,想杀郭太后。事情败露,又“举兵入西宫”杀郭太后,再杀司马昭;4、司马昭及时出手制止,但曹髦居然混杂在士兵之中,所以···

于是,司马昭的弑君行为,变成了保护太后,保护社稷的忠臣行为。

这还不算完,郭太后宣布:曹髦不配作天子,废为庶民!只能以庶民之礼安葬!

处决替罪羊,厚葬天子,安抚众心

故事编完了,司马昭开始收拾人心。

首先,完善“案件”故事:为了保卫太后,我们前去阻拦曹髦,但是,我们再三强调,不许杀人,更不许靠近天子车撵,成济擅自闯入,杀了天子!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结案。“弑君”,是太子舍人成济个人行为,该灭三族!

于是,处决成济兄弟,成了对“弑君”案的交代。

接着,司马孚领衔,司马昭、高柔等人上奏:“臣等之心实不忍”,曹髦还是以王礼安葬吧!

随后,司马家迎新帝即位。

于是,“弑君”风波,告一段落。

公道在人心

司马昭的解释,暂时维持住了局面。

群臣公开反对的声音暂时平息了。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3年后,钟会谋反,诈称得郭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却为未提起司马昭弑君一事,可见,“司马昭弑君”在当时政治上的不利影响已经基本被解决。

其实,群臣不傻,当然不会相信。

但是,那又如何呢?群臣想要的,就是一个可以搪塞的说法,以维系其替司马家的名声,并不是真的要替曹髦讨个公道。

可是,搪塞之言,堵得住一时之口,却骗不了世人。

几十年后,连司马家自己的后人都感觉羞愧!

东晋时,晋明帝学习司马家“创业历史”时,以面覆床:如果是这样,我们晋朝的国祚又怎么能长久呢?

自家后人都觉羞愧!

公道自在人心。

曹髦被杀前,司马昭已平定淮南三叛,朝堂、地方的拥曹派势力大部已被消灭,司马家根基已固。

在司马家“优容士族”的政策下,世家大族已经与司马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因此,朝臣激烈质疑,并非借此反对司马家的统治,而是为了家族名声而“做样子”。

司马昭借郭太后之口,以一个经不起严格推敲的故事搪塞后,舆论一时平息。

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司马昭弑君的事实,终究瞒不过世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8873.html

“司马昭弑君朝中大臣都纷纷责骂 司马昭是怎么平息众怒的”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雍正办公的地方,有一个小房间,里面的柜子里,有一个个上了锁的小盒子,这些小盒子中,装有官员们给雍正上的密折。雍正会用对应的钥匙分别打开小盒子,然后...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逝世原因是什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史书记载说李世民死于疾病,而后世专家推断说,李世民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丹药之毒。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说李世民患有“痈疽”,这种病与他多年征战沙...

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计 曹操为什么还要养着他

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计 曹操为什么还要养着他

对徐庶有多神秘?誓不为曹操献一计,为何曹操还供养着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在那个处处是机会,步步是陷阱的时代,君王良将谋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刘备作为时代锁链中的关键一环,虽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贩履织席维生,却依旧胸怀壮志与理想,想要匡扶...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对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38岁壮年为何突然离世?其死亡真相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那些事儿,说遍天下事。”要说历史上最有个性的一群皇帝,那莫过于明朝的朱家子孙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失踪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炼丹的朱厚熜,任意一位单拎出来都是一段传奇人生,而这...

许劭: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V,他看人有其独到之处

许劭: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V,他看人有其独到之处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每个人能够通过各种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自己的作品,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在没有网络的东汉...

后世是如何评价虞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虞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张温,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